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山小吃

2020-12-23何述兰

三月三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水糯米饭油茶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各族人民,其中以苗族人口最多。融水山水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杉木王国”“毛竹之乡”之称,享有“百节之乡”“中国芦笙·斗马文化之乡”的美誉,“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荣获“中国百节民俗之乡”“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融水的乡镇大多在山里,以深山密林居多,展眼皆绿。在这些绿野当中,点缀以梯田层层,小溪潺潺。山民自古多种糯谷,又因山林深远,人们多以节庆和芦笙相联谊,就自然形成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给人清新自然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苗山美丽的达配(姑娘)的舞姿和服饰一直以来吸引着大众的目光,苗山的达亨(小伙)善于吹笙唱情歌也是早有耳闻,我自不必繁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以食为天,对于我来说,苗山的美食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所在。

最具特色的小吃是“狗猫”(侗话音),有的地方也叫“够茅”。其实与小狗小猫无关,也与山中茅草不沾边,它的侗话意为“扁米”。

农历九月剪禾了,籽粒饱满的糯谷就晒干脱粒留作蒸糯饭用,那些半生不熟的禾线,就是“狗猫”的原料。

带回家的那些泛青的禾线,一手抓住禾线,一手用弯如月牙的镰刀背把青黄的糯稻谷脱粒,把这些带着清香味的稻粒倒入大铁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烧火并用铲子把稻粒翻炒到水分干了,散发出一种炒米的特有香味来,就倒在大簸箕里晾凉,最后用米碓子舂扁米。几个人踩踏米碓子,一个人用干净的竹木片子在碓子坎边匀稻粒,好让它们能均匀得到舂打。等到把谷壳都舂脱落了,再把这些带着谷糠的扁米“呼活、呼活”仔细筛簸,扁米就现出庐山真面目来:它们扁扁的,有的是翠绿色的,有的是绿黄色的,因为经过水煮翻炒的稻粒有一定的柔韧劲,手感是柔软的,当然新稻谷那种特有清香味是最令人馋涎欲滴的。小孩子们根本等不到大人盛在碗里,就在米碓子房一手一把,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扁米软软的,香香的,世上再没有哪一种食品带着清泉山野的清香,缭绕于味觉里令我恒久难忘了。

炒煮扁米的时间与火候直接关系到谷糠是否能脱粒干净,关系到扁米的柔软度,关系到口感是否清甜。舂扁米的时节是秋季,缭绕在月光下,那“哐亢哐亢”的米碓子声和着清香的扁米味儿,印刻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扁米的由来很浪漫,我母亲说,那是青年男女行歌坐夜到下半夜时分,有一对帅哥美女在房前屋后的水田边单独约会,随手掐下了禾线来到火塘边对唱情歌,不知是哪位“辣娩”(侗语,姑娘)或者哪位“辣罕”(侗语,小伙子)随意往热火灰里烤熟了掰着当瓜子吃,发现这种清香美味的米粒比瓜子好吃上百倍……

融水另一个勾人魂魄的小吃无疑是“牛憋”。山里沟深林密,适合饲养水牛和黄牛,其牛肉当是清甜且绿色无污染的。“憋”者,柳州话“屎”之谓也。所谓“憋汤”,实际上就是牛羊胃里未完全消化吸收的草末,谓之“百草”。将它通过过滤高温煮熬等方法制成憋汁,然后加香料、肉与内脏制成,谓之“百草汤”。憋汤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有无限的诗意——唐刘恂曾任广州司马,后寓居广州,他在《岭表录异》记载:“容南风俗,好食水牛肉。言其脆美。或炰或炙,尽此一牛。既饱,即以盐酪姜桂调齑而啜之。齑是牛肠胃中已化草,名曰“圣齑”。腹遂不胀。”这应该就是憋汤的原型。牛憋汤微苦又有着草木的清香,和着牛肉的香味,一碗是不能满足的,三四碗是常态,当你的味蕾被牛憋催开,一定会生死相许矣!

牛憋是要上席面吃饭才点的菜,有着正餐菜谱的使命,一碗得好几十元,大海碗甚至上百元,不怎么适合单人品味,所以,还是一碗融水大众最喜爱的赖粉来得实在!

赖粉俗称“滤粉”。将浸泡好的大米打成米浆,置于布满漏眼的滤斗里,灶头大铁锅里的水沸腾的时候抽掉挡住滤斗底部的挡板,抓住滤斗的两耳,不断地沿着锅筛下米浆,成条的米浆下落到开水锅里就立即变成了粉条,粉条熟透不断上浮,四周雾气蒸腾的时候滤粉就熟透了。要使滤粉爽滑筋道可口,是有秘诀的:在浸泡好的大米里加上一定比例的熟米饭一起磨。至于加多少,就看各人“功力”了!

