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学生如何尽快入门历史课

2020-12-23陆芸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课课本知识点

陆芸

七年级学生刚入学,面对新环境感到新奇而迷茫。在历史学习方面,学生能力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不小。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历史课学习还没入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关于朝代的更替顺序说不清;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地理知识欠缺,识图能力有限;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但回答问题时往往词不达意,课下作业质量不容乐观;在开卷考试中,学生寄希望于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答案,理解、归纳和运用能力欠缺。

以上现象与问题在七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归根结底是学生不能适应初中历史教学的节奏,不适应历史学科的专业性与严谨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影响历史成绩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找到解决学生不入门、不适应的对策是当务之急。为此,笔者针对七年级学生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历史课的,并且对军事、科技、文化、思想、历史人物等比较感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有用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有的纯粹是应付考试,迫不得已。有些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的东西,希望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探究历史问题,采用灵活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历史课堂。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历史是有困难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不能够一直坚持,课堂上很被动,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太理想。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历史学科的教学节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学情的基础上,我在七年级做了一些探索。

一、使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读史使人明智”,小故事里蕴含大智慧,历史人物的经历和起落也为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正确认识历史,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会学历史,学好历史,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课,重视历史课。讲到朝代的兴衰更替时,我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如:我们从历史人物的经历得到哪些启示?文字产生前后给社会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影响?我们在对古人的创造表示惊叹时,联系我们今天的生活,大家应该有怎样的抱负和理想……通过思考,学生意识到历史也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学习历史对他们自身发展是有用的。

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材内容讲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有的离我们很久远,这些历史的印记对当今的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如果教师只是叙事般地讲解、画知识点,就会让学生很难提起对历史这门课的兴趣,更无从谈喜欢学历史。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素材,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历史课很有意思,历史也不是离我们很遥远。这样的体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中的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时,书中有一幅关于各国货币的图片,我通过对比古今货币的样式和材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看看自己家里有没有收藏的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结果第二天就有两个学生拿来了旧时货币给我看。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问学生为什么这些作物都以“胡”字命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原来它们都是从古代西域传入内地的,而“胡人”就是对秦汉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有的同学对战争很感兴趣,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于是我设计了讲述“岳飞抗金”故事的比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

三、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

历史课在小学阶段不作为单独的科目,更没有考试,七年级新生往往延续了小学时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来学习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这就让很多学生在初学历史时遇到了绊脚石。为了减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不适应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对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传授一套可行的学习方法。

1.精读课本。

我市中考历史目前采取开卷考试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非常熟悉,熟悉到很快就能翻阅到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因此,从七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家提前读书,从一课的导言部分到课后习题,教材中所有大小字、图片都要涉及,合上课本要知道一课当中有哪几个模块,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等到进行新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提问。通过长期坚持读书,学生对课本内容知识点位置都比较熟悉。

2.情景学习法。

学生在学习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当事人,想象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自己应该怎么做,会不会也采取和当事人一样的做法,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来体会当时的历史事件,达到感同身受的目的,使自己的理解更深刻。这种方法很有趣,但是需要学生充分依据课本资源来发挥想象力。

3.以灵活多样的总结方式梳理知识。

学习历史时用时间轴或思维导图,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转化成图形的模式,讓学生更好地记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会指导学生依据时间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时间轴可以运用于不同领域,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过去的事物系统化、完整化、精确化。

七年级历史教材内容为中国古代史,最早从距今200万年讲起,下限为清朝晚期,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距今久远。为了使学生适应历史教学,打破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碎片化的局限性,我在教学时特别注意及时总结,总结每一课每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总结一个单元内课与课之间的联系。通过及时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本教材学下来学生也能比较清晰地说出历史发展的线索。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单元的教学,也适用于一本教材的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训练,学生已经适应了勤总结勤归纳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进程有很大作用。

4.比较法。

即把相似的、容易混淆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好地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如“秦皇汉武”就是两个令学生容易混淆的帝王。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切入点,可以从人物所处背景、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共同影响和不同之处入手。这样的比较多练几回,学生也就掌握了,能减少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

5.背诵法。

历史开卷考试为什么还要背诵听写?其实就是担心学生回家不看书,不熟悉课本。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很少,学完一课,老师勾画几个简短的知识点,一般是人名、地点或其他一些历史名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少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但是也不会使学生放松学习丢掉了课本。

6.分析试卷,反思得失。

考查学生是不是适应教学,学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历史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择题,考查基本点的题目,只要熟悉基础知识,得分并不难。另一类是主观题,侧重于考查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的题目,这类题目对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是建立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之上的汇总和提高。因此,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之后,学生都会对试卷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总结知得失,促提高。

七年级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不适应、不入门是普遍现象,如果教师顺其自然,不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就会让学生适应的时间延长,也许到了高年级也不一定能掌握正确的学法,这会极大影响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因小升初带来的不适感,使学生尽快适应历史教学,入门历史课,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还需不断探索,坚持学习,汲取更多教育智慧。

猜你喜欢

历史课课本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