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写作:为写作经验而教
2020-12-23许继忠
许继忠
[摘 要]小学写作教学是一门基于学生经验、通过学生经验和为着学生经验的课程,既需要基于已有的写作经验,建构当下的写作经验,又需要借力公共经验,超越已有经验,建构指向未来的写作经验。其内涵有三,首先,写作是一门基于学生已有写作经验的课程;其次,写作学习是改造已有经验使其优化的过程;最后,写作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优质的、可供迁移的写作经验。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注重写作知识、写作学习与写作活动的统整和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活”的写作经验。
[关键词]经验写作;写作经验;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92-02
小学写作教学是一门基于学生经验、通过学生经验和为着学生经验的课程,既需要基于已有的写作经验,建构当下的写作经验,又需要借力公共经验,超越已有经验,建构指向未来的写作经验。其内涵有三,首先,写作是一门基于学生已有写作经验的课程;其次,写作学习是改造已有经验使其优化的过程;最后,写作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优质的、可供迁移的写作经验。
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的?笔者以为,必须注重写作知识、写作学习与写作活动的统整和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活”的写作经验。
一、经验写作知识观
首先是知识观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知识观决定着知识问题,而知识问题是构成课程问题的基础,因此,知识观决定着课程,决定着教学。写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知识观问题。
表征主义把知识看作是静态的,客观的,封闭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
生成主义则是把知识看作是有生命力的、生长性的活知识。在生成主义视野下,写作知识必须展现其活力,这种活力表现在与学习者的互动过程中,也表现在与情境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转化、整合与生成,内化成为一种情境性、理解性、生成性和迁移性的个人写作经验。
那么,怎样的写作知识才会具备这种特性呢?或者说,生成主义视野下的写作知识的本质是什么?这种写作知识的形态是什么样的?
郭元祥从教育学立场出发,指出在内在构成上,知识具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分别是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符号是知识的外在表达形式,是人对世界的认识结果;逻辑形式是知识构成的规则或法则,是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是认识的方法论系统;意义是知识的内核,是内隐于符号的规律系统和价值系统。季苹博士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在客观上都存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四个层面,而且四个层面之间是有机互动的。”并指出,这四个层面的知识才构成了活的知识。周敏博士将之称之为“知识元”,她在《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教学研究》一书中认为:“活化的、有生命力的‘知识元型语文知识教育不再是一个一个的散点,而应是有着自身结构的、意义关联的、具有生长性的知识‘单元。”
三位专家摒弃了表征主义知识观,从生成主义视角下观照知识的内在构成和外在表现形式,把知识看作是有生命力的、具有生长性的活知识,使知识成为一种动姿化的、完整的存在。也就是说,完整的知识包括内在构成和外在表现形式两方面,借鉴三位专家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内在构成上,任何一个写作知识都是符号、逻辑和意义三位一体,脱离了任何一点,写作知识都是不完整的,教得不完整,学得也不完整,也就无法有效理解、运用与迁移。在外在形式上,写作知识是现象、概念、方法和价值四种层级的统一,也就是说,每一个写作知识点,都蕴含着写作的现象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这四个层级,四个层级统一了,才构成完整的写作知识。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元。
这四个层级构成了完整的写作知识,写作教学要统筹兼顾写作知识的四个层级,如此方能促使写作知识走向生成。
二、经验写作教学观
赖格卢斯在阐述PBL(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时提出了“两个空间”理论,一为问题空间,一为教学空间,并认为,“将学习者看作在两个‘空间行动的人是很有帮助的。一个空间是‘问题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习者直接去解决问题。但是当学习者缺乏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时,将他们视作在跳出问题空间而进入‘教学空间的人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空间中,学习者去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郑太年博士同样提出了“双重空间”理论,一是活动空间,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或学习领域其他更有能力的人)的支持下,利用多种资源进行自主知识建构活动的空间。”二是知识空间,指的是“期望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
无论是赖格卢斯的“两个空间”理论,还是郑太年的“双重空间”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写作教学是非常有益的,笔者将两者予以糅合,认为写作教学包括活动空间(即写作活动)和学习空间(即写作学习),行为主体都是学生。写作活动与写作学习不同,写作活动是指在一定情境下的、基于特定的任务与目的的写作行为,学生在进行写作活动时,就进入了活动空间;而写作学习则侧重认知学习,是体验、反思、抽象概括和练习的过程,也是原始经验和公共经验转化为个人经验的过程,这就是学习空间。
在一定情境下的、基于特定任务与目的的写作活动可使写作知识情境化,写作知识在写作活动和认知活动的催化下,才可以形成优质的、可迁移的写作经验。也就是说,写作情境、写作活动、写作知识和认知活动等都是写作学习所必备的要素,是获取优质的、可迁移的写作经验的必要条件,共同构成了写作教学,不可分割。
因此,写作教学必须要借助双重空间理论。双重空间视域下的写作教学,首先要设计写作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进行写作活动,赋予写作以真实的意义,学生进入写作活动空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进入了学习空间,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学情分析,诊断学生所缺乏的必要写作知识,根据经验学习理论,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经验。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了学习空间,才构成了真实的写作教学,没有学习空间,则会陷入有活动无学习的窘境。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写作经验后,则要继续进入活动空间,进而完成本次写作活动,这一环节是对个体写作经验的进一步巩固、发展和优化。
概而言之,写作教学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为经验而学,依经验而教,经验写作教学指向写作经验的重组、转换、改造与生长,应基于写作困难,围绕认知规律设计。同时,经验写作教学必须关注写作知识的本质,即写作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这是理解写作知识可以转化为写作经验的基础;也必须关注写作学习的本质,即写作学习是经验的改造和优化,是“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简言之,写作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经由写作活動与认知活动,个体经验和公共经验互动,打破、重组、重构和优化写作经验的过程。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研室课题《经验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和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单元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