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探索

2020-12-23王一帆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思想政治

[摘 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教材建设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成为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的有效举措,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巩固了其教学成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进步的科学,在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保持其先进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5—),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7-00-03[收稿日期] 2020-09-2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意义

(一)创新的解读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期,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基于熊彼特对创新含义的解读,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理解:首先,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次,创新是对传统在既定轨道运行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改革,进而重构思想和行为准则。再次,创新面向的空间具有不确定性,体现在对不确定问题的处理能力上。最后,创新是影响经济波动的关键性因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影响因素。[1]伴随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的概念被赋予了时代含义和要求。

(二)创新的重要性

在经济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坚持创新是重中之重。创新对于国家兴亡和民族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始终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所以,想要推动创新必须加强人才教育和培养,这一阐述充分凸显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新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明确创新与教育和人才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现如今,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在伟大实践中获取了诸多丰富经验。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味着解放思想、跟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创新是在不断突破中前进,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规律[2]。

(三)创新的意义

创新的意义十分广泛而深远,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时代发展变化情况,针对产生的新问题和情况做出分析和解答,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补充和完善。第二,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跟随社会与时代发展变化,形成新的观点、见解,使理论体系更加完善。第三,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认知过于片面

针对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的两课教师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不够深入,且思政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是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性问题[3]。部分两课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同于政治理论教育,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尽管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难以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两课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并未真正将理论教学与学生价值观培育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理论脱离实际。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普遍较低,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认知。

(二)教育内容存在局限

针对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引领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但是,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成熟化加快信息传播,西方诸多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不良文化思想逐渐渗透,加剧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4]。面对这种现象,必须运用具有先进性的教学内容。此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的内容,并未结合当代大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忽视了大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很难在当今时代下发展,同时也造成学生的三观倾斜、社会责任感不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趋于单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诉求度提高,且获取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拓宽,思政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机械灌输很难满足学生需求。但是,诸多两课教师却并未认知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机械灌输作为主导教学方式,墨守成规的课堂始终以单项理论灌输为主。部分教育工作者将思政教育与理论知识灌输混为一谈,认为两者具有一致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大量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将大部分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理论知识教学上,实践教育被忽视,影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5]。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主体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过程中,两课教师是重要的创新主体,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者,同时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质量人才和提供科研成果的重要任务,所以,创新主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成效,同时也是创新的重要保证力量。

(一)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深度和广度,理论基础十分坚实,如果两课教师在教学创新过程中,缺少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充足的文化知识,那么将很难渗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内涵,更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鉴于此,两课教师要不断夯实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循序渐进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对专业知识有充足掌握。与此同时,还要阅读更多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著作,以及关于资产阶级的著作,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深化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见解,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进而不断拓宽自身知识维度,形成健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准确、深入地与教学语言相结合,渗透到广大学生的三观培育中,进而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因此两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十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关系和基本性质做出科学解答,真正将两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关联,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新时代问题和思想困惑予以准确解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理想信念,使其思想价值观始终跟随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并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至关重要。

(三)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创新的推进过程中,对于两课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还包括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其中创新意识指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推动力,创新精神则是提高两课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只有两课教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在教学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論等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而在实践教学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升华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这样两课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体现出的实际思想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进行疏解,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推动教学的不断深化发展。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两课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必然会对广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其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并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路径

(一)教育理念创新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需要两课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引领,以此来强化创新效果与教学成效。两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主动教育意识,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学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中汲取营养和精髓,通过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带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充分凸显学生主体作用,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尊重,才能使其对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两课创新取得显著教学成效的关键。

(二)教育内容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与时俱进,所以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与实践性统一的特征,正是基于此,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跟随现实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伴随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因此,两课教师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时代眼光和创新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融入当代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并提高大学生的接受度。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具有开放性特征,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均不断进行科学成果的吸收,长期处于发展中状态,为不同时代人们认知和改造世界提供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永远最关注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所以,在当今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必须要从教学内容着手,积极容纳先进的科学成果,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使其为两课教学提供思想指引,对广大学生形成长远的影响力。

(三)教育方法创新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正是由于其创新的重视度不足,从而影响了教学成效。当前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创新已经成为首要课题。创新教学手段、模式同样至关重要,两课教师不能仅仅将其作为课程教学,还要着重学科建设,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教学中实现创新,更要实现社会普及,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力宣传展开公民道德教育。首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通俗化,针对青年大学生而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需要运用生动化的语言形式,将原本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具体的呈现给学生。在对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则需要将十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其次,在以往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直接为学生传授知识,这是各大高校运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占据显著优势。所以高校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同样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最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这也是教育创新的核心。两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权以及学习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情感效应,只有亲师才能信师。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凸显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两课教学成效提升以及课程发展。所以,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发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育人价值,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红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4):150-151.

[2]马霖.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福建茶叶,2020,42(02):217.

[3]邓云,王玉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实现路径[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2):5-8.

[4]李英,李雪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整体性实现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 6(02):103-109.

[5]汪淑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1):8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oretical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shown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Bo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Marxist theor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decision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further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nsolidating i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arxist theory is a progressive science, which needs continuous innovation in teaching to maintain its advanced nature.

Key words: Marxist theory;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思想政治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