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模式改革实践

2020-12-23王来根

教师·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实践

王来根

摘 要:目前的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同步开展实训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也主要围绕着教材体例来展开,忽略了与在职人员岗位工作进行联系。文章提出在问题导向下的改革实践途径为:增强与学员的沟通,调整理论知识结构;加大对信息化、智能化知识的教学力度;建立自媒体平台,便利学员的实训练习;基于互联网思维共建课程资源库平台。

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对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高职教学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大模块,在以知识够用为原则的理论教学中,主要基于工作过程向学生讲授课程知识点,实训教学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基础性的实操能力,并使学生在实训中获得岗位工作体验。然而,目前的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同步开展实训教学。或许这里存在着一个假设,即参与继续教育的成人不需要再次完成实训训练。在理论教学中也主要围绕着教材体例来展开,忽略了与在职人员岗位工作进行联系。从而,知识够用为原则的理论教学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

一、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理论教学的知识匹配性不强

在开展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时,部分教师依照对在校学生教学时同样的讲义进行授课,忽略了参与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需求,使得在理论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匹配性不强的不足。在对参与继续教育学员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后发现,他们普遍对课程教学效果存在质疑,并认为系统化的知识讲授并不适用于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相容。进一步了解到,参与继续教育的学员一般秉持提升岗位能力的愿望,并落脚于提升他们薪酬回报的目的。由此可见,因理论教学的知识匹配性不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目的的实现程度。

(二)实训教学的应用环境难实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广泛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如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些都对在职人员提出了新的岗位能力要求。然而,目前在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中却无法有效开展实训教学,且原有的假设条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已不成立,这就极大地弱化了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实践价值。因为存在着空间维度的割裂状态,才使得远程化教育具有存在的价值,但这种教学形态却难以将高职院校的实训资源引入其中,进而形成了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短板。

(三)未考虑终身学习条件的创建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代在职人员必须遵循的学习形态,是指通过建立终身学习系统来稳步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同时在终身学习系统中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然而,目前的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中却未重视给学员创建出终身学习条件,学员毕业就意味着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结束,从而制约了高职教育所承擔的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部分高职院校将继续教育作为创收项目来对待,这必然会局限其在制订远程化教学方案时的视界。

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问题分析,一部分根源于开设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传统,另一部分则根源于开设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价值取向。作为兼顾效益和公益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破解当前不足时应侧重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并创新实训教学的实现方式。

二、弥补远程化教学不足的思考

在问题导向下,对弥补远程化教学不足的思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增强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契合度并调整理论教学

与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参与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学员普遍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且将这种学习机会融入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之中,所以在教学中理应进行差别对待。从弥补远程化理论教学不足的原则出发,应增强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契合度。想要增强“与学习需求的契合度”,就要立足于学员的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突破由专业知识缺乏所形成的岗位能力提升瓶颈。还需关注的问题是,学员固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可能来自不同的行业或同一行业中不同的岗位,这就为增强教学的契合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思考仍需从高职理论教学的原则出发,即知识够用即可。因此,形成具有交集形式的课程知识讲授模式值得实践。

(二)线上与线下相协同多途径引入实训教学环节

上文在对实训教学短板的分析中指出,使学员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将视角转移到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环境中可知,它们可以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以计算机编程、操作的形态而存在,硬件系统主要以上述技术所依托的物理平台而呈现。在调研中笔者发现,物理平台根据学员所在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已经配置到位,所以剩下的任务便是学会操作这些物理平台。显然,这就与软件系统的嵌入相联系了。沿着这一思路,高职学校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协同的方式,以学员的学习便利性为导向,分类引入基于软件实操为主的实训教学环节。实践表明,软件实操实训极大地降低了对实训场地的要求,并与远程化教学模式相适应。

(三)双向互促模式下发挥课程资源库平台的作用

在高职正在开展的专业建设中,需要融入大量真实岗位情景来塑造在校学生的职业素质,目前这一点主要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因此,参与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学员便能成为引导高职学院融入真实岗位情景的优质资源,因为他们的学习所需便反映为他们的岗位所需,在教学中契合他们的学习所需则能引导本校专业建设的展开。笔者将此称为:双向互促模式。应发挥课程资源库平台的作用,使其成为媒介学员终身学习需要与专业建设的桥梁。

三、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根据以上叙述,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增强与学员的沟通,调整理论知识结构

可以从两个途径来获得学员需求信息:①高职院校对上届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获取他们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并整合所获得的建议和意见用于调整理论知识结构。②针对这一届学员,教师团队应与学员建立前期的在线沟通机制,从对他们岗位工作内容的了解入手,并努力获取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心理等内隐性信息。通过将从两个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寻找到具有交集特征的信息面,用于指导课程理论知识结构的调整。就调整的原则而言,应以碎片化、定向化的理论知识讲授替代系统化的讲授。

(二)加大对信息化、智能化知识的教学力度

跟踪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智慧农业”、“互联网+制造”、新零售等都蕴含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元素,所以在课程知识讲授中应加大对这类知识的教学力度。具体的实践途径为:①教师根据已经调整好的理论知识结构,有目的地将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案例融入其中,使之在远程化教学中提升学员的职业视界和岗位格局。②将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充分应用到相关课程之中,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技术课程,以匹配学员的岗位工作内容,并为他们的实训提供前置性的知识储备。

(三)建立自媒体平台,便利学员的实训练习

在当前的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中,实训教学几乎为空白,所以在这里仍以探索的姿态来刻画实践途径。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应为学员搭建能够信息互动的自媒体平台,对此可以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的实践途径为:①在实训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钉钉直播、QQ直播等在线工具,为学员演示信息化或智能化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该教学可以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室中开展。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将实训操作软件与学员的电脑进行连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引导学员根据视频回放演练软件系统。③没有条件的学员,则可以利用节假日到高职院校实训室完成练习任务。

(四)基于互联网思维共建课程资源库平台

高職院校需充分整合参与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学员资源,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基于互联网思维(共享、平等、互助),以共建课程资源库平台为契机实现双向互促效果。具体的实践途径为:①学员参与课程资源库实训模块、行业动态模块的建设工作,教师在线将实训模块的体例标准发布给学员,并根据实训项目由学员提供与项目关联的工作情景,同时结合学员的工作经历编写工作案例。②行业动态模块对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视界具有积极作用,高职学院可以邀请往届和本届学员撰写所处行业的发展背景,并通过学员视角来阐述行业发展趋势。最后,学员可以在线共享课程资源库资源。

四、结语

与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参与高职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学员普遍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且将这种学习机会融入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之中,所以在教学中理应进行差别对待。高职学校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协同的方式,以学员的学习便利性为导向,分类引入基于软件实操为主的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充分整合参与继续教育远程化教学的学员资源,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基于互联网思维(共享、平等、互助),以共建课程资源库平台为契机,实现双向互促效果。

参考文献:

[1]李 佩.“2+1”人才培养模式中网络远程教学方式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148-150.

[2]温春雨.网络辅助下的资源共享模式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整合[J].时代教育,2015(24):1-2.

[3]廖远兵.高职继续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43-48.

猜你喜欢

改革实践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亮点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