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导航仪”
2020-12-23方美雪
方美雪
摘 要:名著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难点所在,但名著的篇目多,阅读量大,知识点复杂多样,出题方式多变,学习时间又相对不足,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成效呢?关键在于“导学”这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导出学生们对名著的兴趣、热情,让他们自主自愿地去学习,相信学习的效果会与“强吃硬塞”大相径庭。
关键词:导学;名著阅读教学;“小老师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9-037-1
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开展“小老师制”,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有出色的表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科的教学工作中也合理适当地运用上了“小老师”,成效显著。因此,我也尝试在名著阅读教学导学环节中运用“小老师”,让他们来当名著阅读教学的“导航仪”。
一、导出兴趣——“死水”变为“活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动力,名著的文本一般都是长篇类的作品,有的作品内容还有点枯燥无味,现代学生喜欢的都是“快餐式”的阅读方式。面对各种精彩纷呈的资讯,相比之下,名著的吸引力就只能“甘拜下风”了。这时,“导”出兴趣就是关键所在,“小老师”有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年龄相仿,话题相近,喜好相似,还有一点叫做同群效应,而这些恰恰是教师无法做到的,特别是与学生年龄相差较多的教师,更是“鸿沟难越”!利用“小老师”的优势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级中形成阅读名著的氛围,对后续名著阅读教学的开展大有裨益。
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之前,我让班上几位最得力也最受学生欢迎的“小老师”先自己利用双休日等空闲时间阅读完文本,然后,让他们在班上的各自的朋友圈中提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你们知道祥子要是在北京办暂住证能办得到吗?”“祥子一个大好青年,为什么会自甘堕落?”“虎妞真是现代版的‘华妃呀”……这时,我就给班上的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而“小老师”继续利用空闲的时间经常与同学谈论书上相关的情节,营造“全民阅读,全民讨论”的氛围。到正式开讲《骆驼祥子》时,不用我再强迫学生记住什么“三起三落”“祥子虎妞人物性格”等,学生自己都基本上可以信“口”拈来了。
二、导出方向——“乱麻”揉成“粗绳”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名著中无论是文本的主旨或人物的形象都是多样性的,学生阅读完文本后,对主旨、人物形象往往有自己个人的看法,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喜闻乐见的,不限制学生的想象,不压制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但总得给他们找出一个正确的总方向,如何才能做到两者兼具呢?还是需要“小老师”发挥他们“导航仪”的作用,利用“小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或者辩论等形式,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在收集过程中“小老师”潜移默化地去渗透文本的重点,最终得出阅读的总方向。
比如:在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就布置了“小老师”在班上举行了一节保尔形象的分析会,分四小组分别阅读保尔成长的四个阶段(儿时生活、参加红军、筑路工作、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详细的内容梗概,然后分析不同时期保尔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同学们畅所欲言,“小老师”收集各方面意见,再归纳总结出保尔精神的核心之处——钢铁精神,“小老师”最后布置阅读任务:分阶段认真阅读整部作品,抓住核心精神去阅读,再次感悟保尔这个人物形象。在这样有方向的阅读基础上,再开展这部名著的教学,感觉是如同在“乱麻”中找出整理的方法,在树林阴翳的森林中找到下山的道路,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被文本琐屑的事件弄得晕头转向了。
三、导出新意——“大树”长出“新枝”
所谓“新意”,一是指形式的革新,运用“小老师”来引导班上同学学习名著,不但一改以往只依靠教师强制布置阅读任务,学生不愿执行的尴尬现状,或者直接看看电影(名著电影往往有删改的情况)不看原著的快速模式。更重要的是指“小老师”导出学生的兴趣后,学生兴之所至,必然会潜心研究,不时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这样一来学习名著既是快乐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同时也达到了在中考中创设名著这一题型的目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在学习《格列佛游记》这部名著時,在“小老师”的引导下,全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课余时间经常听到同学们之间激烈的讨论,无意中有听到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格列佛其实不用逃离小人国这么狼狈,他体型这么大,这些小人仅六英寸,加上他的聪明机智,一个人都有能力消灭不来夫斯古国,还怕这小人国不成?”“飞岛国的研究也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如果真能从黄瓜中提取到阳光,那么人类还怕去火星生活吗?”“飞岛国人民只要团结一致,一起叛乱,飞岛就不可能有专制霸道的统治了,飞岛同一时间只能飞到一个国家的上空实行制裁,不能同时制裁多个国家,其他国家趁机突袭飞岛不就行了吗”……都说语文是创新思维的摇篮,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自然会自主认真地去学习研究。而且我发现,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看名著的确会有不同的想法,不断会产生新的想法,学生真正能做到文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甚至有可能学以致用。
“先导后学“是名著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过程中让“小老师”成为这个引导人,既能让学生兴趣大增,可以无拘无束的交流讨论,也能为后续的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学顺利愉快地完成,真正实现了中考设立名著阅读这一题型的初衷——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钱荣贵.许慎《说文解字》的编纂思想及其体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006).
[2]叶兰英.先学后教,倡导“小老师”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3(01).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溪角初级中学,广东 中山52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