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究竟为了什么?

2020-12-23硕宽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寿命长寿统计学

硕宽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江苏常州75岁的庄老太太“撞树养生”,结果撞破血管致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住进了医院。“撞树养生”并不是新发明,笔者20多年前就常见在晨练场地有中老年人撞树,有的甚至把树皮都撞掉。我真为他们捏着一把汗,老胳膊老腿的,真担心他们把自己的身体撞散,把内脏震碎。

最近一些年,中国流行养生风,养生产品广告充斥各处,打着各种招牌的养生馆随处可见,诸如打鸡血、喝晨尿、倒走等养生招数此起彼伏。但有没有人想过,养生究竟为了啥?

笔者粗略考证,养生源于道教,通过进补、节食、辟谷、炼丹等外界干预措施,实现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的愿望。秦始皇就是养生的“狂热分子”,他寻仙炼丹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坐江山,结果49岁便一命呜呼。

伴随养生的奇怪现象是,很多曾被疯抢的养生产品却很短命,喧嚣了几年后就被官方查禁;名噪一时的养生大师也大多不可靠,那些笃信养生的人有的反而死得更早。

我问一个搞养生的,这门生意为什么这么红火?他直言不讳:我们抓住人们怕死这个心理,告诉顾客他身体这个部位有什么问题、那个部位有什么问题,先把顾客吓唬住。接着,把养生产品拿出来,告诉顾客这些产品可以修复这些问题,救他(她)的命。顾客为了保命,就乖乖落入养生陷阱,成了我们的摇钱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爱情让人蔑视死亡,荣誉让人献身死亡,哀痛让人奔赴死亡,怯懦让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前心灵就已死去。这话不错,热衷养生的人主要是怕死,胡乱服用所谓的养生食品和药物,鼓捣那些毫无科学依据的养生器械,采用打鸡血、喝晨尿、撞树等诸如此类的养生招数,这就违背了人的自然生理规律,把有害物质引入体内,整天为活着忧心忡忡,身心受到摧残蹂躏,这还能长寿吗?

生物有其生命周期,人也不例外。虽然有人一直寻找长寿的方法,但至今也没找到。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来,人的自然生理寿命一直是80岁左右的样子。我们看看读者比较熟悉的几个历史名人的寿命: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活了96岁,梁武帝(464年-549年)活了85岁,武则天(624年—705年)活了81岁,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活了80岁,南宋诗人陆游(1125年—1210年)活了85岁,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活了79岁,清高宗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活了88岁,清朝诗人袁枚(1716年—1798年)活了82岁。时至今日,80岁仍属高寿。事实证明,几千年来,人的寿命并没有明显延长。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统计学上的“寿命”指的是“预期寿命”,是一个人出生后,根据出生时的社会环境和医疗条件预计能活的年数,这就需要把各种非正常死亡都统计进去。而百姓常说的寿命指的是,在没灾没难的情况下,人的自然生理寿命。

过去,没有避孕药具,育龄妇女会生育过多的孩子,由于无力抚养导致其中的几个夭折,夭折一个婴儿就让一个80岁老人的寿命缩短到40岁,这就是统计学上的寿命。避孕药具可让人按需生育,现代医学治愈过去的不治之症,一些瘟疫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再加上战乱消失或减少,社会的抗灾、减灾能力加强,这就大大降低了非正常死亡率,这是统计学上近些年来寿命延长的主要原因。

人们想长寿并不为过,但不要走火入魔,盲目采纳五花八门的养生手段摧残自己。

曾有人向我推荐养生项目,我问他:“养生干什么?”“养生是为了活得岁数大呀。”“活这么大岁数干什么?”“享福呀!”“享什么福?”他支支吾吾说不清道不明。

养生就是为了多活幾年,这恐怕是热衷养生的人的普遍认识。大爷大妈们天天聚在一起传播养生信息,交流养生体会,今天这样养,过几天又换个方式养,每天几次量血压、测血糖、称体重,为多活几年如此操心劳神,我实在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福可享。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可进一步概括为三个层次。饥有所食、寒有所衣、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有所安,这些是人的最低需求层次,这个需求层次是一切动物为了活着的基本需求,人只满足于这些需求,还不能成为区别于动物的人。

吃、穿、住、医、养、安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进入了中等需求层次,那就是对爱和尊重的需求。爱和尊重是相互的,你要想得到爱、受到尊重,就必须去爱别人、尊重别人。

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实现自我,也就是在不受胁迫、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类历史上所有发明创造以及新思想、新学派的形成,无不是在个人追求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的,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来改变世界。”

总之,我们一定要走出养生的认识误区,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活着而养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活着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要想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尽情去做,不要过分顾惜自己的身体,怕累着不能长寿了。自然饮食,适当运动,让生活充实起来,丢下担心死亡的心理负担,如此生活才叫享福,才有意义,才能长寿。

最后,笔者愿用唐诗《金缕衣》与读者共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周继红荐自《羊城晚报》2020年9月17日  王铎/图

猜你喜欢

寿命长寿统计学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美丽的长寿花
世界最长寿的人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完型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