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PICC依从性与并发症的影响评价

2020-12-23杜延会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全程化专科依从性

杜延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六O医院肿瘤血液科,山东 淄博 255300)

静疗专科PICC置管可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容易降低患者的依从性,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一系列负面情绪[1]。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11月的70例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PICC依从性与并发症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11月的70例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年龄21-71岁均(42.68±3.21)岁。男22例,女13例。对照组年龄23-72岁均(42.21±3.79)岁。男23例,女12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开展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 ( 1)健康教育,对静疗专科PICC置管知识进行介绍,加强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促使患者了解静疗专科PICC置管必要性和预后,消除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对静疗专科PICC置管的恐惧[1-2]。(2) 对每位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开展心理疏导,使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能够了解自己的疾病。(3)向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家属传授疾病知识,使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家属能够了解静疗专科PICC置管的知识,并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用药监督等,使其感受到家庭温暖。(4)饮食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合理指导,一般应根据低脂肪食物,引导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蔬菜,保证摄入充足营养[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度;静疗专科PICC置管知识认知水平、PICC依从性;护理前后心理积分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S P S S 17 . 0 软 件,t、x2分 析 用 于 数 据 处 理;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满意度

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达到了100%,对照组仅有80%,P<0.05。

2.2 心理积分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

护理前两组心理积分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接近,P>0.05;护理后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心理积分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护理之前,对照组焦虑心理积分、抑郁心理积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5.21±5.21分、62.91±4.31分、54.01±3.81分,护理之后对照组焦虑心理积分、抑郁心理积分、生活质量分别是37.21±1.21分、34.12±4.11分、76.68±2.79分。护理之前,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焦虑心理积分、抑郁心理积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5.25±5.25分、62.91±4.21分、54.01±3.21分,护理之后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焦虑心理积分、抑郁心理积分、生活质量分别是21.12±2.14分、23.11±3.11分、94.01±2.21分。

2.3 静疗专科PICC置管知识认知水平、PICC依从性

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静疗专科PICC置管知识认知水平、PICC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静疗专科PICC置管知识认知水平、PICC依从性分别是94.71±2.25分和95.21±2.11分。

2.4 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P<0.05。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对照组出现了8例。

3 讨 论

随着生物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大[3-4]。其中,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对于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有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建立克服疾病的自信心,进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改善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的心理积分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5]。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开展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组满意度、心理积分和生活质量相关情况、静疗专科PICC置管知识认知水平、PICC依从性、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静疗专科PICC置管患者实施静疗专科全程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全程化专科依从性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