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生活体验,建立习作与生活的联系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
2020-12-2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一小学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一小学 肖 灿
【课程理解】
一、文本解读
《笔尖流出的故事》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教材设计了三组环境和人物,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组或者自己重新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材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第一组是校园生活,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是社会生活,这些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基础,人物也是以少年形象为主,适合学生展开想象,但这次的习作又跟平时不同,平时的习作往往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创编故事虽然也是以生活中的人、事为基础,但它不是重现,而是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这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地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创编的故事才会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素材选择其中的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素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2.创编的故事情节要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人物形象要鲜明,有一定的环境描写。
【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小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说这三篇小说的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最深刻?
生:桑娜在家里这么贫穷的情况下还收留了邻居家的孩子,可以看出桑娜是多么善良!
师:不错,善良的桑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小说的人物。(板书:人物)
生:12课最后一段,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师:小说的结局让人意想不到,这是小说的情节!(板书:情节)
生:《桥》当中的环境描写,洪水的不断变化,让人感觉死亡正在步步逼近,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师:你注意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它既是小说的起因,也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看来呀,故事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板书: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学过的三篇小说,加深对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的理解。】
师:看来呀,一个精彩的故事离不开环境、情节和人物这三个要素,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笔尖流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快速默读,把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勾画出来!(学生自学)
生1: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生2:习作的要求是:1.故事要围绕主要的人物展开。2.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要尽可能吸引人。3.试着写写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故事要完整,还要吸引人。情节曲折了,故事才会吸引人!要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无论是动作语言神态,还是心理活动,都是为了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板书:完整曲折 形象鲜明)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看,书中给我们提供的三组环境和人物,哪一组你们最熟悉?
生:第一组。
师:那我们就以第一组为例,看看怎样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柔柔的阳光下,美丽的丁香花,紫中露白,白中映粉,浅浅的,一簇簇悄然绽放,幽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弥漫了整个校园。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了,瞧,谁第一个登场了——
生:淘气包张明!
师:看到淘气包,你脑海中闪过什么样的镜头?
生1:张明把毛毛虫放进同学的笔盒里,自己还装作没事儿人一样,心里想: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厉害,哈哈哈。
师:真是太淘气了!你还说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真了不起!
生2:张明神不知鬼不觉地跟在女同学的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拨了下女生的头发,然后一溜烟就跑了。
师:真是个淘气的家伙!
生3:吃过的香蕉皮,他随手一扔,想到有人滑倒的滑稽样,他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
生4:下课后,张明把同桌的书放到了旁边同学的抽屉里,看着同桌急得额头上汗水直冒,他还在心里偷着乐:哈哈哈哈,先让你急一急吧,过会儿再给你!
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一个淘气的张明就立马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师:那这个雷厉风行的班长王寒冰呢?什么是雷厉风行?
生:雷厉风行就是执行命令迅速果断!
师:如果她看到张明在洁白的墙面留下了脏脏的手掌印,她会怎么做?
生:她会一个箭步冲到张明面前,瞪圆双眼,露出让人胆战心惊的寒光,对着张明大声呵斥道:“张明,你立刻把墙壁擦干净!”
师(评):果真是位雷厉风行的班长!
师:那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的班主任李老师会是怎样的?
生1:李老师他应该是比较幽默的,经常给同学们讲笑话,或者有趣的故事!
生2:如果有同学犯错了,他不是像一般的老师那样严厉地批评指责,可能会先了解同学为什么会犯错,然后跟他讲道理!
师(评):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老师,可真有福气呀!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这三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设计意图:分析第一组人物,让学生回忆和想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曾经做过的事情,将书中人物和现实生活进行勾连,让人物形象立起来,为学生编故事打下基础。】
这三个人在开满丁香花的校园,会有怎样精彩的故事呢?同学们静下心来,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你创编的故事?
