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让学理念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研究

2020-12-23林上幸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合作学习

林上幸

[摘 要]让学是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合作学习。目前,合作学习存在目标不匹配、思维无空间、操作无方法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成为鸡肋。在合作学习实践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只有让在关键、让出空间、让有方法,才能使合作学习成为真实学习发生的沃土,学生才能吸取最丰厚的营养。

[关键词]让学;合作学习;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19-03

“让学”源于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一书:“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海德格尔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本身。“学”为主,“教”为辅,教为学服务,这是教师教学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让学”理念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习活动正常开展、讓学习行为真实发生,从而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习得方法、养成习惯。“让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其显著的让学效果有目共睹。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为合作而合作,为让而让,没有全盘考虑,导致合作学习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匹配

“让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根本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教学《梅兰芳蓄须》一课时,在初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核心事件的小标题“蓄须明志”,然后抛出合作学习任务:“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还做了哪些事情?小组合作,像老师这样给每个事件概括成一个小标题。”

《梅兰芳蓄须》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与该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脉相承,螺旋上升的,其区别在于本单元的课文是多个事件的串联。很明显,该教师合作学习任务“概括小标题”与本单元教学目标“串联多个事件,把握主要内容”不匹配,有偏离与拔高之嫌。让学应该让在关键处,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应该直指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思维无空间

“让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全方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学习任务缺乏思维的空间,没有能力提升的沃土。

《白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抓住课文第一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也是课后练习第一题的要求。但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任务毫无挑战的难度,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无法激发他们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他们在初读课文之后,基本已经能够初知大意。让学要让出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空间,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实现多元价值的融合。

(三)操作无方法

“让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学有所成。但学有所成的前提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笔者曾对教师视野外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录音等观察工具,对小组在自然状态下的合作学习进行话语分析。发现该组学生在6分钟的合作学习中共出现6次新话题。其中,与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4个,如“我要当代表”“谁让你当代表了”“你牙齿上有**”等,约占67%,共耗时约3分钟,而对学习任务展开探讨的话题仅为2个,占33%。从组内各成员互动次数及路线图看(如下图),24次互动话语中,小俞发言11次,小周发言7次,小卫发言5次。三人发言频数占整个互动过程的96%,而且互动范围只局限在他们三人之间,小宋与小怡的发言频数为0。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小组在合作过程中,目标意识不明确、学习标准不清晰,并且互动范围局限性较强,主要集中在优等生和外向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话语霸权现象严重。让学要让有方法,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要表述清晰、准确,提示学生合作、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要有操作性,要有明确的、可视的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作为“让学”理念主要表现形式的合作学习,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最终导致教师将合作学习视同鸡肋的尴尬。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存在种种弊端。

二、基于让学的合作学习策略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从“让在关键”“让出空间”“让有方法”三个角度谈谈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如何设计学习任务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让在关键,让合作有价值

关键,即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困惑点、似懂非懂点。

1.抓准重难点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换个角度说,就是“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导向。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应该且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前文中提到的《梅兰芳蓄须》一案,很明显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偏离了教学重难点。试教之后,我们做了如下调整:借助课堂作业本,概括主要内容。

(1)学习任务。

①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在蓄须前、后,梅兰芳还做了哪些事,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如下)。

②小组交流,比较一下谁写得更简洁、完整,并修改。

(2)全班交流,板贴,说理由。

(3)校对课堂作业本,再次修改。

(4)根据思维导图,说说主要内容。

修改之后的合作学习任务,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本的练习,紧紧抓住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展开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提供支架,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串联多个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教学重点得到落实;更难得可贵的是,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合作,比较“谁写得更简洁、完整”,多次校对修改,使学习行为真正发生,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激发兴趣点

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全部内驱力。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应该深入解读文本,在全面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他们认识的困惑点,抓住他们思维的增长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相和》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其中的一个主要教学内容是“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课后习题4),这与本单元的表达要素“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遥相呼应。但在教学中,“蔺相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不感兴趣,或者说兴趣不大。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

(1)学习任务。

①默读“完璧归赵”,思考:蔺相如为何能完璧归赵,包括他自身?

