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前后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观察
2020-12-23张春丽
张春丽
【摘要】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予以水化疗法对预防造影剂肾病(RCIN)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介入术前与术后水化治疗中做好护理干预,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患者情况,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记录RCIN发生情况。结果 150例病人中144例水化成功,发生RCIN 6例,发生率为4.00%。6例患者术后均在应用改善肾脏微循环的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干预后Scr、BUN、β2-M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水化治疗期间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术后积极补液、严格监测尿量,以及术前与术后重视水化治疗护理,对于预防RCIN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化;冠脉介入;造影剂肾病;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2
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nthy,RCIN)是指使用造影剂48小时内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性疾病,通常以血清肌酐上升超过5 mg/L或较造影前的基础水平超过25%为诊断标准。临床上多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而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随着临床研究不断增多,有报道指出在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予以水化治疗,同时做好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或避免RCIN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PCI治疗前后水化治疗对预防RCIN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实施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包括男91例、女59例;年龄58~77岁,平均(66.57±5.48)岁;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20例、肾功能不全4例;造影剂为优维显,用量150~200 mL;支架置入术112例、单纯冠脉造影38例。
1.2 方法
1.2.1 水化治疗
病情轻微者,于PCI前1~2 h静滴生理盐水,高危患者,于PCI前4 h静滴生理盐水,以便纠正脱水,提高肾灌流。补液持续到术后24 h,总量根据造影剂用量、患者心功能等综合确定,一般24 h以2000~3000 mL最佳。术后补液时,前4h控制为总量1/3,控制好速度,参考尿量、心功能调整,亦可使用静脉输液泵来调整。
1.2.2 临床护理
(1)术前评估:RCIN好发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特别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下更易发生,为此术前应严格筛查,如病情需要行介入治疗者应严格水化治疗。术前评估可尽早检出高危因素,便于及时处理,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指标、血压水平及电解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2)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PCI前做好健康教育,介绍科室开展这类手术的情况与手术过程,指导做好配合,介绍PCI前、中、后注意事项,告知他们按照医嘱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术后饮水的作用,要求家属做好照护与监督,提高依从性,促进他们更好地配合手术与护理。
(3)水化护理:水化疗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且基本无绝对禁忌症。术前均予生理盐水500 mL静滴,用药期间做好巡视,观察局部情况,维持舒适的体位。术前不禁饮食,避免因术前禁食、水造成患者体液不足。术后24小时饮水>1500 mL,以饮水后无腹胀为宜。同时,做好饮食指导,从流食开始,逐步恢复到半流食、普食。为了促进造影剂排泄,可多饮水,促进排尿。
(4)术后护理:术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监测心电图、血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多数患者怕床上排尿不便而不愿多饮水,应及时纠正这种观念。术后,最初6~8 h内饮水控制在1000~2000 mL,尽量促进造影剂经肾脏排出,缓解不良反应,保护肾脏功能,并及时补充能量与营养素等。术后24h积极排尿,控制不低于500~1000 mL。此外,术后排尿困难时,予以导尿,加速造影剂排出。对肾功能不全者,每小时监测尿量与尿比重,甚至检查肾功能,避免异常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检测护理干预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 结 果
150例患者护理干预后,出现造影剂肾病有6例,发生率为4.00%。6例患者均是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基础疾病,术后均在应用改善肾脏微循环的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干预后Scr、BUN、β2-M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目前,水化疗法在PCI中预防造影剂肾病有不错的价值,受到了医患认可,但关于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随着介入治疗手术的广泛临床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肾皮质缺血性损傷、肾小管的毒性损伤、造影剂使尿酸等排泄增加造成小管内梗阻。造影剂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静脉补液等等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经典手段,水化疗法可以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使肾脏内血管扩张,使得尿量增加,从而避免造影剂于肾小管结晶,降低了肾小管毒性作用,同时增加造影剂的排泄,但是造影前后大量补液并不能完全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重视健康教育,提高认知程度,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检出危险因素,及时针对性处理,严格PCI指征,从而避免高危因素所致造影剂肾病发生。必须实施冠脉造影,且为高危患者,应纠正诱因,减少造影剂用量,同时予以水化治疗、药物预防。其次选用合适的造影剂,在造影剂肾病患者中,动脉内给予高渗对比剂造影剂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机率明显高于低渗对比剂造影剂,为此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十分关键。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存在的危险因素多,容易增加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 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后加强血压、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电解质等的监测,提高补液用量,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有无尿少、水肿、腹胀、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情况,有利于预见性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资料中,患者护理干预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为4.00%,与资料报道相似,护理干预后患者Scr、BUN、β2-M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提示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故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应高度重视现有的预防策略,以将此病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黄艳秋,赵慧华,张 贤,等.不同水化预防冠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0):1838-1840.
[2] 黄家雯.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预防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10):1216-1219.
[3] 杨 阳.静脉水化疗法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9,26(29):9-11.
[4] 贺 娜.水化治疗预防老年人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A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