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2020-12-23张志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三农共青团

任 琪,张志平, 张 璐

(安徽农业大学 团委,安徽 合肥 23003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和战略安排[1]。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然而,作为培养输送“三农”人才的重要单位——高等农业院校,很多学生学农但是并不愿意事农,不愿意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2019年3月,团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要求广大基层团组织发挥自身能动性,聚焦团的主责主业,以服务、凝聚、培养青年人才为切入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2]。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提高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1 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1.1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需要

从现实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导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所需人才匮乏。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含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比高达92.61%,这其中有6.55%的劳动力未接受过文化教育,高中(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业劳动力人口也仅占比7.39%[3]。现阶段,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虽然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但是相比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文化素质仍然偏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中,人才需求迫在眉睫,不管是打造兴旺的农业产业,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发展和谐的乡村文明,构建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实现共同富裕,人才是关键。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围绕人才培养中心,服务立德树人大局,聚焦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培育“一懂两爱”“三农”科技人才。

1.2 高等农业高校办学育人的使命需要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高等农业院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的切实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办学使命的同时,更要把握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4]这一根本问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高等农业院校神圣的办学育人使命,更是贯彻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具体实践。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育人的光荣职责中积极作为,勇挑重担。

1.3 深化共青团改革的需要

当前正值共青团改革攻坚,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牢记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真正成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群众组织。要秉承“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决策部署,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关注社会发展所需,回应学生诉求,寻找工作切入点,找准关键点、抓住结合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三农”人才培养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彰显共青团工作的价值。因此,推动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有效途径,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也对深化共青团改革,切实提升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4 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关键。“产业兴旺”切实要求广大青年有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播科技兴农之火,创农村发展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只有这样,我国才能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补齐农村单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坚定学农爱农事农的信心和决心,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本领和能力,是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2 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

2.1 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育人体系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责主业就是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子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牢记“三农”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实现青春梦想、贡献青春力量是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首先要在青年学生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要持续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抓住新生入学第一课,邀请三农专家、农业农村致富典型等讲述“三农”内涵及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三农”,埋下“三农”种子。其次,要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通过青马班、团校、主题团日等团学工作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校史校情教育。

2.2 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育人体系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5]。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突出文艺活动的主题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用时尚、情感、艺术的元素、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要打造“农”字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安徽农业大学团委打造了神农大讲堂、农耕文化节、“爱农杯”“兴农杯”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突出农味、体现农趣、培养农情、激励农志,深受广大安农学子的喜爱,有效激发了学生从事“三农”热情。

2.3 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育人工作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砥砺品质、成长成才。一是赛训结合“双创”育人,提升学生服务“三农”能力。高等农业院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组织,创客空间的建设、创业团队的孵化等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围绕农业、围绕专业做创业,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切实在实践中提高服务三农的本领和能力。二是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投入“三农”实践。通过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服务乡村的具体实践,在实践中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了解农情,从而理性客观地看待自身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所担负的时代使命。三是进一步推进学校共青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杠杆引导作用,将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纳入到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确保学生真正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

2.4 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育人体系

安徽农业大学团委在学生实习点和学生创业团队中,设置临时团支部,切实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注重加强团员的先进性教育,重点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将理想信念坚定,积极投身乡村实践的学生作为优先推优的条件之一。针对团学干部,要弛而不息地抓作风建设,引导他们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带头行动、带头作为。

2.5 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育人体系

服务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首先,共青团组织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所思、所想、所虑,及时答疑解惑。同时,还可根据学生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升学生的“三农”情和爱国志。其次,共青团组织要当好桥梁和纽带,倾听学子的诉求,做好青年学子的权益维护工作。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业、成长、情感、就业创业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身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干部要争做青年学生的贴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通过有效的服务提升引领的效能,从而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三农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