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真性视域下榜眼第(夏寿田故居)的保护修缮研究

2020-12-23YUYongZHANGYiqun

住宅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屋面构件文物

YU Yong ZHANG Yiqun

0 引言

“榜眼第”(夏寿田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莲塘镇大湾村,占地1 000 余m2,建筑平面形制兼具合院式和围屋式特色(图1、2);建筑内部的拼合式月梁尺度宏伟、构造考究,窗棂格栅装修精美、工艺精湛,是清代湘南官宅建筑的典型代表。因年久失修及后期人为改建等多种原因,宅邸多处构件损坏严重、屋顶大面积坍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亟待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修缮保护。2019年,桂阳县文物管理所组织编制了《桂阳县榜眼第(夏寿田故居)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本文拟通过总结修缮方案设计中遇到的“原真性”问题和思考,研究文物建筑保护中应遵守的保护原则和理念。

1 建筑基本情况

1.1 历史沿革

据《桂阳大湾夏氏宗谱》记载:“夏氏由江西泰和县鹅颈丘徒居桂(桂阳)北。始祖以布衣农耕,自足自给……至十八世梅心公始发家。”宅主人夏寿田,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一甲”第二名进士 (榜眼及第) , 取得清代湘南地区科举最好成绩[1]。“榜眼第”于夏寿田中举后修建。2007 年,“榜眼第”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归大湾村委会使用管理。2011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榜眼第”(夏寿田故居)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1 地理位置图

1.2 过去的维修、管理状况

“榜眼第”建成后,一直由夏寿田及其后代居住;直至1951 年土地改革,划分给当地11 户村民居住。2007 年,当地村民成立了“榜眼第保护管理修缮理事会”,负责维护监管。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未进行过全面修缮保护。

2 “榜眼第”文物价值分析

2.1 历史价值

全面准确的价值评估是现状评估的前提和衡量标准[2-3],文化遗产的建构及保护则具有高度的政治性[4]。夏寿田世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官吏家族,其嫡系世家人文厚重、名望声威,明清以来,共有“五品”以上官员31 位;夏寿田本人也取得了极高的书法造诣。因此,“榜眼第”背后隐藏的历史信息和人文背景,对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书法史和发展现代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2 科学、艺术价值

文化遗产来自于过去的文化物证[5],这种客观性是文化遗产能够被评估和认定的基础。“榜眼第”是夏寿田高中榜眼后所建门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建筑,其建筑规模、形制等级在湘南乃至整个湖南地区都堪称上乘之作,是研究清代官府建筑及传统民居建筑群的实物载体。合院式与围屋式结合的建筑整体布局吸收了客家文化和湘南民居建筑风格,表现出封闭和开敞的双重空间效果,为研究湖南以至我国南方地区多文化、地域交融影响下的古代官府建筑提供了很好的物证。

2.3 社会、文化价值

当下,文物古迹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新兴力量,而旅游开发也能传播文物价值[6]。“榜眼第”宅邸所在地,东邻泗洲山和欧阳海故居,南有颜氏、欧阳氏等宗祠及陈士杰故居,西有扶苍山,北有莲塘石林和喀斯特大溶洞奇观。合理开发和利用建筑本身的旅游潜力,能有效带动周边景点的旅游活力,为当地人民创造经济效益。通过向游客展示传统建筑风貌,宣传夏氏家风蕴含的人文精神品质,能向社会传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文物建筑的“活态利用”。

3 工程勘察及病害分析

相比新建项目工程,文物保护工程是针对已存在的实体,修缮前的勘查与研究显得更加重要[7]。结合“榜眼第”的保存现状,对其主要残损病害展开专项调查,以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修缮,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3.1 墙体、地面情况

建筑整体基础保持良好,没有明显沉降。现存青砖墙体局部受潮,青石板铺地仅在天井等易暴露的位置出现风化、歪闪。室内的三合土地面损坏严重(图3);加建的土坯墙大面积坍塌(图4、5),且改建的现代砖墙对建筑原始风貌破坏严重(图6)。