小方桌,木板凳,小巷子,排着长队的就是等着吃滤粉的老百姓了。当然,即便是帅哥美女,见到滤粉也不能矜持。像我这样的所谓文人美女也经常被那一碗加上翠绿香菜、香芝麻粉、炸花生米、新鲜碎肉汁、擂钵鲜辣椒酱、酸豆角丁、酸萝卜丁等配料的滤粉吸引。最要命的是猪肉与各种香料做馅,然后用猪网油包成桃子状,下了油锅炸成外焦里嫩的“烧蔗”了,一碗五彩缤纷的滤粉再加上一个这样的肉圆子,那真是顶级享受!

至于为什么叫“赖粉”,这里面有个故事:明末清初年间,战乱加上蝗灾水灾,民不聊生,饿殍千里,当值县官就在芦笙柱下架起大锅,下起面疙瘩。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是富人施粥,这县老爷为啥叫人施面疙瘩?因为面疙瘩不易消化,扛饿。刚开始,厨子还慢慢地用铲子搅拌,人多了工作量大,既累且不快,厨子突发奇想,在木斗子下凿许多小眼孔,直接滤粉,效率大大提高。还没去吃的人问吃饱回来的人“今日院里赖粉吗”,融水方言“土拐话”中“赖”即“讨”,就是白送白给之意。

当然,滤粉发展至今已经是精致的小吃,尽管它还是那么大众,但是内容丰富到你觉得花几十甚至上百元钱到饭店吃饭,还不如吃一碗香喷喷的赖粉!

赖粉是不能舍弃的早餐內容,可是,比赖粉在时间、场合、人数上更加灵活、更加方便、更受欢迎,且名声在外的融水大苗山小吃当属油茶!

所谓油茶,自然是需要油和茶叶的。油是苗山茶籽油,茶叶是苗山云雾茶,其中尤以杆洞乡高显茶最为出名。然后是煮油茶的主料:阴米(糯米饭晒干)、花生仁,干彩色糍粑丁儿、油果(糯米粉炸得酥脆的小圆子)、彩色虾片等,把这些放进七八成热的菜籽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再切一小碗葱花备用。

熬制茶汤是关键,把茶叶放进锅里稍稍炒一下,然后放进一点点水煮开叶片用铲子捣烂,再加一两瓢清水煮到茶味浓且浑黄如山洪水,放进适量食盐,茶汤就备好了。把小瓷碗一圈儿摆开,放两勺茶米、几颗花生米、几颗油果,把滚烫的几分苦几分清甜的茶水冲下去,茶米发出“哧”的一声,就可以品吃油茶了。由这种老式打油茶还派生出米粉、饭豆、野菜、猪肝猪粉肠、酸鱼酸肉之类的辅料,大大小小的碗摆了一桌子。在苗山,油茶还是考察新媳妇是否心灵手巧的技术活。如果吃油茶的家人亲友很多,有十几二十多人,新媳妇在分米花掺茶汤后,一定得记住哪个碗是哪位的,不能把张三吃过的油茶碗递给李四,那样会贻笑大方的。

在这个苗山的城镇里,家人饭桌、同学朋友聚会、餐馆营业,是少不了打油茶的,一句“就打油茶吧”那是一家子的早餐内容;一句“到我家打油茶啊”那是三五好友随便聚聚;一句“老板,你们这有油茶吗”那是饭馆里的菜谱之一。可以说,油茶已经成为这个城镇的一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餐饮文化,它同化了来到这个城镇的所有外来客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无论是正餐还是吃油茶的时候,融水山里人饭桌上经常出现的还有酸猪肉和酸鲤鱼。野菜谷糠养大的猪,稻田里吃禾花长大的田鲤,将猪肉和鲤鱼处理干净用生盐腌上几天,蒸好糯米饭,撒上辣椒粉,加上一些自己喜欢的香料,搅拌均匀放到坛里压紧密封,一两个月以后,弥漫着醪糟味儿的微酸的鱼肉猪肉稍微煮一下就可以端上桌了。都说感冒和恋爱是瞒不住的,酸猪肉和酸鲤鱼也一样,从打开酸坛的那一刻起,特有的香味就令人口水流到楼底去!只要一小块,就能下一碗米饭。

这些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小吃,但是还有小孩们特别喜欢的既经济又美味的小吃,那就是铜瓢粑。

