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图”中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图中
2020-12-23左菲
左菲
【摘 要】 “教孩子看图一定要有图吗”?这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看图说话是不是一定要以图为支撑这一问题。在看图说话练习指导的后期,一成不变地出示图片,会忽略孩子的童心的力量,会忽视孩子内化和想象的可能,会轻视孩子思维的多种可能的发展。
【关键词】 看图说话;内化;想象;童心
在小学阶段,思维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在一次区里教育讲堂上,我有幸聆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课和她对文本教学的深刻见解,“教孩子看图一定要有图吗”?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低年级的说话都是以看图为主,试想如果孩子的看图说话没有图作为参考,他们能不能写好呢?
一、思考:“图”是一把双刃剑
1.图对于说话有一定的指导性
教孩子看图说话之前是孩子大量词汇的积累、句子的运用,看了图,孩子可以明确自己需要用哪些措辞、句子来完成对图的描述,使得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目的性。这时候,图成为了抛砖引玉者,当然,在低段教说话的前期,这种方式可以大量采用。但是,仔细一想,如果孩子脱离了图,就不敢开口,那我们要再一如既往地选择看图来完成低段说话的教学吗?
2.图也会成为说话的绊脚石
回放:从“引路人”到“绊脚石”,只在一念之间。
二下绘本教学:《我们要去捉狗熊》教学片断
师:捉狗熊的途中,第一次遇到的困难是一片野草地,这片草地怎么样?
生:野草长得很高。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图片上草长得跟人差不多高了。
师: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穿过野草地,他们又来到了……
(六个场景图的铺设,让学生不断地去看图说话)
师:当真正遇到狗熊的时候,他们一大家子赶紧跑回了家里。他们还是怕狗熊的。
这堂课,从头到尾都是以图为支撑,虽然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被充满冒险精神的故事所吸引,但他们的思维被束缚了,遇到的各种场景,人物表情的变化,都在所给的图上很夸张地展示了。最后急忙回到家的场景也是单独以一张图结尾。针对这节绘本课,我对最后一个片段进行了思考:一大家子最终还是被凶猛的狗熊赶了出来,他们回到家的场景老师还是只给了学生图片,试想如果没有图,会怎样?我做了尝试:
师:他们蹑手蹑脚地走进洞里,惊扰了凶猛的狗熊,就赶紧往回跑,跑到家里,会是怎样的场面呢?想一想。
生:我想他们只顾着往家里躲,都忘记了关门,爸爸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再去关一次,就在爸爸关上门的那一刻,大狗熊恰巧被堵在了门外,真险呐!
生:我觉得他们回家已经方寸大乱了,把凳子撞倒在地,一个劲地往柜子里面躲,爸爸拿来了菜刀,妈妈用很多重物堵住了大门……
经过实踐,我发现不在课堂上出示最后的这张“回到家”的图,学生给的答案很是精彩,他们的思维细化到每个人物的动作,深入到周围的事物,其实,他们早就有自己的想法,早就拥有“导演”的能力。其实,图是“引导人”还是“绊脚石”,只在一念之间。
二、捕捉智慧的火花:让内化和想象先行
内化,是个体将看、听、想等思维观点经过内证实践,所领悟出的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教师在前期利用图作为引导,在中后期,要试着将场景的图拿去,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学生的回答将是多样而生动的。
针对内化和想象,绘本课《我们要去捉狗熊》的遇险场景都是以图片形式呈现出来的,如果遇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危险场景,会是怎样的。我也针对这一处进行了尝试:
师:(在成功化解三个危险之后)他们走啊走,又会遇到什么危险呢?你能自己当当小导演,为故事的主人公创设一个险境吗?
生:我想他们遇到了一座高山,云雾缭绕,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他们很是着急。
师:想得真不错,这可真是个大麻烦了,那你有没有帮他们安排怎么过去?
生:有啊,正当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几只大鸟飞过来了,大鸟煽动着自己的翅膀,好像在说:“坐到我背上来,我背你过去。”
师:你可真够大胆的,还带有奇幻色彩。
生:我觉得他们可能会遇到一片大沙漠,沙漠一望无际,很热很热,怎么也认不出方向。
师:那你觉得他们能渡过难关吗?
生:可以啊,他们走啊走啊,就快要绝望的时候,遇到了一群骆驼,他们带领着这一大家子走出了沙漠。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灵动的智慧,看到了他们自己去内化后的不同的风景,领略他们想象的翅膀所能触及的不同视野,这些都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将图隐藏起来,让想象和内化先行,你会捕捉到更多智慧的火花。
总之,“教孩子看图一定要有图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图贯穿了教学说话的过程,孩子就永远不能独立行走,教师必然不能感受到孩子所拥有的“导演”故事、生活的能力。所以,教师更多多一些让步,多一些放手,不要在一张张图片中迷失教学的真正目的,要在图外去寻觅发展孩子思维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