生:这天张明走在去教室的路上,看到开得正艳的丁香花,他忍不住随手摘了几朵。好巧不巧,这一幕就被班长王寒冰发现了,王寒冰冲到张明面前,说:“你竟然摘花!回教室写一份检讨!”张明才不会束手就擒呢,朝王寒冰做了个鬼脸,一溜烟就跑了。王寒冰见张明这种态度,就跑到李老师办公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李老师找到张明,让他查阅丁香花的资料,并在班上开展有关花的知识讲座!
师:你真厉害,这么快就编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你们看在他的故事中,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张明随手摘了几朵花,确实很淘气!王寒冰看到张明犯了错,立马告诉老师,果然是雷厉风行!李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很有活力!这个故事编得不错!
【设计意图:一编故事,旨在让学生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情节要完整,还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同学们,人物的性格往往比较复杂,具有多面性,也是多变的!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里,张明都是非常淘气的,淘气的张明是一直都淘气吗?对,淘气的张明,也有老实、乖巧、听话的时候!当张明乖巧的时候,这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先想想,再和小组成员交流。
生:每周五放学,李老师都会安排4位同学专门负责检查抽屉的卫生,让人意外的是张明也在其中。渐渐地,有的同学还没检查就走了。这天,张明拿着一个垃圾袋在班上左看看,右瞧瞧,恰巧被回来拿书的王寒冰看见了,他立即问道:“你还在班上做什么?是不是又有什么鬼主意?”张明说:“今天同学们抽屉的垃圾格外地多,他们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检查,所以弄了半天也没好。”王寒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在班上大力地表扬了张明。张明内心美滋滋的,原来被表扬的感觉这么美好!
师:大家看这个故事跟刚才的那个故事完全不同了。当张明的性格发生变化,情节也随之变化了,故事也更吸引人了!你真是编故事的高手!
【设计意图:二编故事,因为人物的性格是多面的,也是多变的,所以笔者引导学生表现淘气包张明乖巧、懂事、听话的一面;也可以写写让张明的性格由淘气变得乖巧的一件事。】
师:同学们,故事的主角不同,发生的故事也不一样!刚才我们编的故事中,张明是主角,故事的主角是王寒冰,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那故事的主角是班主任李老师,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这天,王寒冰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作业没有写,她内心很矛盾,不知道是要告诉老师,还是不告诉老师。恰恰这个时候,淘气的张明看到了这一幕,就跑去对王寒冰说:“你不去对老师说,我就去告老师。”面对自己的死对头,她无奈地去跟老师说了这件事情,老师对王寒冰说:“你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如果你没有告诉老师,你自己不仅处理问题不够公平,同时还害了她,老师很高兴最后你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我会找你的好朋友聊聊这件事情,也不会因此影响你们之间的友谊!”
师:老师忍不住想把掌声送给你,你太棒了!雷厉风行的班长在面对自己的好友犯了错时,也会变得犹豫不决!你既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也改变了故事的主角,太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三编故事,引导学生改变故事的主角,主角由张明变成王寒冰或者李老师,同时还可以写出主角性格的多面或者多变。旨在帮助学生打开习作的思路,为故事的创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师: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第一组的,当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的位置发生变化后,编出来的故事都不一样呢!挺有意思的吧!下面我们就要展开想象,创编故事了!你们可以选取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一组,也可以选择另外两组中的一组,你甚至还可以重新创设一组,时间15分钟,大家直接写故事中最吸引人的部分!题目自拟!好了,赶紧拿起笔,开始书写属于你的那个精彩的故事吧!
(学生习作,时间15分钟)
(展评学生作品)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写了情节,再给故事加上环境,这个故事就很完整、完美了!一个好的故事离不开环境、曲折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往往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影子。所以,我们要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丰富自己的生活,这样我们的创作才会有源泉。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未来的小说家!
