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去的刀光剑影

2020-12-23郑晓春

丝路视野 2020年29期

郑晓春

摘 要:古代兵器制造技术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水平高度发展的结果。作为战争工具的兵器,即见证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结合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馆藏兵器淺谈古代兵器的发展及鉴赏。

关键词:兵器起源 古代兵器发展概述 馆藏兵器鉴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军事领域里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古代兵器制造技术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水平高度发展的结果,其中所采用的许多先进军事技术比世界其他国家都领先很多年。作为战争工具的兵器,即见证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见证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馆藏兵器形制多样、品相完好,为研究古代兵器文化提供了非常可贵的实物资料。

一、兵器的起源

兵器,是指军事斗争中包含有各种杀伤力、破坏力的器械装置。语出《周礼·地官·小司徒》:“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众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其起源是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制造出的简单的生产工具。有些原始工具的式样,正是后世某些兵器形制的胚胎,其使用方法就孕育着兵器格斗技术的因素。

二、古代兵器发展概述

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石质兵器、青铜兵器、铁制兵器和古代火器阶段。石器时代的战争是原始的战争,兵器其实就是很原始的生产工具;青铜兵器阶段应是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的,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历时最为长久;虽然西周晚期我国出现了铁器,但铁制兵器没有真正代替青铜兵器,大量制造铁制兵器是在战国后期,并且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汉武帝统治时期,除了远射兵器弩之外,铁制兵器基本取代了青铜兵器;随着火药的发明,我国唐朝末期最早将火药武器运用于军队。北宋时期,开创了人类战争历史上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武经总要》中就记载了多种火器的制造方法和各种特殊火药的配方。经过南宋、元朝、明朝等历史时期,我国的许多火器制造技术都在世界上保持领先水平。火药传到西方以后,社会制度的变化结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国出现了引进西方枪炮的制作技术。可由于清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火器制造大大落后于西方。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开始重视对西方先进火器的引进,并创办了近代工业,制造近代枪炮。我国兵器制造技术,尤其是火药与罗盘在军事上的率先使用,对世界科学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促进了世界军事的飞速发展,而且在世界的火器发展史和军事技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古代兵器鉴赏

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馆藏古代兵器,从新石器时期早期至晚清时期共保存50余件/套,根据其性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石器时代兵器

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即使在古代社会,这个原则仍然适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所谓的“兵器”,如经过精细磨制的石斧、石刀、石矛、石戈和骨制的标枪等,原来都是作为生产工具用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物资。由于生产竞争和家族仇杀,氏族和部落之间常会发生冲突。到了发生激烈矛盾需要武力来解决的时候,这些锋利的生产工具就独立出来,成为战争专用的特殊工具,变成了最早的兵器。

磨制石器,器形上窄下宽呈板斧形状,器表光滑,刃部为双向磨制,刃较锋利,斧上部有一双向钻制的圆孔。(见图1)

用牲畜骨加工而成,器表打磨光整,形如刺刀,下部宽厚上端尖薄,中有弧度,两端微翘,正面有一道雕磨的血槽,由底直通尖顶,背面为自然骨槽延伸至两端,中部至上端右侧又有一特意加工的“凹”糟,用以镶嵌细石器,左侧弧圆无刃,此器应为武器或狩猎工具,亦可作分割食品所用。(见图2)

古人称箭为“矢”,箭头为“镞”或“镝”。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把石片、骨或贝壳磨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在矢杆的一端,就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见图3)

(二)防护类兵器

我国古代创造了种类丰富的各式防护类兵器装备,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己方军队及战斗力。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防护效果,都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成为我国古代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世界军事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胄,战国以前称为胄,战国以后称为盔或兜鍪,宋代叫头鍪,宋以后多称之为盔,是戴在头上的一种防护装备。扁盔形,顶以鎏金镂空铜丝为座,内镶宝石缨饰不存。下沿有乳钉一周,护颈,护耳残损。(见图4)

蓝色粗布马褂,衣形,胸前绣黄色龙纹图案,以白布锁边,外部是整齐排列的铁泡钉,上下分十八排,里面前胸后背整齐排列铁甲片各七排,夹片为6.3×9.5CM的薄铁皮,用铁泡钉固在内,褂襟边上缀有纽襻。(见图5)

熟铁质地,以大、小不同的圆环相连,上下左右环环扣缀而成,短袖至肩,圆领,无纽扣,一片中间下部开短叉,是清代作战时防护刀枪的背心,可与铠甲配穿使用。(见图6)

在骑兵为主角的时代,对马具的改进与完善非常重要。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其主要作用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见图7)

(三)冷兵器

作战的冷兵器种类繁多,制造方法、制造材料、使用方式及用途也各不相同。这些种类繁多的冷兵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在世界兵器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有许多是外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集中体现。

弩是古代装有“延时结构”、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远射兵器。发明在原始社会末期,但用于战争却是在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弩已经成为重要的远射兵器,汉代的弩有了很大的进步,发明了能连续射箭的连弩,并出现了铁弩机,弩机的望山带有刻度,从而使其射击目标更准确。由郭、牙、悬刀、望山等构成,其射程远、杀伤力大、命中率高。(见图8)

(四)障碍类器械

障碍类器械是古代战争中用于阻止和迟滞敌方行动的器械,尤其对于骑兵具有一定的杀伤力。我国古代常见的障碍类器械有拒马枪、铁蒺藜、器鹿角木、绊马索、地涩等,此外,挖拥陷马坑与设置机桥也是因止和杀伤敌骑兵的一种措施。

防车马进攻武器,十字带轴形,中心为正方体,由六个面各伸出一条柱形臂,至端部渐细,呈圆头。六条铁臂等长,无论何方向翻滚,均三臂着地,三臂朝上,有较强的拦截防御功能。(见图9)

(五)古代火器

我国是火药的发明国,也是火器的最早使用国。从唐朝后期军事上开始使用火器。千百年来,各种火器层出不穷,在战争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火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铜质铸造工艺,由炮柄、炮身和炮口三部分组成。炮柄较短,柄身形似竹节状,分四节,柄尾口沿为宽环沿,第四节柄身凿刻有“肆佰肆拾号”“口口口造”文字,炮身药膛部略呈弧形,药膛部上端有望孔和炮捻孔。炮管细长,前端为炮口。器形整体精巧细长、工艺设计独特。(见图10)

(六)古代战马

由于马匹具有善于奔跑的特点,不论是战车作战、骑兵作战还是军事物资运输,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进入人类文明时期的农耕区,对优良战马的需要,自然是来自于游牧地区。在西汉时期尤其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就已经非常重视引进优良战马了,它们多被用以改良内地马匹,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除了从匈奴处获得良马外,还从西域引进了优良种马,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以获取良马。甘肃省张掖山丹军马场就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一大马场。为历代王朝提供了无数优质战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青铜质地,圆雕铸造工艺,立姿形象,马首脸颊粗长,双目圆睁,口鼻张翕,颈部粗短,背圆臀肥,下腹鼓圆,前肢直立,后肢微曲,四蹄着地,造型简洁写实,线条粗犷豪放。(见图11)

从原始社会的石质兵器,到明清时期火器,在长达数十万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兵器制造技术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的水平。至今仍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