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段阅读教学的“点、线、面”
2020-12-23于斌
于斌
【摘 要】 在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高效化文本阅读。通过“基于学生起点,引导阅读预习;基于文本主线,创设阅读情境;基于群文阅读,拓展阅读面”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在步入小学高段之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得到显著强化,而且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不仅掌握了初步的阅读技巧,很多小学生还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组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高年级小学生的典型特征,为其制订合理的阅读教学计划,既要能够对小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也能够确保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保障阅读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还能够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一、基于学生起点,引导阅读预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到自主预习课文。除此之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为基础随时调整教学,促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自我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确保阅读能力得以发展。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预习了解到“我”所拜访的“朋友”是包括“老桥”“树”在内的所有的山中事物,从中体会到我对山中一切事物的热爱。教师可以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样,就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就此展开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将不了解的问题聚集在一起,或者在课堂中向老师提问,或者可以在课下和同学们展开共同探讨,既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还有助于提升阅读能力。
二、基于文本主线,创设阅读情境
情境教学与互动教学密不可分,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这两种教学方式展开合理且灵活的运用,通过互动艺术显著提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良好的情境架构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积极高效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脉络、紧抓核心内容,还能够明确作者渴望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在导入环节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对于语文这门课来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整五年,而且阅读了很多文章,那么大家谁能说一说,让你们感到难忘的一课究竟是哪一课呢?”这样,很多学生都能发表个人见解,并和教师之间展开了积极有效的互动。然后,教师追问:“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就是作者所经历的难忘的一课,不过作者难忘的情感和大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这一过渡下顺势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了解相关时代背景。这一互动的设置较为巧妙,既能够自然地融入于导入环节,也能够顺势引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环节的流畅性。然后,利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就此引导学生展开又一次互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句话每次出现时所展现的不同情感以及情感的转变过程。
这样的教学,既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能够链接文本内容解析,成功地拉近了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获得更丰富的阅读情感,提升阅读体验。
三、基于群文阅读,拓展阅读“之面”
群文阅读的方式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而群文阅读的组织应当与延伸阅读相融合,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提升阅读能力,保障阅读的有效性。在小学高学段组织群文阅读教学会涉及诸多限制性因素,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严格把控群文阅读的量,这种教学方式很显然并不能“尽兴”,所以,有必要组织课外阅读延伸,由学生自主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自主阅读以及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教师要考虑到以“梅花”为主题的文章自古以来就非常多,所以,在完成课文教学之后,可以為学生增加《上堂开示颂》(诗歌,黄檗禅师)以及一篇散文《我与梅花有个约定》。在教学《梅花魂》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从中体会到梅花所代表的思乡之情;在阅读《上堂开示颂》,能够基于不同的视角感受梅花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在《我与梅花有个约定》中所体会的则是梅花不同的姿态。然而,和梅花相关的内容并不应该局限于此。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我向学生推荐董寿平和王雪涛的梅花图、牛朝阳的《当雪花爱上梅花》以及邓丽君的歌曲《梅花》,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拓展课后延伸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梅花形成更深层面的理解。
总之,在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对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视,还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成长需求,进而才能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以及灵活调整,使阅读教学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学习需求,也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有效的阅读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清辉.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03.
[2]于慧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