【教学研究】
关于“如何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建立习作与生活的联系”
“真作文”是指基于学生的真实情感与真实体验的作文创造过程和结果。“生活即作文”,生活实践是作文的第一手资源,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当学生有了生活的情感,构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降低习作的难度,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充分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回忆和想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曾经做过的事情;二是在创编故事时,回忆亲身经历的或者是自己看过的故事,大胆想象,加上艺术的处理,创编出精彩的故事情节。
(一)分析人物形象,与生活相勾连
书本提供的几组环境和人物,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发生在校园里的这一组,学生更是十分熟悉。虽然对人物很熟悉,但是这种熟悉仅仅是停留在有初步的印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不深刻。于是我在三个人物形象上做足了文章,紧紧抓住人物联想画面、回忆事件,充分让人物形象立起来。说到“淘气包”张明,我问学生:“看到淘气包张明,你脑海中闪过什么样的镜头?”其实每个班级里,总少不了这样的淘气包,一说起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立刻就会联想到那种经常恶作剧、鬼点子一大堆、十分顽皮的男生,但光有主观印象还不够,对于“淘气包”张明做的事情,学生还不能很准确地表达,于是我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张明都会做些什么事呢?学生有的说:“张明悄悄地跟在女同学的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拨了下女生的头发,然后一溜烟就跑了。”有的说:“张明把毛毛虫放进同学的笔盒里,自己还装作没事儿人一样。”这些回忆的事件都为后面的创编故事打下了基础,它们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写作的素材。对学生来说最陌生的可能就是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因为大部分班主任都是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的,对待“淘气包”的惩罚还是比较多的,而学生喜欢的老师多是风趣幽默的,生活中的“段子手”、课堂上的“故事王”,并且处理学生的问题也很高明。所以理解这个人物形象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你希望这样的一个老师是怎样的?有的说:“李老师他应该是比较幽默的,经常给学生讲笑话或者有趣的故事!”有的说:“如果有同学犯错了,他不是像一般的老师那样严厉地批评指责,可能会先了解同学为什么会犯错,然后跟他讲道理!”经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这样一个人物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当人物的形象与生活进行勾连后,学生才更容易编故事,并且回忆的场景越多、事例越多,学生创编故事就会感觉越轻松。
(二)调动生活体验,大胆创编故事
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学生写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在自己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其根源还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抑或是自己看过的、听过的,对其进行再创作。例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在一个刮着大风的黑夜里,等待上公交车,在一位小女孩的前方有一名拾荒者,小女孩很抵触他。他的衣服、头发,包括他背上的袋子,都十分的脏!就在拾荒者上车后,小女孩一摸口袋:“呀!忘带零钱了!”场面一度十分的尴尬,其他乘客都注意到了小女孩的行动,但谁都没理她,唯独那个一度被她嫌弃的拾荒者却站了出来,在口袋里半天摸出来一张脏兮兮、皱巴巴的一元纸币。“我帮你吧!”他笑着说。这时,小女孩不知所措地怔了一下后,慢慢走向拾荒者边——那个谁也不想坐的位置上。她坐了上去,羞愧地说了声:“谢谢!”
还有一个学生的习作也深深地感动了听课老师,让人为之动容:生病的小明正在床上百无聊赖地看书,门突然开了,小明坐起身子往门外看了看,但一个人也没有。小明害怕地缩了缩身子,只露出一双眼睛。“小明!”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妈,你怎么来了?”小明慢慢掀开被子。妈妈眼睛红红的,但她什么也没说,缓缓地坐在小明的床上,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这时,小明的目光投射到妈妈手里的一张纸上,便问那是什么,妈妈却慌忙地把纸装进口袋里,说:“没,没什么……”任凭小明怎么问,妈妈就是不回答。而这张纸也就那样紧紧勾住了小明的好奇心。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他一把抢过纸,当看到内容后,他不敢相信地望着自己的妈妈,而妈妈也无奈地低下了头……他猛地握住妈妈的手,哽咽着:“妈妈,我会好起来的,我会坚强的!”
听着学生对人物有趣的描述,看着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我惊叹于学生的表现,他们竟然能编出这么多特别的、吸引人的故事!我想故事的背后都是他们生活经验的一种折射,是他们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表达,当这些东西被激活后,学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作品。
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