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渊通窍颗粒通过调节SP-A水平及Th1/Th2/Th17细胞平衡缓解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①

2020-12-23陈敏云王佳蓉吴瑞珊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年23期
关键词:通窍亚群染色

陈敏云 王佳蓉 吴瑞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泉州 3620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黏膜接触吸入性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鼻黏膜炎症,为Ⅰ型变态反应,在亚洲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38%[1]。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鼻塞、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鼻痒等[2,3]。部分AR患者可合并哮喘、慢性咳嗽等下气道疾病。鼻渊通窍颗粒是临床中常用的鼻部药物,疏风清热,宣肺通窍,常用于急鼻渊(急性鼻窦炎)属外邪犯肺证[4]。目前关于其对AR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鼻渊通窍颗粒缓解AR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以期为其更科学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2~3周龄SPF级SD大鼠45只,体质量(150±20)g,由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闽)2015-0001,单位使用许可证编号:SYXK(闽)2015-0023。

1.1.2主要试剂 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A(SP-A)抗体、TLR4抗体、NF-κB p65抗体购于上海顺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抗原修复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购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鼻渊通窍颗粒购于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71)。

1.2方法

1.2.1模型构建及分组 45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R模型组、鼻渊通窍颗粒治疗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AR模型组:模型构建分为基础致敏阶段及局部激发阶段。基础致敏阶段:将 OVA 0.3 mg、Al(OH)330 mg、生理盐水1 ml混合制成混悬液,腹腔内注射,隔1 d注射1次,共注射7次。局部激发阶段:第一阶段完成后,以2% OVA滴鼻,每侧鼻腔50 μl,1次/d,共进行7次。对照组:正常饲养,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OVA,其余操作同模型组。治疗组:模型构建方法同模型组,同时以鼻渊通窍颗粒溶液滴鼻,每侧鼻腔 50 μl,1次/d,共15次。

1.2.2HE染色 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切下头部,取出上颌骨,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将鼻中隔软骨连同其表面黏膜一同取下。浸泡于10%EDTA 脱钙液,连续7 d,每天更换脱钙液。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烤片,冷却后低温冻存。经二甲苯脱蜡,乙醇梯度水化。苏木素染色30~60 s,冲洗5 min,伊红染色30 s,冲洗5 min;乙醇梯度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晾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2.3免疫组化染色 颈动脉组织经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对组织切片进行常规脱蜡、水化,H2O2去离子水孵育。高温修复抗原,PBS冲洗,滴加100 μl鼠抗人SP-A单克隆抗体(1∶1 000),4℃冰箱孵育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2 min。滴加二抗,37℃孵育20~30 min。PBS冲洗3次,每次2 min。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以出现棕色颗粒为SP-A阳性标准。

1.2.4Western blot检测 收集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提取总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混合上样缓冲液,煮沸变性,电泳、转膜、封闭、一抗二抗孵育、ECL法显影定影。Quantity One软件分析条带,以β-actin为内参,检测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

1.2.5ELISA检测 将获取的每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使用IgE、ECP、OVA-sIgE、IL-1β、IL-18、IL-17、IFN-γ、TGF-β1 ELISA 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因子的浓度,按照说明书操作。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组细胞因子浓度。

1.2.6流式细胞检测 于大鼠脾脏处剪开小口,用弯头小镊夹出脾脏。放入装满1640培养液的1.5 ml EP管中,置于冰上待用,研磨后得到初步的脾细胞悬液。300 g离心5 min,弃上清,以流式染色缓冲液重悬细胞提纯脾细胞悬液,PBS 清洗2次,将细胞稀释至1×107个/ml,分别取100 μl细胞悬液到对应的培养孔中,加入1 ml刺激液,4 h后,离心7 min,胞外染色、破膜,胞内染色,上机检测。

2 结果

2.1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 在实验的第1天、第22天(给药前),3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d给药结束时,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但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Tab.1 Weight changes of rats in each

