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的重要性
2020-12-23许汇娟
许汇娟
(广州市南方医院血液科,广东 广州 510515)
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产生严重影响。白血病确诊后,患者精神易处于崩溃阶段,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紧张等,从而使得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出现改变,导致内分泌、神经功能出现紊乱,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治疗[1]。因此,在白血病化疗治疗中,配合心理护理非常关键。本次针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3月~2019年6月抽取66例本院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3例。对照组:女13例、男20例,年龄20~46岁,平均(32.57±5.97)岁。实验组:女14例、男19例,年龄20~47岁,平均(33.05±6.12)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1)化疗前护理:化疗前重视情感沟通,了解与评估患者心理问题,多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让其感到温暖,提高其治疗信心。最大程度地了解患者性格差异,对于外向患者来讲,可用公开性的护理措施在适当的时机下,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情;对于内心患者,可通过心理暗示法,给予有效的心理沟通,做好保密工作,改善心理护理。(2)化疗中护理:在化疗中,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多体贴、关心患者,正确引导患者,改善消极心态。用温柔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提高心理准备及治疗配合度。同时,分享治疗成功案例,鼓励与激发患者求生欲望,寻找家庭、社会的支持,关心患者,给予鼓励患者,从社会、家庭等方面让患者感到温暖,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3)化疗后护理:化疗后,建立社会支持网,鼓励与支持患者,用亲情的行为对了解患者内心活动,关心患者,提高治疗信心,让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与免疫功能,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分析指标
对比焦虑与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采用SAS、SDS量表评价,SAS标准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分数越低越好[2]。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分别(45.24±1.25)分、(50.57±0.89)分、(92.57±1.38)分;对照组焦虑与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53.75±2.05)分、(56.87±1.33)分、(84.15±1.99)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患者确诊为白血病时,内心易出现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此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影响预后效果。而当白血病患格里出现不良心理时,对疾病的发生、变异、转归等均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不良心理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机体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讲,不良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会对免疫功能、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白血病化疗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对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机制。
在化疗前开展积极地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克服不良心理,改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可以正确、积极面对疾病。在化疗中给予心理安抚护理,在心理支持与鼓励下,消除治疗恐惧心理,提高治疗信心,让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疗效。在化疗后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稳定其情绪,感受到温暖,提高治疗信心与病魔做斗争的心理,发挥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3]。结合化疗前、中、后护理,提高治疗疗效与预后效果,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时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