②小组交流,看谁的理由更充分、更完整。

(2)全班交流,根据关键词句,分析理由。

(3)补充故事背景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由于受年龄、认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五年级的学生往往對故事情节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对情节中的困惑点展开深入的探究。本学习任务,正是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情节中的困惑点,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展开真正的学习。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

(二)让出空间,让合作有境界

让学理念,要求教师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学习行为的真实发生。

1.点燃思维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序性和发散性,让出思维发展的空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平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抓住文中“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寻找:“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为什么说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任务,毫无思考的价值,没有思维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深入分析学生的思维现状,针对现有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进行争辩。

(1)学习任务。

我们都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故事中的“我们”因挽救了一只可怜幼龟的生命,导致整个龟群受到伤害。你认为“我们”的行为到底是善还是恶?

①小组合作,确定观点,到文中寻找证明观点的论据。

②选代表,参加班级小小辩论会。

(2)“善与恶”小小辩论会。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是四年级学生固有的认知观念。这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但故事中的“我们”偏偏以一个善的行为,导致一个十分恶劣的结果,这是四年级的学生无法理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的地方。本学习任务,正是紧紧抓住这个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并最终渐渐理解“如果不遵守自然的规律,好心也会办坏事”的文本主旨。

2.锤炼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应该触发语文实践,融通听说读写,在语文实践中锤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冀中的地道战》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敌后根据地开展地道战的一些具体情况。鉴于学生对地道的结构非常感兴趣以及平常他们喜欢玩自制迷宫游戏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任务。

(1)学习任务。

如今,冀中平原下的地道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1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让我们当当“地道战小导游”,向游客们宣讲冀中的地道战,为祖国献礼!

①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人人参与,制作地道战示意图。

②结合课文内容,小组练习,人人参与,介绍地道战结构及其巧妙之处。

(2)小组展示,评价建议。

评价要点:一是是否结合课文内容,二是是否人人参与。

活动开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趴在地上,或聚在桌旁,展开研究。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示意图和介绍,他们群策群力,仔细研读课文,提炼关键信息,梳理概括重点句段,进行言语实践。丰富的学习活动不仅让冀中地道战的结构和巧妙根植于学生心间,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合作意识,锤炼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让有方法,让合作有智慧

让学,要求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习活动真正展开。但真正的学习活动,必然是有序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因此,我们的合作学习任务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有序、评价有方。

1.操作有序

让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一直以来,合作学习杂乱无序,“话语霸权”根深蒂固,难以消除。要想破除这一现象,我们的学习任务必须建立一套平等、有效的合作学习规范。

《跳水》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提出“孩子陷入了如此危险的境地。如果船长事后追责,他会追究谁的责任呢?请到文中找出你的依据”这一学习任务之后,出示如下合作要求。

(1)观点相同的同学就近组成小组。

(2)小组每人轮流发言。

(3)发言完毕后,请一位同学把小组归纳的理由,概括写在卡纸上。每点理由尽量不超过6个字。

本次合作,要求“每人轮流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尽可能地避免了“话语霸权”现象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要求还明确规定“把小组归纳的理由,概括写在卡纸上。每点理由尽量不超过6个字”。这样的合作要求,让合作成果物化,让学生的思维具象化、可视化,更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整个学习活动井然有序,真正展开。

2.评价有方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是三位一体的整体。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手段,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学习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如,前文提到的《跳水》一案,执教者设计的“每人轮流发言”“每点理由不超过6个字”的要求,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学习者不但知道该如何做,更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笔者在《冀中的地道战》一案中,也设计了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一是是否结合课文内容,二是是否人人参与。在小组展示汇报环节,笔者先引导学生依据这两个标准进行评价,凡是符合这两个标准的,都是优秀;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建议、提升。这样的评价标准,简单方便、易操作,有效解决了以往合作学习茫无目的、话语霸权的问题。

综上所述,让学理念下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只有“让”在关键、“让”出空间、“让”有方法,才能使合作学习成为真实学习发生的沃土,学生才能收获最丰厚的营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合作学习
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