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0-12-23曾莉舒春华罗娅

教师·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曾莉 舒春华 罗娅

摘 要: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制的起始阶段,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及国家人才的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区域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失衡,主要体现在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规模及教师队伍结构等方面。针对影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四方面提出了对策:制定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投入,为民族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设立专项基金;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为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定向培养幼儿教师;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向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倾斜。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一、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生活、国家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都深刻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普及公平且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已逐渐成为各国与地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了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二元”结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县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更甚。因此,缩小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的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怀化市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发现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机构发展不均衡

幼儿园教育机构是对幼儿进行保育与教育的场所,其数量的多少是落实普及学前教育任务的保障,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数量分布不均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首要原因。根据怀化市2017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怀化市民族地区镇区幼儿园148所,占该地区幼儿园总数的百分比为75.51%,乡村幼儿园48所,百分比为24.49%,在幼儿园数量上,镇区约为乡村的3倍,乡村幼儿园数量远远少于镇区幼儿园数量。可见,乡村幼儿园能接纳的幼儿有限,这也限制了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增加乡村幼儿园数量来解决镇区和乡村幼儿园数量不均衡这一问题。

(二)民族地区幼儿园规模发展不均衡

幼儿园规模的大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怀化市2017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班级数和幼儿在校人数都存在失衡问题。镇区幼儿园班级数为1 096个,乡村为412个,镇区是乡村的2.7倍;镇区在校幼儿人数为34 989人,是乡村在校幼儿8 674人的4倍多。镇区幼儿园班级数与在校幼儿人数比为1∶32,乡村幼儿园班级数与在校幼儿人数比为1∶21。从中可看出,乡村幼儿园班级数和在校幼儿人数都远远低于镇区,需要加大对乡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提高乡村幼儿园的入园率。

(三)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发展失衡

1.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分布失衡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发展和质量保障的关键;幼儿园专任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是衡量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怀化市2017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怀化市民族地区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为1 235人,与镇区幼儿数量的比为1∶28;民族地區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为149人,与乡村幼儿数量的比为1∶58。可以看出,民族地区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是乡村的8倍多;但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面对的幼儿数量更多,要承担更繁重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乡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需加大对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的输送力度。

2.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失衡

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反映出幼儿园教师队伍教学和科研的活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怀化市2017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怀化市民族地区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9岁,34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人数为833人,占总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为67.45%;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2岁,34岁以下专任教师79人,占总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为53.02%。从中可知,镇区幼儿园青年专任教师人数比乡村幼儿园青年专任教师人数多,镇区幼儿园以青年教师为主,乡村幼儿园教师年龄结构较均衡。从整体上看,镇区幼儿园教师更具活力。要为乡村幼儿园输送一批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轻教师,为幼儿园的发展储备年轻力量。

3.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专任教师质量分布失衡

教师获得的最高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关系着教师的质量。根据怀化市2017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怀化市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数据显示,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学历以专科为主,镇区专科学历的幼儿园专任教师比例为69.37%,乡村为78.52%。但镇区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是乡村的64倍,民族地区乡村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2人。这说明高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乡村幼儿园任教,这不利于乡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为乡村幼儿园定向培养高学历的教师,为促进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4.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失衡

教师的职称结构是衡量教师整体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幼儿园应该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建设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根据怀化市2017年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怀化市民族地区镇区幼儿园专任教师中获得中学高级职称的有3人;获得小学高级职称的有101人,占比8.2%;获得小学一级职称的有96人,占比7.8%;获得小学二级职称的有9人,占比0.7%;未定职级的有1 026人,占比83.08%。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中获得中学高级职称的0人;获得小学高级职称的有2人,占比1.3%;获得小学一级职称的有8人,占比5.4%;获得小学二级职称的有4人,占比2.7%;未定职级的有135人,占比90.06%。可见,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职称结构都不太合理,未定职级的教师占比太高,获得小学三级、小学二级职称的比重过低。此外,镇区幼儿园中获得中学高级职称、小学高级职称、小学一级职称的教师人数都高于乡村,这使得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业务能力低于镇区,这是导致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制定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这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障碍。缺乏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是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多方调研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与原因,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让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有法可依,受到法律和政策的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为民族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设立专项基金

总体来看,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尤其要重视民族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将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经费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并为民族地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乡村地区获得针对性的幼儿教育投入,进而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为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定向培养幼儿教师

优质的幼儿教师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应当以幼儿教师的优质发展为前提。高质量幼儿教师是保障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受经济、地理位置等限制,乡村幼儿园教师严重缺乏,且年龄结构老化。因此,当地政府要完善教师培养制度,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优秀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乡村地区定向培养输送优质的学前教育教师,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为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四)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向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倾斜

在一定程度上,职称代表着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而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具备小学高级职称的只有2人,具备小学一级职称的只有8人,这严重制约着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要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将条件、名额等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强对民族地区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优化教师职称结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學前教育质量,进而缩小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推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助于推动国家振兴乡村战略计划的实施。要促进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就要针对民族地区镇区和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失衡的具体实际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定向培养教师,优化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年龄、职称结构,建设一支业务精湛、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欢欢.试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7-10.

[2]楚艳芳,刘文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以贵州省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14-15.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