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业水旱灾害主观因素及对策建议

2020-10-29汤文成江旭聪胡月英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况表灌溉面积安徽省

汤文成,江旭聪,胡月英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发生非常频繁,对安徽省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安徽省因其环境影响,农业灾害多发易发,农业生产常受影响,其中对安徽省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水旱灾害[1]。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灾害大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高于南部,平原中河道排水不畅易发生水灾[2]。农村由于耕地面积广阔,水旱灾害成灾面积广且连续性分布[3]。同时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洪涝受灾面积 929 千公顷,成灾千公顷,绝收 204千公顷,死亡 11 人,倒塌房屋 3.47 万间,损失 65.7 亿元。平均每年受旱面积1333 千公顷,受灾 338千公顷,成灾 151千公顷,损失 4.4 亿元[4]。在水旱灾害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分析水旱灾害严重的因素并提出治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1 安徽省水旱灾害影响因素

1.1 水库建设

表1 安徽省水库建设情况表

水库对于防洪抗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对表1的分析得出安徽省到2018年建成水库数量6063座,相对于991年增加了1527座,水库增长率为33%。说明安徽省在目前的水利设施已经有了一定的的基础,整体分析从1991~2010年的20年间的水库数量得出,水库数量只增长了8.6%,1991~2018年整体建设中水库建设数量还出现了下降。而到2018年水库总库容仅为203.76亿立方米,总库容也出现了下降,说明安徽省对于水利建设重视时间较晚,水利建设的质量有待提高。继续分析中国水利部发布的水旱灾害公报提取出安徽省近年来水库由于洪涝灾害损毁的水库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安徽省洪涝灾害损毁水库情况表

结果显示,2006~2018年间只有2013、2014年安徽省未发生水库损毁的情况,对比这两年安徽省水灾情况分析得出,这是由于这两年安徽省基本没有发生成规模的洪涝灾害,大中型水库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毁数量累计达到34座,小型水库损毁累计达到1292座,2007、2008、2016年损毁数均超过200座,综上可知安徽省水库建设在抗损毁的建设质量上有待提升,这也可能是造成安徽省水库总容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水库对规模不大的洪涝灾害和小规模干旱有着一定的抗灾作用,但对大规模防汛抗旱的压力下抗压能力较弱。在安徽省水库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不是很完善,对于法规政策来说仅仅只是制定下来,不容易施行,而且政策和法规无法得到长期坚持执行难度非常大。而每当政权交替时,新领导为了出政绩,往往比较重视新的水利设施和水库建设,但是对已建成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往往给忽略掉。落后的水库设施无法维修,工程设施陈旧,无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1.2 除涝面积

表3 安徽省除涝面积情况表

通过表3的除涝面积得出,从1991年开始至今除涝面积变化不大,每年保持稳定少量增长,面积一直维持在2000千公顷左右,但是安徽省每年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并不稳定,但是结合表1中的水灾情况我们得出,安徽省就算在1991年发生最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到5024千公顷时,安徽省1992~1994年年除涝面积为1979千公顷、1994千公顷、2020千公顷,2003年受灾面积达到2415千公顷时,安徽省2004、2005、2006年的除涝面积为2219千公顷、2210千公顷和2194千公顷,在三年内年达到除涝标准的耕地面积变化也不大,再相比其他年份,得出无论安徽省洪涝灾害有多严重,在三年之内安徽省的除涝面积虽然增长但是还是基本保持不变,正常来说发生洪涝灾害后政府应该非常重视防灾,从而大规模兴修除涝工程或配套排涝设施,但是我们通过每次洪涝灾害发生后的数据看出洪涝灾害发生后三年的除涝面积增长情况并没有显示出安徽省重点治理易涝耕地的决心,也说明安徽省并没有在水灾结束后的几年中大规模兴修治涝工程或大规模安装排涝机械,显示出安徽省也没有重视安徽省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不稳定的情况,这也是安徽省洪涝灾害成灾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1.3 有效灌溉面积

由表4可知,1991年有效灌溉面积为2719千公顷,2018年的有效灌溉面积为4538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1818千公顷,增长率为66%,从增长率来看安徽省有效灌溉面积较高,但是相对于2018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而言,有效灌溉面积缺口依然较大,安徽省201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771千公顷,而安徽省历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不大。截至2018年安徽省有效灌溉面积仍然较低,在旱灾年份农作物生产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灌溉,受灾农作物容易受到影响,这也是安徽省旱灾成灾率较高的因素之一。

表4 安徽省有效灌溉面积情况表

1.4 水土流失治理

表5 安徽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情况表

由表5可得,安徽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从1998~2018年并不是保持逐年增长,而是总体增长存在波动的情况,1998年安徽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72千公顷,2018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相比1998年的30年间的年治理面积只增加了317千公顷。例如,安徽省2018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1989.18千公顷,但是水土流失面积仍然达到1231.3千公顷,说明安徽省一直到2018年水土流失仍然很严重,水土流失会造成农田的生产力下降,并且水土流失会让沙土堆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容易造成汛期河流吞吐量下降、排水困难,使洪涝灾害在汛期极易发生,而对于湖泊来说,会降低其对水资源的调节问题以及蓄水能力,造成汛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非汛期和旱年水资源不足的情况,可见安徽省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上远远不够,这也是安徽省水旱灾害灾情较重的原因之一。

2 对策与建议

2.1 大力建设和修复水库

分调研全省实际状况,利用地形地理地貌特征,在适合和必须修建水库水利设施的地区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对于正在建设中的水库水利工程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尤其要注意过程监管,应充分利用当地监管机构,从工程建设中的例如设计、监理、材料采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大对水利设施后续维护管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水利渠道建设基金,由安徽省单位,行业和协会筹集资金建设和修复水利设施,政府根据其建设和修复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这样就提高了了动员全省参与水利的建设和维修的积极性。

2.2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由于建设点较多,建设面广,建设和维修难度较大,虽然建设投资小但是投资面太大,只靠政府来维持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农田在水旱灾害发生时得到快速排涝和得到有效的灌溉,快速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和除涝面积,建议让市场经济参与进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让社会投资者积极参与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投资的积极性;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积极的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样可以增加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总量,可以进一步完善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3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追求农业高产量从而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上,扩大耕地面积,必然需要占用其他功能的土地。这主要体现在占用林地、围湖造田和围滩造田三个方面。长期看来对水旱灾害的防灾减损无疑是不利的。那么就需要对不利于耕作的区域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退耕还河等措施来压缩农业用地。保证安徽省尤其是西部南部山区的植被覆盖。严格筛查山区,河道和湖泊的耕地,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也在侧面保证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压力的减轻。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的水库建设、除涝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四个方面分析安徽省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在安徽省水利设施建设上存在水利设施建设速度慢,水利设施建设质量不高,水库容量不高。造成水库蓄洪能力不强,蓄水量较低,容易造成洪灾严重无法蓄洪,水利设施容易被破坏,旱灾农作物无法获取足够水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除涝设施建设反应慢,没有积极吸取教训,农田除涝能力不强。有效灌溉面积方面,有效灌溉率较低,旱灾年份农作物无法得到有效的灌溉。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流失差距较大。安徽省必须从水库建设和修复、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入手来减轻水旱灾害带来的影响。

猜你喜欢

情况表灌溉面积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元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2017年注销、合并的保险企业情况表
2017年新设保险机构情况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