薄薄的铜瓢舀上一瓢调制好的糯米酱,用筷子夹上适量的腌好的萝卜丝儿、葱花或者自制的老酸菜,连瓢子一起放进油锅炸,一会圆粑粑就浮上来了,再炸到金黄弥漫香味儿,就可以拿着边走边吃了。年代不同,一个铜瓢粑的价钱也不一样,五分,一角,五角,一元地不断递进,再怎么涨价,都是既便宜又可口的美食!眼前那一边吃铜瓢粑一边蹦蹦跳跳上学的孩童,就好似我童年的模样。

融水的小吃还有很多,如螺蛳粉、狗利前粑、油蛋、绿豆粥、芝麻糊,每一样都讲述着岁月的故事,每一样都承载着故乡的情结,每一样都缭绕着制作者温馨的关爱。

融水大苗山,山清水秀,在这些青山秀水之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文化。而融水县城附近的和睦镇、永乐镇、融水镇平原区的饮食,与其他乡镇的饮食相比,大同之中也有小异,有口福吃过的人,才能区分这些细小之别。

融水有一条贝江,多条支流最后汇合流入融江,这些支流水质清澈透明,在绿树修竹的倒映下,由于河道深浅不一,呈现出翠绿、深绿、浅绿不一的颜色,十分养眼。最值得一提的是江水里那些野生的贝江鱼,肉质鲜美,口感清甜。

“贝江鱼”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其实是指自然生长在贝江支流里的那些大小鱼儿,如芝麻剑、黄头蹲、鲤鱼、鲫鱼、鲮鱼,斑鳜、白头鳜、光唇鱼、粗须铲颌鱼、五涧鲮……有拇指大的,有手掌大的,有银色的,有五彩的,由于水质优良,这些鱼腥味很少,肉质鲜美,是招待客人的上等招牌菜。

贝江鱼有多种做法,煎、煮、蒸不一而足,但是不管哪一种做法,都离不开山野自然生长的香料:瑤婆菜、螺丝菜、薄荷叶、紫苏、香菜……

煎鱼得用柴火烧灶,最好是用山里人自己榨的茶籽油,待到锅热油熟,把鱼排列放入锅里,小火慢慢煎,煎黄一面再翻过来煎另一面至同样金黄,再均匀撒上适量的细生盐,放上切好的香菜、炒好的青椒,掺上适量的水焖一下,起锅摆盘,这时候再添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哎呀,那盘鱼一会儿就不见了!

煮贝江鱼,那是贝江放木排的先辈们的发明。我爷爷说,融水最大的木材商要数叶长发,山里面大部分木材都是出售给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汽车火车运输,山民们把杉木成批砍伐,拉下山,最后扎成木排通过贝江顺流放下,十天半月才到融水,沿途得停靠在水流静处的河湾休息过夜。出门做工的人一般只带点盐巴、做饭的米,至于菜嘛,只有去网鱼了:有人负责找柴生火,有人负责采野生香菜,有人竖起石头架锅做饭,能干会放网去打鱼。

打鱼的人找一处水深静流处放网,然后用竹竿拍打水面,鱼儿们就到处乱窜,糊里糊涂地挂上了网。待到收网时,网上挂满了大鱼小鱼。在河边野外没有平锅来慢慢煎鱼,一般只带深口锅,用来煮饭和烧水,山民们就把整条鱼一锅煮。风大火旺煮了很久还是不怎么熟,有人就很着急,于是拿起一块烧红的灶膛石头扔进鱼锅里,鱼汤一会儿便咕噜咕噜地烧开了。大家赶紧把一大把香菜扔进锅里一起煮,那鱼汤像牛奶一样白,清香四溢,甜中带着鱼肠子的微苦,味道别致。于是吃鱼喝汤,稀里呼噜,锅底朝天,肚子滚圆,然后满足地卷被而眠。

我父亲是打鱼高手,我们几姊妹是吃着贝江鱼长大的。我们吃煎鱼,吃煮鱼,还吃木薯鱼仔酥。

我父亲做的鱼仔酥,用的是自己榨的茶籽油,鱼是自己打来的贝江新鲜鱼,用生盐腌好,然后是用木薯粉勾芡,木薯粉炸鱼的优点显而易见:刚炸的时候是脆的,第二天是软的,那色泽是漂亮的金黄色,还没炸好,已经被我们左捻一个右捻一个,蹦跳着吃去了,那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水田里吃禾花长大的田鲤鱼和贝江里打的贝江鱼,也有很大的,两个手掌大的,一个手掌大的。将其破开两半,腌好,做烟熏腊鱼也行,做糯米饭腌酸鱼也好,总之自然清香,好吃!

