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法并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2020-12-23冯丽娟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冯丽娟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数学教学迎来全新改革,无论是观念还是教法,都要接受严峻考验。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打破传统,创新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活学生潜力,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展开,让教学目标有效落实。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阐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出发整合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其在深化认知过程中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有效落实新课改培养目标,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保障每一堂数学课的有效和精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结合实际,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热情,让其在兴趣的带动下不断深入理解知识,以此提升思维能力,发展素养,完成预期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才会进一步探究,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思考中获得认知。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原有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激发学生,促使其主动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热情,让其在熟悉的氛围中思考,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求和”内容时,就可在正式教学前先引入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特别欣赏他的宰相,认为他十分睿智聪明,为了奖赏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就询问他想要什么?宰相这样回答:“亲爱的陛下,棋盘上一共有64个小格,请你在第一个小格中放入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中放入2粒麦子,在第三个小格中放入4粒麦子,以此类推,在后面的每个小格内都放上前一格中麦子数量的2倍,直至放完64格,然后将这些麦子都奖赏给我!”之后,提问学生:国王能答应宰相这样的条件吗?

借助情境导入课堂,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科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提供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让其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在得出结论的同时提升思维能力,落实目标。

二、鼓励探究,培养思维

数学是一门探究性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设计多种活动引导,让其在思索中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其在思考、分析中加深对要点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促进运用,做到举一反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问题展开教学,拓宽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设计与留白,结合实际设计多元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加深体会,以此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向量”内容时,考虑到这一内容中变化较多,并且蕴含的很多规律难以掌握,就可组织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引导下不断深入理解,以此深化探究,促进其对要点的理解。在探究环节,教师可先进行提问引导,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其进行小组探究,最后在班级交流,以此获得思维锻炼,让教学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时应多鼓励学生探究,在易错处点拨、讲解,深化学生认识。例如,在教学“数列”内容时,就可针对难点设计探究,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并在理解基础上掌握,深化运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探究环节实践思考,以此实现能力拓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在逐步深入中形成知识运用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能力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有效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让其在实践练习中理解知识,进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过渡,保证教学效果。

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文本科学安排,更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特点为学生创造思考、创造与表现的机会,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提升。一般课堂训练可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基础性练习,这是作为新授课的铺垫,不仅目的明确,而且针对性强,适合所有学生。其次是针对性练习,一般是用来突破难点,主要是针对新授内容设计的单项训练。之后是比较性练习,主要是通过求同辨异来加深学生对要点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实效性。最后是可述性练习,旨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下一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问题、条件、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扎实基础。学生练习结束后还要进行评价,一方面指出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喜悦、烦恼,以此挖掘自身潜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使其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

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借助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思考,加深对要点的掌握,提升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让不同学生都有可发挥的空间。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要重视设计、教学以及评价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落实能力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孝艳,赵志琴,刘晓莉.高等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探讨[J].创新教育研究,2018(06):529-532.

[2]周陶.高中數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未来英才,2018(01):56.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