2.2各组大鼠症状比较 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在末次鼻腔刺激后均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包括打喷嚏、搔鼻、易怒、易激惹等。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大鼠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模型组大鼠的喷嚏次数及抓鼻次数显著增加,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症状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ymptoms of rats in each

2.3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HE染色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鼻黏膜上皮及间质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模型组大鼠部分鼻黏膜上皮脱落,腺体增生,组织水肿,伴有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治疗组大鼠的鼻黏膜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上皮病变、腺体增生,但与模型组相比,杯状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均有所减轻(图1)。

图1 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HE染色Fig.1 HE staining in nasal mucosa of rats in each group

2.4各组大鼠鼻黏膜SP-A的免疫组化检测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P-A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鼻黏膜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染色程度更深。Image J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的SP-A平均灰度值分别为80.46±6.74、110.95±8.32、102.47±7.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SP-A染色(×400)Fig.2 SP-A staining in nasal mucosa of rats in each group(×400)

2.5各组大鼠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大鼠血清IgE、ECP、OVA-sIgE、IL-1β、IL-18、IL-17水平明显升高,IFN-γ、TGF-β1水平降低(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IL-1β、L-18、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清相关指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related indexes of rats in each

2.6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Th1、T bet+Th1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降低(P<0.05),Th2、Th17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Th1、T bet+Th1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上升(P<0.05),Th2、Th17细胞亚群比例下降(P<0.05)。见表4。

表4 各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Tab.4 Proportion of T-lymphocyte subsets in spleen of rats in each

2.7各组大鼠鼻黏膜NF-κB p65和TLR4蛋白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鼻黏膜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鼻黏膜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大鼠鼻黏膜NF-κB p65和TLR4蛋白表达Fig.3 Expressions of NF-κB p65 and TLR4 protein in nasal mucosa of ratsNote:A.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5;B.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P<0.05.

3 讨论

AR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症状:①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5,6];②清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时有不自觉从鼻孔滴下现象[7,8];③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④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有眼痒、耳痒和咽痒。

鼻渊通窍颗粒是临床中治疗AR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成分包括辛夷、苍耳子(炒)、麻黄、白芷、薄荷、藁本、黄芩、连翘、野菊花、天花粉、地黄、丹参、茯苓、甘草等。AR症见前额或颧骨部压痛,鼻塞时作,流涕黏白或黏黄,或头痛,或发热,苔薄黄或白,脉浮等[9]。本研究通过HE染色发现,模型组大鼠部分鼻黏膜上皮脱落,腺体增生,组织水肿,伴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治疗组大鼠的鼻黏膜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上皮病变、腺体增生,但与模型组相比,杯状细胞增生及炎症反应均有所减轻。提示鼻渊通窍颗粒对AR大鼠的鼻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杯状细胞增生。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包括表面活性蛋白A、B、C、D 4种[10]。其中,SP-A含量最多,约占50%~70%,参与肺宿主防御。近年来,SP-A在肺外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可有效抑制变应性哮喘病程中的组胺释放和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表现出强大的抵御变应原的能力[11]。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鼻黏膜中SP-A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染色程度更深。提示SP-A可能参与AR的炎症反应过程,且其表达随着疾病程度加重而升高。

细胞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可诱导初始T向Th1分化[12]。Th2细胞产生IL-4、IL-5、IL-9、IL-10和IL-13[13]。在体外,Th2细胞分化的关键步骤是在T细胞活化期间存在外源IL-4而不存在IFN-γ。Th17的大部分效应能力来自IL-17和GM-CSF。IL-17与TNF-α一起通过诱导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前列腺素E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促进炎症发生发展[14]。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Th1、T bet+Th1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上升,Th2、Th17细胞亚群比例下降。提示鼻渊通窍颗粒可有效调节Th1/Th2/Th17细胞平衡,缓解炎症反应。TLR4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等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炎症反应中一旦被激活,即可出发级联瀑布式反应,通过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加重炎症反应。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鼻黏膜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鼻渊通窍颗粒可有效抑制TLR4/NF-κB 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可能是其发挥临床效应的机制之一。

猜你喜欢

通窍亚群染色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通窍活血汤对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血肿体积影响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