农村人历来都用红薯苗、芋头苗等饲养一两头猪,留作过年的时候杀年猪。大锅里煮的不单单是成条的猪肉,还有叫作“郎棒”的小吃。

杀年猪放的猪血和蒸好的糯米饭,剁好的香菇、蒜苗、葱花、猪网油等按一定比例配伍,撒上适量的食盐拌匀,然后灌进洗净的猪大肠里用稻草扎好两头,放进大锅与肉条煮熟,“郎棒”便做成了。再切成一块块,可以当主食吃,也可以当下饭菜 ,香味口感绝佳。

在融水的大山里,还有吃“猪紫血”的习俗。

还是那头猪,那半盆新鲜猪血放一边待用,把猪肝、猪粉肠、猪肚、猪前腿嫩肉洗净放适量的盐一锅煮熟,趁热烫手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倒进猪血里,加上“茶辣”、花椒等香料粉末搅拌均匀,因为肉很烫,搅拌起来猪血就不是鲜红的了,而是紫红,人们就这么用筷子一夹,有滋有味地吃起来。那“猪紫血”还冒着热气,嘴角难免沾着紫血——我是没胆子吃的。但是还有一种给没胆子吃的人做的,就是把那些煮熟的肉类加上这些香料粉末拌好,斯斯文文地一小块一小块地品味,谓之曰“假紫血”,香嫩可口,味道也很不错哦!

同样是猪肉,融水县城附近乡镇的美食家们还有另几种做法,其中一种是“假烧鹅”,还有一种是“芙蓉酥”。

假烧鹅,就是把猪直肠的里外油网撕扯干净,然后依次用食盐、米醋、花生油分两三次抓洗干净。每抓洗一次就用清水冲洗一次,清洗干净后下锅加上适量的盐和姜块等香料,大火煮至筷子能插进后即可滤干水,接着用兑好蜜糖和米醋腌一下,或者刷上这个混合汁液,最后坐锅放花生油烧至沸腾,把肠子放进去炸至金黄捞起,就可以切好装盘了,外焦里嫩,十分可口。

芙蓉酥也是我喜欢吃的一种美食。把木耳、荸荠、香菇、荔浦芋、小葱分别切碎,与肉末一起放入盆中加上适量的蚝油、生抽、白胡椒粉、盐、淀粉,朝一个方向搅拌好待用。打鸡蛋加少许盐,打起泡加面粉,再打起丝。在案板上铺肉馅摊成两厘米厚的条,刷上鸡蛋面粉糊,切成方块下油锅,炸至金黄起锅。切成块的芙蓉酥丁松软可口,荤素有致,写东西看电视的时候当作零食吃实在美味!

到了夏天,平原区的乡镇见得最多的要数“稀饭就酸”了。有大米稀饭、白玉米稀饭、小米稀饭,都熬得清稀清稀又不失黏稠,把它们晾凉搁着,然后配以炒素菜和酸菜:苦瓜、茄子、蕹菜莖、炒芋头苗……凡是可以素炒的时菜都是“就粥”的所选。酸类包括酸姜块、酸萝卜、酸藠头、酸笋……凡是能制成酸品的都能入菜。用大大小小的碗儿盛起这些个炒好腌好的小菜,一溜儿摆在摊子上。走街的人们往小摊上一坐,一碗稀饭,任意添小菜,只要你能吃得下,没人管你舀多少。你吃得肚子滚圆,解暑又痛快方满足离去,然后明天又被小摊勾引而来,周而复始,欲罢不能!

当然,年猪肉也好,贝江鱼仔酥也好,假烧鹅、芙蓉酥也好,稀饭也罢,从不拒绝另外有一盘糯米饭。糯米是山里的稻水田收获的,米粒圆而雪白,也有用植物的叶子捣碎挤出汁液浸泡糯米饭呈五色的,蒸出的糯米饭软软的香香的冒着热气。左手团好一团雪白或者五色的糯米饭,右手捻肉,吃的时候觉得神仙不过如此啦!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必然带来餐饮文化的交叉学习、互相接受,平原区的汉族和山区的少数民族饮食大家都能接受也都喜欢。愿人人都有一个好胃口,长长久久地品尝苗山的美食,能年年岁岁惦记这些美食的你,自有一个不老的人生。

作者简介:何述兰,侗族,女,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人,在《广西文学》《南方文学》《苗山文艺》《柳州文艺》《三月三》《柳韵》《三省坡》《好花红》《广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曾获融水县首届散文大赛一等奖,柳州市第七、第八届散文大赛优秀奖,柳州市第九届散文大赛三等奖。

猜你喜欢

融水糯米饭油茶
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可以吃吗?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我在融水唱贝江
融水糯米柚种植栽培管理与技术探究
糯米饭
跟踪导练(一)2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