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探讨
2020-12-23黄孔该
黄孔该
摘 要:本文根据自己在课堂提问方面的心得,就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的提问和常见的提问方式,以及数学课堂提问的注意点阐述个人的见解,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目的;提问方式;注意事项;有效提问
1.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和相应的提问方式。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独有的特色,贯穿于数学课堂始终的提问就要结合教学环节的特点,把握课堂提问的类型,不失时机地进行。一般根据提问的目的和相应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1.为引入新课而提问。相应的主要提问方式有类比式提问和悬念式提问。
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规律的一种手段,在新课的引入中也有奇妙之处。有些课题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知识具有共性时,可运用类比式提出问题,促使知识的迁移,比旧出新,自然过渡。例如:在“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中,提问 和 相等吗?学生都能回答相等,再问: 如何把 转化为 呢?学生就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回答,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分式的基本性质---- (c≠0).
悬念式提问一般是指设计出对那些未解决并且吸引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之心,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教师把新知加工成具有悬念性的问题,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引入中。
1.2.为掌握重点知识而提问。重点知识指的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知识,如法则、定理和公式等。启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和本质的提问,顺利的推导出公式和法则。为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服务。可以采用猜想式提问和引导式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提出猜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重点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计算(x+1)2和(2x+1)2后,问:能直接猜想(x+2)2的结果吗?学生就会积极地探索前两题结果的规律,并把猜想用一般的数学式子表示:(a+2)2=a2+2ab+b2,在学生的积极的参与下很自然地得到这节课的重点知识“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这比直接给出公式要好,因为学生参加了知识的探索过程,符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特点。
1.3 为解决教学难点而提问。阶梯式提问可以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阶梯式提问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易于使学生接受。例如:在“异分母分式的加减”一课中,例题4的计算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计算:
,显然确定公分母是这题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阶梯式提问。提问1: 的公分母是什么?提问2:
的公分母是什么?提问3: 的公分母是什么?提问4:要确定 的公分母,先需做什么?
2.把握课堂提问的注意点,注重提问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这是因为有时候教师把问题设计得太具体、太琐碎,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只是盲目的设计问题,脱离了课堂的环境,因此要想课堂提问得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合理灵活运用上述的提问方式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课堂提问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问题尽量设计的有趣生动,具有吸引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愉快地思索,在愉快中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旋转不变性”时,提问:茶杯的盖为什么一般都是圆形的?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不是方的?这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2.2、课堂提问要注意实效。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很多,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過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而教师的问题设计,也不能只针对少数学生回答,否则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提问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要有梯度,使每位学生都参与思考。
2.3课堂提问要注意精练并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所提问题设计要精练扼要言简意赅,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希望学生能思考,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仓促地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我们在每节课的数学教学中都有提问,但不同方式的提问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合理科学的课堂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的思维发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取得良好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