APP下载

“粤风”歌·壮乡情

2020-12-23覃雅妮全丽冰

三月三 2020年5期
关键词:桂平市桂平石龙

覃雅妮 全丽冰

李调元在《粤风》辑解序里说:“余尝两至粤矣,便酷爱上岭南民歌!”于是有了《粤风》四卷。《粤风》艺术手法多样、精妙,有比喻、复沓、排比、谐音、对偶、拈连、双关、夸张等,这些手法自然地交叉使用,使得诗行多变,极富艺术吸引力;诗歌风格更是质朴率真、纤柔淡雅、轻灵风趣,一首首壮族歌曲,淳朴、自然、真实,壮乡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因此,《粤风》诗歌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外,还是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资料。

男唱:鹧鸪岭上叫嗲嗲,

问了阿妈到阿爹;

妹若答应嫁给我,

大箩担谷给你爹。

女唱:永兴阿哥长得好,

又不矮来又不高;

三月有缘遇见你,

四月携我共白头。

这是“粤风”文化传承研究者覃茂华为桂平市“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所作的原创情歌《悠悠的永兴水·款款的三江情》里十组唱词之一的“初交歌”。歌词组曲有一条直白的情感主线:游歌—见面歌—求歌与接歌—盘歌—初交歌—深交歌—定情赠礼歌—相思歌—分别歌—相约歌。开头因赶圩沿路而歌,歌声狂野悠扬,男女磁石般相吸;见面互通姓名,相互问候,相互赞赏;于是毫不犹豫地请求与对方正式对歌,双方唱答间才情尽显;经再三考察,相互盘问,情谊初结;于是表露心声,倾心爱慕,你侬我侬,姻缘已成;互赠定情礼,互相思念,难舍难分,相约下个歌圩再相见。就这样,硬生生地把两个陌生的壮乡青年男女唱成了情侣。

这也是桂平市石龙镇壮乡“粤风”山歌的特点。给人的感觉是九曲十八弯,歌声隽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芳香,听一遍往往感觉不过瘾,听两遍三遍后便爱上了一种文化,爱上了一个民族。

《粤风》是清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李调元在《粤风续九》的基础上辑解而成的一部广西各民族情歌集,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地区性的各民族民间情歌专辑,多以壮汉瑶情歌为主,其中汉族(主要是客家)情歌53首,瑶歌21首,俍歌29首,壮歌8首,分别编为粤歌、瑶歌、俍歌、壮歌四卷。表现的多是当时男女青年突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展现恋爱当中约会的甜蜜、相思的惆怅、对爱情的忠贞、得偿所愿的欢欣以及面对社会及家庭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不乏歌颂民族团结、自由平等思想的作品。

“粤风”山歌主要流行于两广,以浔江、郁江、黔江、桂江流域为主,而桂平正是浔郁黔三江交汇处,有着深厚的“粤风”文化基础。2018年1月,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在桂平市调研“粤风”文化时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粤风”文化元素是桂平历史上的一个文化亮点,虽然也涉及周边,如贵港城区、平南,但核心在桂平。桂平人民把这一文化瑰宝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而石龙壮乡人民在“粤风”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

过去,歌圩是“粤风”山歌发展的重要平台。据记载,桂平石龙壮乡歌圩始于明末,持续了300多年。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十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五,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十四,八月初二、十五,九月初九,村民不约而至,男女盛装赶圩,途中即兴而歌,往往是“一路欢歌一路情”。石龙镇最热闹的歌圩为武平里(今永兴村后背岭),也是桂平最热闹的歌圩,“粤风”文化研究者大多认为,桂平“粤风”文化的发源地就在石龙。

近年来,“壮族三月三”成了“粤风”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三月三”期间的歌圩最为隆重。桂平于1988年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三月三”歌节活动,之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庆祝“三月三”的活动,而“粤风”山歌对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节目。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桂平市以新形式、新创意向广大市民群众线上展示“壮族三月三·游福地桂平”系列活动,其中主打“粤风”文化精品,在“粤风”文化传承方面做足了文章。3月20日,在桂平市龙潭国家森林公园拍摄“壮家儿女过大节”活动,石龙镇“粤风”文化传承人黄梅柑、李小珍、黄致辉等受邀到现场演唱“粤风”山歌。

《妹相思》:妹相思,妹有真心哥也知;蜘蛛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疍船起离三江口,只为无风浪来迟;月明金网船头撒,情人水面结相思。

这是明代浔州有名的僮女(意为童女、少女)相思曲。民国《桂平县志》记载:“潼人放浪在春秋佳節,籍歌唱以会男女。”他们以“唱和”的形式,伴着铜鼓舞,用越来越成熟的唱腔,把朴实的情歌唱出了无限韵味,曲调优美,意境深远。

《俍人担歌》:送榕树扁担,伴妹度终生;赠品虽不好,礼轻情义重。中间花靓丽,两头又画龙;送妹立身价,定亲过百春。

这也是一首地地道道、蕴含情爱的桂平石龙原生态“粤风”民歌,描述的是广西左右江及红水河(包括西江)流域俍人(壮族旧称之一)主要聚居区的浓郁风情“扁担定情”,相思情深,语多缠绵,自由婚恋。唱者用清脆甜美、响亮圆润的歌声生动地演绎了“粤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壮族风情。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的底色是乡土的本色。正是桂平生机勃勃的山水胜景与多姿多彩的人文素养,造就了“粤风”山歌独特的情韵。可以说,“粤风”文化象征着浔郁平原文化,是桂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桂平市发展传承“粤风”文化正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石龙壮乡“粤风”山歌是桂平重要的非遗资源,将成为下一步立项申报的重要项目之一。

据了解,桂平“粤风”文化传承者稀缺而珍贵。石龙镇壮族山歌手廖有鸿,“粤风”文化传承人李娘三、陈锡英、陆幼妹等一批得力的山歌手,都已是耄耋老人。如今,大力发展传承“粤风”文化已经成为桂平文化人士刻不容缓的义务。

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作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特别成立了曲艺社、“龙山风”诗词社、“粤风”文化传承基地,历年历届都有众多学生加入社团,并经常组织社团成员开展“粤风”文化挖掘采风活动,更多表达时代情怀的山歌应运而生。

曾听说过一则山歌定亲的故事,黑妹相亲,男嫌女黑,不想定亲,女方开口唱:

妹虽黑,妹虽黑,

黑妹也有白人怜;

七月上山摘稔子,

边个没拣黑个先。

寥寥几句山歌,幽默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一个聪慧的壮乡妺子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听罢山歌,男子豁然开朗,姻缘再续。

有人说,壮族是与歌相伴一生的民族。唱山歌对于壮族人民来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恋嫁娶,情歌款款;生产生活,山歌相伴。

山歌好唱山里长,

山歌好听田里生;

歌苗长在连情树,

歌藤长在连心根。

田间劳作来一曲,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壮乡人民在歌的世界里体会美好,吮吸芬芳,奔向未来……

猜你喜欢

桂平市桂平石龙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鹧鸪天·游石龙水库
曲靖市档案学会倾囊相助 力推石龙村脱贫出列
王桂平国画作品选
Operation of the main steam inlet and outlet interface pipe of a nuclear power station①
广西桂平市实施“党员成长孵化大行动”
联墨双馨
A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CONSENSU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LINEARINTERCONNECTED MULTI-A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