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茶文化看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创新策略
2020-12-23郑惠匀
郑惠匀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党员发展和管理必须跟上时代潮流,积极应对新的形势,积极完成新任务,为此必须对高校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而我国是一个有着也悠久茶文化的国家,在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以及管理上,可以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多方面创新此项工作,以促进学生党员素质提升,从而储备更多高水平的学生党员。
1 茶文化核心
虽然,世界上不仅仅只有中国具备茶文化,但是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是独一无二。中国茶文化非常丰富,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有关于茶的舞蹈和歌曲,还有关于茶的诗词,更有茶艺和茶道,在我国茶文化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融汇儒道佛等各家的优秀思想,突出体现我国传统的优良礼仪、良好道德、高尚情操的核心思想,最终凝聚成中华茶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培养我国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以及爱国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茶文化精神可以从各个研究者的结论中看出,其中针对庄晚芳先生所讲述的中国茶道精神,研究者将其概括成“廉、和、美、敬”;对于张天幅先生茶道精神的评价则是,“俭、清、和、静”;另外,还有研究者觉得,茶文化的中心就是“和、静、怡、真”。综合去看,“和”最为主要。在台湾的中华茶艺协会中,提出了茶艺的精神为“清、敬、怡、真”,其中“怡”的解释也是“和”。通过这些就能看出,中国优秀的茶文化核心要点就是“和”,整体寓意着和解、和谐、和平共处、和颜悦色等等。在中国茶文化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突出体现为中庸之道,也有“和”的意思,在儒家思想中,讲究“持重”能“和”,也就是说,人们的自我关系中,应当有一些克制;而与他人的交往中,一定要遵照“礼为用、和为贵”的原则。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可以代表着中华民族本质与精髓。在茶文化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2 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的现状
2.1 缺乏明确的入党动机
部分学生在没有完全了解党员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也不知道当的方针与宗旨的状态下,只是跟随其他同学的脚步,盲目地入党。他们在入党之后,也没有将自己是一名党员的身份放在心上,思想进步比较缓慢。并且,事实上很多学生入党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还有一些是为了在将来获得更好的岗位条件。这种情况下,学生党员不能很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以及义务。因此,不利于高校党员健康发展,管理质量不高,不利于在院校内传播与落实。
2.2 必须面对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
最近几年,我国的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有着非常大的进步,高校得以广泛运用“互联网+”,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完善,进而出现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社会氛围。这种情况对于高校学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拜金意识,形成了无序创业、激情赚钱的浮躁情绪,在入党的动机上,表现出一些偏差,一方面有功利心的促使,另一方面也有荣誉心的促使,但是缺少一份为其他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上,不能平心静气地进行。
2.3 受到学校制度的限制
高校学生在最后一年的时候需要进行岗位实习,在校时间比较短,这就使得学生党员的发展以及管理的时间相对减少。在大一的时候,学生是党员积极分子,大二的时候可能成为预备党员,大三时才能成为正式党员,而大四的时候就要走出校门寻找工作或者实习岗位,这样接受党员管理的时间比较少。学校学生党员发展情况表现为,发展一批又送走一批,接受管理时间短,不利于其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
3 加强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3.1 为党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在我国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的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加强学生党员的发展与管理,才能紧紧地跟上新时代党建工作脚步,并立足学生群体,符合大学生身心的发展特征,进而构建成以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为中心的服务综合体系,督促学生党员发展,规避学生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缺少评价和监管,规避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党员积极发展和健康发展。另外,创新之后,更能强调学生们入党的动机,促使其以正确动机入党,并在入党后明确党的责任与义务。对学生党员的发展与管理进行创新,还能更好地落实服务学生党员的工作,从而将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综合地评价学生,全面监督学生,以对学生党员的思想以及言行进行约束,促使他们综合素质提升。
3.2 促进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升
