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4-27谢彩英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摘 要:本文阐述了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实践与成果,对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具有成效的探索。

关键词:专业改革;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思路;改革实践;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40-03

收稿日期:2015-02-14

作者简介:谢彩英(1963-),女,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教师,机械高级讲师,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教学部主任。(广东 广州/510405)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开设于1995年,时值以广州标致为代表的广州汽车制造业处在举步维艰的时期。1998年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广州汽车制造业开启了中外合资的转型阶段。随后,2004年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投产、2006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投产,广州的汽车制造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至今,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广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区域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不断改革和发展,2011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至今是我校国家示范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一、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的背景

近十年来,职业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如火如荼,成果成效显著。但是,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毕业生为例,由于课程设置、师资素质、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等,与区域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

(一)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合理

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是由“汽车配件制造专业”转变过来的。它原有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受当时广州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和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约束,该课程体系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1)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2)课程体系与工作实践脱节;(3)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脱离;(4)缺乏适用的专业教学的教材。其结果是: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差距甚大。显然,该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汽车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实际。

图1 原有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现有的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欠缺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欠缺在企业一线实践的实际经验,对行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岗位所需的技能缺乏认知,难以实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环境脱离了企业真实环境

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短缺,不可能把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引进职业学校,学校不能做到真岗位、真训练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热情度不高。没有产教融合和校企的深度合作,学校要借鉴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及引入现代汽车生产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构建教学环境,难以实现。

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思路

2011年7月,我校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根据广州市支柱产业的布局,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列为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因此,我校具备了该专业改革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在创建国家示范校期间,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获得广东省财政、广州市财政专项资金共511万元的建设资金,它使我们有条件在校内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专业实训基地。

软件是:我们探索到“产教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的职业教育改革途经。一方面,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提升专业技术实践能力,锻造“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工学交替”、成立“订单班”等形式,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拓宽专业内涵,促进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育人标准和用人标准相结合,促进校企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一)建立师资培训基地,打造出色的师资队伍

多年以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广州汽车生产企业培养大批优秀企业员工,与各大汽车生产企业一直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2011年8月,我校与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12年6月,与广州汽车集团客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2013年5月,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共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协议;2014年1月和2014年6月,分别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成立“广汽丰田订单班”、“广汽传祺班”,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提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我校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各汽车生产企业参加企业培训和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教师在企业培训中得到锻炼,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教师自信心增强,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开发的《整车装配基本技能训练》等6本校本教材在使用中得到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深入广州地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分别向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发出就业意向调查表。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意向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了来自广州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发动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15名企业实践专家以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课程改革实践专家访谈会。我们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工学结合课程名称、职业行动领域与课程学习目标描述、确定学习内容、教师要求和教学条件等。之后,我们还组织了多次校企专家研讨会、论证会,制定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新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新课程体系框架图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导向,注重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的对应,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教学过程中“做中学,做中教”,形成了《整车装配基本技能训练》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三)创设一流的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是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工艺流程的主线。对广州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冲压、焊装、涂装自动化程度在80%左右,总装的自动化程度在70%左右。总装线的员工数量占工艺流程四个环节一线员工总数的40%,是企业人员需求较多,而且作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内涵最丰富的环节。因此,我们以建设总装实训室为突破口,把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理念、培训标准和培训要求引进学校,建设了涵盖汽车整车装配基本技能、部件装配、整车装配等总装关键环节的《整车装配基本技能实训室》《整车底盘系装配实训室》《整车电气系统装配实训室》所构成的总装实训室,为新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一体化教学创设了教学环境。

三、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成果与成效

(一)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

近几年来,我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等汽车生产企业最受欢迎毕业生。其中,2014届76%毕业生在这些企业就业;2015届毕业班学生的85%,已经被这些企业提前预定。专业改革的成果得到企业的检验与认可。

(二)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2012年5月,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搭建了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的桥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在参观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实训中心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实训中心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属首创、融入了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广汽丰田订单班”、“广汽传祺班”落户我校,也证明该专业建设得到企业认可。

(三)开发教材专业特色鲜明

配套开发的涵盖了总装主要工艺的《整车基本技能训练》《整车底盘系装配与检修》《整车电气系统装配与检修》三门课程的校本教材,即将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教材中融入了现代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先进理念、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开创汽车总装课程教学的先例。

四、结束语

我校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改革的实践证明: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能够为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毕业生;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改革,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就业环境,职业教育就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2006年10月.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猜你喜欢

改革思路改革实践
看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论改革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统一集中实习模式改革实践与反思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