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0-12-23郭建华
摘 要:陶行知十分提倡创造教育思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丰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运用创造教育思想,能够提升学生提问、表现及观察等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
一、 引言
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创新,而且人人都可以体现出创造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将学生的头脑、双手等部位解放。创造教育思想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具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创造精神,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发展。
二、 将创造教育思想融入拼音教学中
拼音是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很多学生都想尽快过了语音关。家长也想让自己家的给孩子说出流利的普通话。普通话推广率正在不断提高,方言也在丰富着学生学习的语言。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增加学生倾听的途径,给学生播放多个音节的读音,让学生进行倾听,說出读音的相同点,不断练习因素,让学生感受音节。教师让学生练习语言素材,在练习过后,让学生说出对语音的感受与发现。这样能够积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怎样的形式记录,为将来的书写做好准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整理音节,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
拼音能够加强字词的关联,读音与汉字是相对应的,但是学生在拼音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读音并不是短时间可以练就的,在刚刚学习读音时可能会将读音搞混。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给学生读音时有所重视。教师可以运用谐音笑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中。学生在倾听读音时,能够对音节有所感悟,这样就是对读音方面的创造。
(二)字母与熟悉的事物
像“s”这个音节就像眼镜蛇。教师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描绘音节,学生用自己的口吻,能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不会过度分散注意力。教师创设情境,能够将知识很好地融入情境中。
学生学习拼音能够为汉字做好铺垫。拼接和语言中的字母有着相似之处,教师要完善对拼音的认知,学生在学习字母是能够提高语言的水平。拼音的发展是滞后于汉字的,拼音是语言中的基础,基本上哪里有拼音哪里就有语言。拼音与语言的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在讲授拼音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生活与发现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中也有字母的身影。但是对刚刚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不能总结出字母的规律。字母变幻莫测,学生不知如何学起,这可以以皮亚杰的理论为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学习阶段处在前运算水平,他们的思维是很少会发生改变的,都是以自己为核心。因为不会发生改变,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很清楚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练习题,让学生弄清楚英语和拼音,从而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除了要将字母融入课程中,还应该帮助学生区分字母。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不能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之后再告诉学生。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时,让学生将以往学习的语言和新学的联系起来。
三、 将创造教育思想融入阅读教学中
在新课改下,学生在阅读中需要获取知识、从不同的途径认识世界、锻炼创造性思维,加深学习感受。学生自主阅读,近距离感受文章中的文字,借助思考丰富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感受到审美的趣味性。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这里面涉及了创造性思维。教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该深入挖掘文章,激发学生的情感,获得思考,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思想境界。
(一)借助问题锻炼创造思维
问题是创造的起点,也能推动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帮助学生读懂拼音和句子后,在激发学生的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在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文章。在新课标下,学生就应该多阅读,尤其是好书。在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后,可以提出质疑。质疑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并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要一起商讨,从中提取中重点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重难点知识,教师加深学生对文章中的情节和情感的感悟,将学习的字词运用到生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猜想的形式,这可以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
学生很可能提出和文章知识比较远的问题,教师这时候应该注重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又能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
在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写作进行拓展,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形成丰富的体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黄山奇石》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学生归纳文章:一种写了七种黄山奇石,有仙桃石、猴子观海等。紧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这么多奇怪的石头,作者在见到这样的石头后有怎样的感慨?”学生回答问题:“黄山景色秀丽,有很多怪石,比较有趣”。
(二)在情境中锻炼创造思维
阅读可以分成朗读、感悟和默读等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是创设与文章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与创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在阅读中有所思考,并且加深对文章的感受,并且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能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受,提升对文章的理解素养,调动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赵州桥》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讲授知识,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每个国家的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桥的现代风格,并与赵州桥形成对照。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多媒体中的桥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纷纷回答:“宏伟、壮观”。教师接下来为学生展示赵州桥,然后进行讲解:“刚才学生们看到的桥虽然比较宏伟、壮观,但是教师今天带领学生们学习已经有一千多年的赵州桥,这座桥经过了10次水灾、8次战乱以及多次地震。”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课前已经浏览过课文了,对课文中的哪部分感兴趣呢?”学生回答:“赵州桥长度非常长,都是用石头砌成,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桥洞,这是比较神奇的。”
(三)借助文本阐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阅读讲授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素养,让学生全面、有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不能只是让教师在课堂中占据权威性地位,也不能用集体讨论的形式取代学生自主阅读,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文章抒发情感。文章是语文知识的来源,但是不能完全限制在文章中。
四、 将创造教育思想融入作文教学中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只要是对学生有利的,就是成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这样能够推动学生发展。
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文章有所感悟,作文能够突破学生的心理。
写作是学生表达语言的形式,能够完善自己对世界、自我的认知,将语言创造性表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写话教学中
写话是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可以通过图画来展现。写话是学生在看漫画后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写作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先说后写,也可以是先写后说,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呈现出层次性。当学生在倾听过后,教师不能及时给出评价,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场所语言,从而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教师在让学生写口头作文时,可以借助“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理性描述出来。虽然学生能够写出作文,但是需要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语言,借助漫画引导学生写话,最终再将学生的话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表达意思,并且能够让读者明白。
漫画作文其实就是看图作文,是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
(二)命题作文中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多写的都是命题作文,从教材中为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学生如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那么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开发。命题作文主要是围绕某件事情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体验,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自由作文中
在自由作文中,学生需要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学生一边写作,一边进行想象,教师在从全方面激励学生,将理性把握和感性想象结合起来。想象与现实是存在差距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以往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前写好提纲,这样能够将自己成片段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先将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整理。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是可以发生改变的,也不用以自我为核心。这样学生就比较适合写自由作文。自由作文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教师也要激励学生有创造性地进行表述,不能只是写命题作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作文展,对学生表示肯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五、 将创造教育思想融入口语交际教学中
口语交际一般都是被安排在活动中,可以说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也可以是一次对话,还可以对某写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教师将口语交际活动融入课程中,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口语交际具有偶然和互动的特征,能够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
六、 结语
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方向,能够让语文课程更好地发展。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教师树立科學的教学观念,减轻教学的压力,深入把握语文课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教学经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将创造教育思想融入拼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中,从而从全方面推动语文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芬.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微探[J].学周刊,2020(24):94-95.
[2]张晨.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91+120.
作者简介:
郭建华,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