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2020-12-23张玲燕
张玲燕
[摘 要]实训教学是物流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及市场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教学方法陈旧、实训环境不佳、校企合作不深入、考核评价欠缺、师资队伍薄弱等五个角度分析了实训教学体系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建设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专业 实训教学 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物流总额逐年提升,尤其是电子商务兴起后,更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物流专业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基地,而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主流。然而从当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是比较严峻的问题,不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第一时间熟悉工作内容,需要企业重新进行培训,这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2]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陈旧
实训教学是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因此,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围绕着实践活动开展的,比如项目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存在实训教学理论化的现象,操作步骤的讲解、操作内容的分析等取代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导致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成为理论教育的翻版,对学生实训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实训环境不佳
校内实训是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而完善的实训环境则是校内实训开展的主要保障。现阶段物流专业校内实训多在实训室开展,但受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实训环境不佳,无论是硬件设备的配置,还是软件系统,均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实训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此外,不少区域高校数量虽多,但各高校的实训室相互封闭,没有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3.校企合作不深入
校企合作是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校外实训的关键。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构建了校企合作机制,但在具体的合作中却存在着合作程度不深的问题。首先,校企合作仍然以假期实习等浅层合作为主,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深层次的合作方式尚未普及,其合作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在基地建设、资源共享等环节上存在很大的不足。[3]其次,校企合作仅仅从学校层面的利益出发,忽略了企业的利益,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4.考核评价欠缺
作为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中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考核主体单一,学校是学生考核的唯一主体,作为联合培养者的企业未能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二是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书面考试占据中心地位,脱离了实训教学的特点,实践操作、技术比武等考核方式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三是考核评价以最终评价为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5.师资队伍薄弱
师资队伍层面的不足同样是实训教学体系的主要问题,作为实训教学的实施者,师资队伍的欠缺对实训教学的深度开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物流专业教师大都学术素养深厚,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层面有很大的欠缺,限制了其在学生指导中的作用。[4]不仅如此,学校在二元师资结构的打造中也存在滞后性,没有将企业技术员工纳入到师资体系中,这进一步弱化了师资队伍的实训教学能力,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深入开展。
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1.创新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以课程设置为前提,学校要从物流的行业性、区域性出发细化物流专业,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要,其中,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是构建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重点。针对实训教学中的知识化、理论化倾向,学校推行項目教学法,将项目教学法融入阶段性实训教学乃至综合性实训教学。项目学习法以项目为中心,借助项目设计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5]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既是自主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在项目学习法的教学应用中,学校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项目完成的方案与途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克服以往学生学习中“单打独斗”的问题,物流专业可以将项目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项目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持续优化实训环境
校内实训是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环境则是强化校内实训质量、提升校内实训育人效果的先决条件。针对当前校内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训环境的投入力度,为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加大实训室经费投入。实训室是物流专业校内实训的主要场所,学校要从当前实训教学的要求出发,加大实训室的经费投入,不断更新、完善实训室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使实训室环境与企业环境衔接起来,克服校内实训内容滞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6]同时,学校要降低实训室的开放条件,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自主参加实训活动提供便利。其次,共建实训平台。实训在学生实训能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实训平台建设、使用、维护所需的资金比较大,单个学校往往难以负担,容易出现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因此,同一区域内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可以共建实训平台,以共同投入、共同使用的方式来打造物流专业实训平台,各学校也可以组建战略联盟,共享实训室等实训资源。
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在物流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它们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量,这为校企合作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之于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将企业纳入到实训教学主体中,打造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体系,强化实训教学的质量。首先,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假期实习中的问题,学校要从自身与企业的共同诉求出发,创新合作形式,深化合作的内涵与效用,比如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方位参与物流专业的人才培育中,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育的目标与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既能推动实训教学的深入开展,也能有效克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打造利益共享机制。利益不均是校企合作难以持续的主因,学校在借助企业资源服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强化学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借助智力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突破企业发展中的管理难题及技术难点等。[7]
4.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实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馈实训教学质量乃至建立学习激励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往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从以下三点出发采取措施,首先,创新考核方式。实训教学以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中心,因而考核方式也必须以能力为导向,在以笔试考查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同时,广泛采用技术比武、上机考试、实际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8]其次,拓展考核主体。实训教学质量考核既要重视学校层面的考核,也要重视企业层面的考核。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今天,企业已经成为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参与者,自然也需要在考核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坚持过程性考核评价。物流专业的实训教学是一个延续性、发展性、递进性的过程,仅凭期末考核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也不能有效实现考核的价值。学校在考核评价中要坚持过程性考核的理念,借助科学的考核流程及标准化的指标体系提高考核活动的客观性。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主体,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对物流专业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多有欠缺的问题,学校可以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选派教师到物流企业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在职学习研修机会,在推动教师职业成长、发展的同时,为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校企合作为物流专业扩大师资队伍、打造二元师资提供了条件。与学校教师相比,企业一线员工具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实训乃至传授市场经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将合作企业的优秀员工作为外聘教师,有效弥补当前师资中的局限。校企专、兼职团队是打造二元师资结构的重要措施。[9]校企专、兼职团队既包括学校层面的教学团队,如带头人、教学骨干、团队成员,也包括企业层面的企业技术团队,如带头人、技术骨干、团队成员,不仅在壮大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中有着突出的意义,在学校、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成长、发展中也有显著的效果。
结 语
实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对此,物流专业需要立足当前实训教学体系的问题,从创新实训教学方法、持续优化实训环境、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发,采取好有效的对策,切实做好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凯、凌鸿:《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作用的探讨》,《物流技术》2004年第6期,第57-58页。
[2]范晶:《高职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9期,第69页。
[3]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高教论坛》2006年第5期,第33-34页。
[4]傅程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16卷第7期,第268-269页。
[5]徐明川:《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大众科技》2018年第11期,第196-197页。
[6]王海灵、孫雪莲:《物流专业实验/实训室的构建及其意义》,《物流技术》2008年第9期,第32-34页。
[7]王振洪、王亚南:《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及构建路径》,《黑龙江高等教育》2012年第4期,第66-68页。
[8]谢洪、张美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初探》,《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3期,第133-134页。
[9]张伟萍:《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产业学院”机制创新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1期,第91-93页。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