图2 “榜眼第”建筑正立面

3.2 木构残损

木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对建筑文物的整体安全有着重要影响[8]。“榜眼第”的木构件由于其自身属性,加之维护维修不力,受损情况最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屋面、楼板、木柱等承重部分,以及门窗、卷棚、天花等装饰部分(图7~10)。

3.3 屋面及缺失的过厅、抱亭

图3 淤泥堆积

图4 后建“土坯”墙体坍塌

门厅(前厅)入口处“卷棚”槽朽(图11);中厅双坡屋面瓦件破损严重,并在两坡檐口处暴露出“V”字形斜置木椽(图12)。位于中厅与后厅间天井的西侧厢房由村民改建(图13),东侧厢房则整体坍塌,只遗留下一“榀”木构架(图14)。此外,连接前厅、中厅、后厅的建筑中轴覆盖空间均已坍塌。

图5 后加建土坯墙

图6 “后厅”正立面现状

图7 木楼板塌陷

图8 “天花”装饰掉落

图9 屋面大面积坍塌

图10 木构残损裸露

图11 “门厅”仰视图

图12 “中厅”屋面仰视

图13 加建“西厢房”

图14 厢房残留构架

3.4 照明、排水系统

屋内电线安装不规范,有火灾隐患。原排水系统采用明排与暗排相结合:外墙用青石砌明沟进行排水,院内天井则进行暗排。然而,天井已被淤泥杂草覆盖,排水受阻。

3.5 残损病害原因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为:①年代久远,各种自然因素(如风、雨、温差)导致墙体受潮、屋面瓦崩解、木基层(椽、板)槽朽、砖石构件风化;② 滋生的木腐菌、蚁虫对木构造成侵蚀。

(2)人为因素主要有:①房屋产权的变更及使用不合理;②随意加、改建对建筑原始风貌的改动;③虽然建筑一直处于使用状态,但始终缺少充足的经费进行必要的维修养护。

4 保护修缮措施

为实现文物修缮工程质量目标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根据前期勘察,制定了“榜眼第”文物修缮方案。

4.1 修缮设计目标

(1)修缮工程应尽早根除“榜眼第”整体结构的安全隐患,加固和维修已经破损的构件,恢复结构的稳定状态,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和使用的可靠性。

(2)恢复原建筑形制,拆除不符合历史原状的构件,有依据地添配与恢复缺失的部分。

(3)整治建筑周边的环境,清除不和谐因素,为建筑的“活态利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文物价值的保存和延续[9]。

4.2 遵循原则

4.2.1 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原物、原信息、原地点、原场所精神及原用途构成了“原状”的重要内容[10];而现状不等于原状[11],勘察显示,该建筑的“原状”已经被“脏、乱、破”的“现状”所掩盖,因此,尽早恢复原状成为原则指导下的首要修缮措施。

4.2.2 最低限度干预原则

“重修”和“维护”的辩证关系及“度”的掌握,是对待中国传统木构修缮的重要策略[12]。对于短期内没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青砖墙体、轻微风化的石构件等,除了日常养护外,不进行过多干预,只在经评估后必要的结构处采取保护修缮措施。

4.2.3 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原则

使用经检验有利于文物古迹长期保存的成熟技术,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保护的“可逆性”[13]。

4.2.4 保持传统和工艺特征的原则

采用传统工艺、材料和施工方法,聘请当地传统工匠,吸收该地传统建筑修缮技术的丰富经验,实现传统营造技艺的有效传承[14]。

4.3 专项修缮整治措施

4.3.1 墙体

墙体的修缮整治措施包括:①砖料应尽量选购当地所产合格产品,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②拆除后期加建土坯砖、红砖墙,并按照青砖墙原砌筑方式对其进行恢复(图15);③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手段和材料,对开裂墙体进行维护;④清洗污染墙面,恢复其原貌。

