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12-23邓凌卿
邓凌卿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在高校也建立起了资助体系,既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为了鼓励优秀学生继续深造,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感恩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伴随着2020年的全面脱贫,“贫困”一词将会越来越少出现。这对高校资助工作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性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对于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部分资助而言,更是为了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样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落实。
1、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的重要性分析
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校园中,许多贫困同学存在自卑心理,由于自身和家庭条件限制,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通过开展相关提升贫困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工作,全面提高贫困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更多技能,实现贫困学生梦想,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渐盛行,部分高校大学生诚信严重缺失。学生的思想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未能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不少当代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各种失信行为。部分高校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盲目于爱情、考试不能顺利通过等,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整体水平,缺乏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就进一步影响了当今学生的就业。部分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不按合同还款或是不按时还利息,更有甚者毕业后拒绝还贷,部分同学恶意拖欠学费,这些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形象及声誉,使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2.1健全学校资助工作体系
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公平公正性、精准性和发展性三大原则。首先,评审要做到量化测评指标和民主评议相结合。量化测评就是通过梳理贫困测评指标(如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家庭人员就失业情况等),进行量化赋分,为认定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民主评议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组建民主评议小组,全方位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情况、日常消费情况,并对同一范围资助申请者进行横向比较,得出评定结果。其次,资助育人工作应将动态调整与家庭走访结合。高校每一学年都要对贫困学生数据库进行重新认定,及时根据学生家庭情况的变化进行更新,对贫困学生资格进行动态调整。同时,老师应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家访工作,深入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修正认定结果。高校应规范评审流程,促使评审工作公平公正。某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资助管理中心,在每个系设1名资助专员,对规范资助工作的程序、促使评审过程公正公平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同时,学院各办公室、孵化园积极为贫困学生提供提升、鍛炼的机会,让贫困学生能通过劳动缓解经济困难;还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2实现发展型资助,需要多措并举推进
资助工作内容创新内容供给是发展型资助的关键要素。实现发展型资助,对内容创新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保障型资助以经济资助为主,帮助减轻困难学生经济负担,使他们不至于因为贫困问题而失学,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重点在于保证他们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现教育公平价值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型资助,主要是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着力于学生发展这个核心,通过实施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实现发展型育人目的。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规划好发展型资助的内容属性,如有关受资助学生品格提升的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人格品质教育等,有助于受资助学生学业提升的学业规划、学业指导等,有助于受资助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参与、实训等,有助于受资助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实践、就业创业指导、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等。二是在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环节,与时俱进,注重供给内容的创新,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考虑,科学设置供给内容,提升系统性、专业性和连贯性,提升内涵。
2.3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推进,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为他们创造了行骗条件,因此,做好监督与举报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是保障学生利益的有效路径,要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到其应有的待遇。同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学校以及相关部门也应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建立反馈平台,完善反馈机制,为学生举报、投诉不平等对待提供渠道。同时,平台的建立,对于关注学生成长状态,也有一定影响,且这也是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果的检验。
2.4深化资助育人效果
把“育人”始终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受助学生的想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使受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与期望,不仅要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更要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充分体现出“资助育人”的实际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连接社会与校园的桥梁,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更是为了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在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在精准资助的发展背景下。
参考文献
[1]张佳.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4):253-254.
[2]李超,王玲.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难点、对与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