针对学生党员的发展以及管理进行创新,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管理老师可以从综合评价中及时地了解学生党员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进而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党建模式,优化学生党员发展,为学生党员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另外,创新之后,学生党员接受到更多思想上的教育,内心更加平静,不良思想得以改变,可以静心地在学习和生活上努力,而不是浮躁地只想着怎样走向社会,进而形成了健康的学习态度。
4 以茶文化角度,创新学生党员的发展以及管理
4.1 以茶文化中礼仪思想为基础,为学生党员构建和谐相处氛围
在我国茶文化中,茶道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拜师和结婚的时候,都要为师傅和长辈敬茶,以表敬意,表现出尊师重道以及和谐相处的美化愿望。茶道礼仪引导人们之间要融洽的沟通,这就为当前学生党员管理提供创新的切入点。当代的学生之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着很强的个性,这就为学生党员管理埋下隐患,可能会出现分歧以及摩擦,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就会用消极沉默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就容易导致与他人关系的进一步紧张以及不和谐。如果从茶文化中礼仪思想出发,则可以在思想教育中渗透和谐、谦逊、沟通的思想,引导学生党员遇到问题要沟通,积极地处理问题,要有容人之心,看到其他学生的相处。例如,组织一些国学选修课、组织品茶活动等,渗透茶文化中“礼为用、和为贵”的思想。以此为基础,可以在学生党员之中形成和谐相处、积极沟通的氛围。
4.2 积极宣传茶文化,促使学生党员道德修养提升
在茶文化中,淡泊名利是典型。我国古时代文人雅士或者国家官员之间,都会以茶叶作为礼物相互赠送,表现出友好相待的态度。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这样的观点:茶代表着天地灵气的汇集,人则是宇宙中的精灵。茶品格特点为追求本源、返璞归真,这同人性中的清净、淡雅、质朴类似。茶道和禅宗相互结合出现“茶禅一味”,禅学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关注自我领悟和心胸豁达。高校的学生党员也一定要吸收到茶文化所蕴含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多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多一些真诚;面对诱惑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必须坚持原则;吸收茶文化的自身领悟精神,重视素质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时管理教师一定要在发展党员的时候,尤其是发展预备党员的时候,明确清晰地告诉学生,党员应当肩负的责任以及履行的义务。而在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管理教师要能将茶文化里面所蕴含的“静思悟省”思想,传授给学生们,高度渗透,强化宣传,运用启示法或者案例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强调自我学习,让自我学习成为常态化。在党支部的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三会一课”的制度,从茶文化着手,确定会议的主题,然后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借此机会进行自我批评和批评,全面落实党组织内部评价制度,进而促进党组织生活效果提升。
4.3 依托典型茶文化,强化学生党员的爱国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所以茶文化流传的时间非常久远,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茶文化有着很强的兼容性,不但包含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还有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同时包括佛家“普度众生”的思想,凝聚了我国众多文化的精髓,体现出我国古典的哲学精髓。在学习和发展茶文化的时,就是继承以及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借此开展学生党员管理,可以有效地强化他们的爱国精神。学校党支部在考察学生入党动机的时候,可以从茶文化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学生的入党动机,并抓住各种机会,端正他们入党动机,必须促使学生懂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爱国、爱党、爱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己加分,也不是为以后的工作,更不是为获得荣誉,这种功力思想不正确。针对学生党员的发展以及管理,必须培养他们的党员先进性以及纯洁性,让学生党员懂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入党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存的学生,一定要限期改正,如不改正则将其除名或者脱离党籍。
4.4 基于茶文化的活动,推动学生党员的协调合作管理
学生校外实习的时候,他们处于流动的状态,具有一定分散性,这就给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可以引用茶文化,组织品茶、茶道、茶艺交流活动,让校内校外的学生党员相互沟通,并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学生党员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活动结束的时候,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侧面调查学生党员的心理情况,如果发现“高危”情况的党员,就要从茶文化角度渗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端正态度,从而促使他们长期保持着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以及管理中,要以茶文化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创新,首先以茶文化中礼仪思想为基础,为学生党员构建和谐相处氛围;其次,积极宣传茶文化,促使学生党员道德修养提升;再次,依托典型茶文化,强化学生党员的爱国精神;最后,基于茶文化的活动,推动学生党员的协调合作管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管理质量,促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