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利用班级美工区开展艺术活动

2020-12-23张奕真

知识文库 2020年22期
关键词:美术创设环境

张奕真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美术区域的创设,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适合幼儿兴趣、认知水平,丰富美工区的材料,增强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展示与幼儿主题活动相关的环境,注重环境启蒙教育。教师应该适当进行指导,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作品的价值在于激發幼儿创作欲望。注重幼儿互相间的合作,从而提高幼儿合作能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艺术分为美术和音乐两方面内容。尤其在美术领域,幼儿的积极性最大,他们热爱绘画,热爱涂鸦,热爱任何形式的美术活动。在孩子的手中,他们可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作为启蒙教师,如何让幼儿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世界里自由飞翔、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呢?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主题环境,让幼儿与幼儿协同合作,创造出符合幼儿审美的作品,与此同时,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在班级环境中,美工区作为孩子直接接触艺术的区域,创设丰富的美工区,对幼儿艺术美感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对本班小班幼儿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丰富美工区的材料,增强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美工区的活动材料丰富,能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操作的兴趣。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胶水、橡皮泥等;还有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吸管、各种纸、布。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能充分运用多种材料,发展多种感官。幼儿操作时,我们还给孩子提供了宝宝衫、桌布、抹布等工具,不限制幼儿的操作,让他们有更多操作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幼儿自由发挥。

正因为美工区中投放的材料形式多样,幼儿自由发挥空间大,幼儿逐渐有了艺术感。如:在“图形宝宝”的主题中,幼儿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拼搭组合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形象。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2 展示与幼儿主题活动相关的环境,注重环境启蒙教育。

结合班级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在美工区投放相对应的材料,幼儿自己完成后的作品进行展示,展示的途径也多种多样。

例如,在《落叶飘飘》主题活动,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了幼儿收集的树叶,幼儿亲自收集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墙面上,还有幼儿可以用树叶自由进行粘帖的画板。幼儿在美工区通过自己操作材料,教师再将幼儿的作品呈现在美工区里,无论是墙面作品,还是进行悬挂,都让美工区营造了丰富的与主题环境,其中又有幼儿参与的成份,不但让幼儿增加了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环境渲染让幼儿在充满自己参与的环境中感受艺术带来的乐趣。并且所有的环境创设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充分利用美工区的各个区域,无论是悬挂还是墙面作品展示,都蕴藏着幼儿发展和教育的契机,让美工区的环境展示途径尽量多种多样,给幼儿不同感官的刺激,激发幼儿艺术美感。

3 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幼儿设计思路清晰、形式活跃的美术活动。

要让幼儿有所发展,首先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艺术特点。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该有相应的策略地来进行指导。

活动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熟悉幼儿的发展水平,尽量提供多种类型的工具和材料供幼儿使用,锻炼幼儿学会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

活动过程则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导入主要活动时,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有趣的情景,幼儿的感官是最直接的,好的开头能让幼儿有足够的注意力参与到活动中。在美工区环境的创设中,尽量创设丰富的情景,导入活动内容。在进入主题后,引导幼儿共同探讨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创造活动,最后可以鼓励幼儿将作品进行展示。整个活动教师要以鼓励和创新、激发和创造为主要目的。

4 善于发现,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在美工区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变被动为主动,让幼儿自己主动观察。这时候教师不是在一旁一概不问,而是应该适时地提醒幼儿,比如:“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的眼睛真亮、真能干,发现了小秘密。”幼儿才会对观察充满兴趣,并且有成就感。

“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的手段。”幼儿的生活就是他们最好的题材,孩子们所画的图画都源自于他们的生活。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或者社区的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去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色彩等等,然后将这些素材投放到美工区里,使得美工区的材料贴合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将观察与想象的东西画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为创作积累经验。

5 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幼儿在美工区进行活动时,教师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我们通常会在美工区展示一些艺术成品,例如各种不同的工艺美术品,如:泥塑造型、瓶子艺术造型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的进行指导,通过设问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性联想,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初步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意境。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材质可以制造成视觉感不同的艺术作品。

6 注重幼儿互相的合作,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由于幼儿的经验缺乏,也较为局限,在对自己操作结果的认识还不够,通常幼儿的灵感来自于同伴。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们自由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好伙伴合作的产物。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小朋友的作品可以巧妙的组合在一起,不但幼儿产生很大的新奇感,也让幼儿发现组合后的作品呈现出了另一种不同的画面,激发幼儿更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发现艺术世界的神奇之处。

德国着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我们要善于巧妙的发现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好每一个艺术活动,创设丰富的美工区,让幼儿爱上艺术,感受艺术美感。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美术创设环境
创设未来
美术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