4.3.2 地面

地面整治措施主要有:①清除全部垃圾,疏通下水道;②用软布及软毛刷摩擦清洗天井、中轴的青石铺道;③采用当地传统青石地面铺装做法,先素土夯实,再在夯面上做三合土(厚150 mm)、青石(宽500 mm、厚150 mm,长度不等)铺墁,并用石灰、糯米加桐油嵌缝;④对于室内三合土的双层做法,下层厚400 mm、面层厚100 mm,施工前需对三合土现场取样,并进行二次成分分析;⑤对于人为改建的三合土地面,应先凿除后期改动的水泥地面并对原土层进行夯实,再进一步按照原工艺做法进行恢复。

4.3.3 屋面

屋面的修缮措施为:翻修全部屋面,剔除损坏的瓦件并按照原规格尺寸进行补配,再使用原搭接方式(“盖七露三”)进行恢复(图16)。

4.4 “过厅、抱亭”形制、尺度的考证和复原设计

4.4.1 “残留月梁”构件

在前厅紧贴檐檩下皮处,一截横梁从横截面位置断开:其剖面宽60 cm、厚26 cm,由10 根小圆木呈竖向两纵列垒合而成,再做外包板(图17),属于“虚拼与实叠混合型”拼合梁[15]。

在中厅与横梁相对处,仍保留一截“残留月梁”,一直延伸到前厅(图18)。南方地区有用月梁的传统[16],出于厚度对于梁身受力性能的考量,“虚拼梁”内部常填补小料以满足其功能要求。建筑此处的“月梁”若仅为装饰,采用“虚拼”的做法即可;然而,实木“拼合”的方式佐证了该处应为承重的功用。

4.4.2 散落柱础石

图15 “中厅”正立面修缮前后对比

图16 “榜眼第”屋面修缮前后对比

图17 前厅残留的拼合梁

图18 中厅的“残留月梁”

图19 散落柱础石构件

建筑院落内发现的4 只散落柱础石构件,其雕饰题材均为忍冬草、花卉图案,形制尺寸也相同,原应用于同一个建筑单体(图19)。然而,“榜眼第”现存原构屋舍皆为青砖承重、硬山“搁檩”,没有发现任何由木柱承重的结构,而二进院落东厢房仅存的原木构架,其承重柱柱础石为简单的“圆鼓”型,显然不同于散落的柱础。因此,柱础石似乎和缺失的过厅及抱亭有一定联系。

4.4.3 居民访谈回忆

根据宅内居住的多位老人回忆:在前厅和中厅之间,曾有屋顶连接;在中厅和后厅之间,有一座由木柱支撑的抱亭。原住民的回忆,成为构筑建筑原状信息的重要依据。

4.4.4 复原设计

建筑遗产的原真性当为客观实体性和人为主观性的有机结合[17]。从实际遗存来看,过厅所在空间尺度紧凑,可排除通高的亭类构筑物建造,通过连接前、后厅的承重型拼合梁,以及分布于前厅、中厅两处屋檐的“V”形斜置木椽(其高差、开口大小近乎相等)的遗构信息,再依据村民口述记录,基本能确定过厅应为一处由拼合梁承重的双坡连廊,与两侧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空间理法(图 20)。

对于后厅“抱亭”的恢复,目前仅能通过柱础规格、尺度等少量信息,并参照湘南一带的传统合院式大型住宅的抱亭样式,进行合理推测。在缺少强有力实证信息的条件下,还应当在后期的方案评审中,仔细探讨其恢复的必要性,以免对建筑原始风貌造成二次破坏。

图20 “榜眼第”纵剖面修缮前后对比

5 总结与思考

在对“榜眼第”进行全面价值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勘察,对该建筑的残损病害进行分类整理记录;依据系统的修缮原则,提出有效的修缮手段,并基于关键历史信息,对缺失的重要构件进行合理复原设计。这是在国内外现阶段遵循的文物保护修缮理念下,一次很好的文物保护实践与探索。

目前,对于宅内个别建筑单体具体形制的确定,尚缺乏有力证据,需要进一步搜集资料,并结合修缮过程进行严谨推敲,旨在让“榜眼第”的完整性、建筑风格和形制的真实性得到最好的延续,实现其文物价值。

猜你喜欢

屋面构件文物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文物的栖息之地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BIM模型相连构件获取方法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文物的逝去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