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幼儿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探究

2020-12-23周晓彩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常规

周晓彩

1 问题的提出

一个人得到他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他会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在幼儿园中,有调皮好动、安静内向、活泼开朗等不同类型的孩子,老师在活动中会有多表扬乖巧的孩子,批评总是闯祸的孩子,在无形之中会降低个别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想幼儿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心需求,让孩子能乐于去养成良好的常规。若是在班级常规管理在中能很好的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必将对我们的教育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幼儿教育的方式特点以及3~6岁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来看,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期待心理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2 概念的界定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得到了他人的热切期待,发自内心的认可与赞美,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增强了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并朝着他人期待的方向表现和发展,最终实现期待的目的。

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即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相应的规则,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顺利开展。

3 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幼儿的常规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非智力因素影响,让幼儿教师能更明确的了解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幼儿常规学习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在一日活动中真正做到关注、面向每一个幼儿,增进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以此问题作为研究。

4 研究内容

(1)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学习常规。

(2)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3)创设给予期望的时机,积极恰当的期待的使用。

5 研究措施

5.1 创设自主环境

5.1.1 心理环境

要想以幼儿快乐轻松的心情进行一日活动,首先必须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受尊重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不”字去束缚幼儿,让幼儿在其间被束手缚脚,成天惶恐不安,从教师的表情和神态中察觉到自己似乎又犯错了。我们应从幼儿的角度入手,一个微笑,一次点头肯定,一句“相信你可以的”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努力去做。

5.1.2 物质环境

在区域中投放种类、数量丰富的各种材料,并合适的摆放材料的位置,让幼儿能够自由选择,不会造成争抢的行为。

5.2 参与规则制定

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因为游戏而发生矛盾,我们可以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来定规则,引导他们在不断地反馈、调整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规则意识。

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先别急着说“不”。首先,将问题抛给孩子:“为什么你们的游戏会不欢而散?”“你有什么好想法?”“你觉得这样会成功吗?”让孩子思考规则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明白遵守了规则之后才能体验到游戏的快乐。然后,让孩子分组尝试制定规则,肯定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图画表示规则的方式,再通过集体评议,选出最合适的规则。

5.3 创设期望时机

5.3.1 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性格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幼儿的期待未必适用于每个幼儿。如区域评价环节中让幼儿能说出活动后的感受,积极活泼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会大胆表达,畅所欲言,自信心得到发展。而对于性格内向、对事物比较敏感的幼儿来说集体前的表扬可能会让他局促不安,有可能适得其反,小范围的期待和表扬可能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必须要观察发现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适时地予以鼓励和期待。

5.3.2 尊重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的世界充满想象,世界有多大,想象就有多大。他们会因为地上爬动一只蚯蚓而兴奋地大叫,它是怎么爬的、眼睛在哪里、它是吃什么的……一个个问题接着冒出来。正因为幼儿的想象和好奇,他们容易受到暗示。成人的适当启发,孩子们就会蹦出无尽的想象。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探究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点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常规。如自编一首洗手歌,以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引入,引导幼儿做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小兔子,幼儿的注意马上就被吸引,并向着爱干净的小兔子学习。

5.4 给予恰当期待

5.4.1 多种方式传递期待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单纯的言语已不能传递教师的期待,需要非言语性的方式来辅助传递期待。比较常见的期待方式有眼神示意、点头、竖起大拇指等若是频繁使用,其魅力便会降低。适当添加其他的辅助方式,以多种方式来传递教师的期待。

⑴肢体亲近式

活动中不太发言的幼儿主动的举手,教师上前轻拉他的小手,请他回答问题;幼儿满心欢喜的向教师展现他的作品,教师温柔的摸摸其脸蛋;当幼儿因胆小而不敢尝试时,轻拉他的小手拍一拍,鼓励他可以的……来自教师肢体上的温柔触碰,能让幼儿开心很久,并倾向于做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教师的言语指导再加上肢体式抚触,幼儿的行为逐渐得到强化。

⑵奖励强化式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并多次举手发言,或者是吃饭时吃的又快又干净,教师在给予言语表扬幼儿的同时,给孩子的额头上贴上“大苹果”、“大拇指”的贴贴纸,一瞬间幼儿的幸福感就会上升,笑的很开心,同时也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在享受幸福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明显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行为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这种举手回答行为再现便成为可能。

⑶家园共助式

幼儿在园的良好常规的养成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个平等的观念,让期待面向每一个幼儿,争取家长们的尊重和理解,赢得家长的合作意识。积极的反馈幼儿在园的规则行为,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幼儿的积极行为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肯定,萌生另一种期待。在此策略的长期应用下,幼儿的在班级中行为逐渐趋于常态化。如一幼儿说:“我还想当小助手,若是评上了,爸爸也会表扬我的。”在表扬和肯定中幼儿的行为趋于常规化。

5.4.2 适时适度传递期待

给予幼儿怎么样的期待?怎样的期待对幼儿而言是合适的?期待值多少才合适?会因为频繁期待而降低效果吗?教师在传递期待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给幼儿期待暗示时教师要把握好度。

⑴及时传递期待

“今日事今日毕”。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结束后自觉地把自己所在的区域工具收拾好,看到别的小朋友还在建构室收拾,在没有提醒下帮助他人整理。教师可在活动结束的点评环节对该幼儿的行为及时的做出表扬。让幼儿感知到自己今天的表现很棒,并激励自己以后也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做。教师面向其他幼儿提出“为什么xx幼儿能得到表扬卡”,引导其他幼儿萌生出我也要这样做的想法,而由此产生期待。

⑵灵活调整期待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却具有个体差异。教师应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宜的期待,并适时的拔高对该幼儿的期待,根据“最近发展区”让他尝试着跳一跳,感受“果子”并不是伸手就能摘到的,又不会觉得太高“摘”不到而失去信心。对于“吃饭困难户”的幼儿,在一开始可以“没关系,把饭饭吃完就可以了”,在一段时间后增加期待值“菜可有营养了,宝贝这么棒,一定可以吃掉一半的”,在适应后逐渐拔高期待,“相信你能够吃完这一整碗菜菜的”。适时调整如同一步一步的领着幼儿向上走一般,逐渐强化幼儿的行为常规。

6 研究方法

充分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幼儿常规培养的价值和意义,发挥其对幼儿心理的积极暗示作用。在《指南》和新《纲要》的指引下,树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本文將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为理论基础,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班级常规为研究对象,揭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相关手段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的时效性,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力求寻找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更具体、有效的应用。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前进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常规
常规之外
德国 皮格根沃特博物馆 多维绘画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破常规 获巧解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