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莉教授芒针治疗高血压经验

2020-12-23王恒一窦海云阎莉傅立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精气中脘脏腑

王恒一,窦海云,阎莉,傅立新★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2.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 聊城)

0 引言

阎莉,教授,主任医师,1942年生于沈阳,1966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1966年至今工作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受天津中医药大学委派在泰国从事针灸临床、教学10余年,编有《临证配穴》于泰国出版。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1],服用降压药对患者有着不可逆转的肝肾损伤及其他毒副作用,运用中医药进行高血压病的治疗已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阎莉教授对高血压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并在临床屡获速效。具体介绍于下。

中医并无单纯高血压的概念,但根据高血压病人多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的的临床表现特点,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丹溪心法》中有“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景岳全书》中记载“无虚不做眩”,高血压病分虚实,阎莉教授认为高血压发病机制为五脏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协调平衡关系破坏,导致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虚者多有肝肾阴虚、肾精不足、脾气亏损、肾阳失煦等,而实者则有肝火、痰浊、瘀血、气滞等病理因素的失调,严重者可发展为气血逆乱。而风、火、痰、瘀、虚的复杂病理变化,气血逆乱致使人体血压升高,从而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因此浊邪( 痰浊、瘀浊) 内阻、肝阳上亢是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高血压病的关键病机。针对这一病机,确立了疏通脏腑,调和阴阳,补益肝肾的治则,采用芒针针刺中脘穴以理气和胃、升清降浊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型加刺上脘以平抑肝阳。

1 芒针操作方法

选取中脘穴进行芒针操作,以0.30×100mm一次性毫针采用双手进针,进针破皮后施行捻转手法继续向深处进针,轻捻缓进,缓慢刺入3-4寸,得气后行呼吸泻法1分钟,以患者感应针感趋趋下行至小腹为宜。中脘为胃经之募穴,故刺之可调理脾胃,健脾化湿,理气降逆,同时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刺之可升清降浊,发挥降压作用。阎莉教授认为中脘为八会穴之腑会,精气汇聚之处,内藏脏腑精气,是精气之枢纽,针刺中脘意在打通枢纽,布散脏腑精气,调气活血,使得脏腑积聚之气得以布散至腠理、经络,脏腑气机调畅。同时中脘又为阳明胃经经气汇聚之募穴,泻之可理气和胃,清泻浊邪,另外,通过针刺腹部穴位可刺激腹壁肌,有效降低腹内压,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肝阳上亢型:针刺上脘,对上脘穴进行芒针操作,以0.30×100mm一次性毫针进针,进针破皮后施行捻转手法继续进针刺入3-4寸,得气后行呼吸泻法1分钟,以感应针感趋趋下行至脐下为宜。上脘行针后以上述操作方法针刺中脘。《针灸甲乙经》:“头眩痛,身热,汗不出,上脘主之。”[2]上脘为任脉腧穴,上脘是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的交会穴,性善降泄,可降逆镇惊,是芒针疗法重用配穴,阎莉教授认为上脘为上焦精气汇聚之处,泻之可平抑肝阳,镇惊息风,与中脘同用可共奏平复气血逆乱之功。

2 典型病案

病案一 王某,男,56岁,201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以“头晕间作10余年,加重3天。”为主诉前来就诊。既往高血压及眩晕病史10余年,眩晕1月数发不等,发则头晕眼花,如立舟车,耳鸣如蝉,须闭目仰卧,偶有头痛,平素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62.5mg Qd,血压控制在135/90mmHg左右,今日自测血压150/100左右。刻下诊:头晕,无头痛,耳鸣如蝉,胃部不适,恶心欲呕,食纳减退,寐欠安,大便不成形,每日一行,小便尚可,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测得血压202/119mmHg。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痰湿中阻,治以升清降浊,健脾和胃。取穴中脘,采用0.30X100mm芒针徐徐进针深刺75-90mm,行呼吸泻法,不留针,针刺后复测血压167/103mmHg,患者自诉头晕明显减轻,之后又隔日一次治疗7次,随访至今未诉明显头晕,现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

病案二 云某,男,36岁,2018年6月8日初诊。患者以“头晕头痛伴耳鸣间作8年余,加重7天。”为主诉前来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70/100mmHg,平素口服替米沙坦片40mg Qd,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近7天因家庭矛盾而出现头晕头痛加重,平时急躁易怒,刻下诊:头晕,头目胀痛,耳鸣如蝉,腹胀,食纳减退,少寐多梦,口苦,大便不成形,小便尚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测得血压145/101mmHg。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取穴上脘、中脘,采用0.30X100mm芒针深刺75-90mm,行呼吸泻法,不留针,针刺后复测血压135/95mmHg,患者自诉头晕头痛明显减轻,第二天电话随访得知夜晚睡眠明显改善,之后又隔日一次治疗5次,随访至今诉头晕头痛、口苦消失,纳可,寐安,现继续口服降压药同前,血压控制在135/90mmHg左右。

3 小结

芒针源于九针中的“长针”,具有“刺长而深、直达病所”的特点,《灵枢·官针》强调“病在中者, 取以长针”, 所谓“中者”, 乃病位较深之意。阎莉教授继承沈氏芒针的针灸学术经验,认为穴位深处蕴藏精气,通过芒针针刺可行腧穴深部之精气,使其布散,并根据芒针“疏弹趋动,技巧术行”的特点,突破毫针不能深刺的局限性,发挥其打通枢纽的功效,通过直接刺激脏腑器官病灶周围,从而加强加快了针刺得气,气速至而速效,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采取上脘、中脘二穴进行芒针针刺,疏利三焦气机,布散脏腑精气,以达到平抑肝阳,健脾化湿,升清降浊的目的。通过针刺中脘、上脘,将中焦积聚之气血布散至经络、肌腠,循环于脏腑,使中焦郁积之气得以疏散,脏腑气机调畅。芒针治疗不但重视解决局部病变,更重视解决疾病的关键,即调气活血、平衡阴阳,“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滞”,通过芒针针刺可以打通枢纽,使藏在腧穴深处的精气得以布散,气血运行通畅,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功能获得协调和维持相对平衡。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用药得当,通常是可以控制的,但长期服药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3]芒针疗法因取穴少而精,针刺深而效力专,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见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气中脘脏腑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脏腑疏通术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