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就业毕业生迎来政策 “大礼包”

2020-12-23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大礼包毕业生岗位

文/ 林萍姗

8 月31 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发布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招聘延期、求职受阻,部分毕业生还未落实工作等情况,开展政策援助,重点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通知》的服务对象为2020 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9 月15 日至12 月31 日,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使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服务支持,着力提升就业能力,充分激发创业活力,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放开登记渠道开展专项摸排

《通知》提出县级及以上人社部门要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将本地户籍与外地前来求职的毕业生全面纳入。做好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信息交接,放开线上线下各类登记服务渠道,开设本地求职热线,公开服务机构联系方式,开展基层摸排,对辖区内未就业毕业生应登尽登。对登记毕业生逐一联系,摸清基本信息、就业需求、就业状况,形成实名数据库,动态更新帮扶就业情况。

常态化专项招聘提供不断线服务

《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对未就业毕业生指定专人服务,发放政策服务清单,推送针对性岗位信息,动员参加见习培训,对有特殊困难的,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各级各类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广泛搜集岗位信息,在相关网站开设毕业生招聘专区专栏,创新“直播带岗”“隔空送岗”等模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地市以上城市每月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每周举办一次专场招聘。设立就业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推进档案转递、组织关系转接、落户等“一站式”办理,推动高校毕业生入职体检结果互认,最大限度减少重复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本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临时性住房安置或补贴。

推进创业培训倾斜服务资源

推进创业培训广覆盖,对创业毕业生普遍提供创办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增设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领域课程,提升培训针对性。倾斜创业服务资源,推荐适合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创业项目,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条龙” 服务。优先安排经营场所,政府投资开发的各类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毕业生提供,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加强创业资金保障,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缓解融资压力。

开展职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开展针对性职业指导,增强求职能力,推出公开课、直播课,为毕业生提供丰富多元的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技巧等指导。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提升实践能力,募集一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等见习岗位,增加管理、技术、科研类岗位比例,密集举办见习对接活动,让有需求的毕业生都能获得见习机会。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培训,提高技术技能,对接产业发展和就业急需,扩大专项能力培训,着力拓展新职业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应培尽培,支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所需资金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中列支。

制定求职计划加大困难帮扶

明确帮扶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和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开展专项帮扶。实施定制服务、优先服务,逐一制定求职计划,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对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按规定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离校后无法正常还本付息的,可按规定延后还款期限。

规范协议签订保护就业权益

规范就业协议签订,高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约,或劝说虚假签约,用人单位不得出具虚假用人证明,不得随意毁约,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参与签订不实就业协议。规范招聘市场秩序,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滥用试用期、拖欠试用期工资、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等行为。公布维权渠道,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链接1——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主要阻碍

为了解当下应届未就业毕业生遇到的实际困难,记者展开了调查。由调查结果可知,专业技能不够强硬、专业领域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毕业生客观条件缺陷、缺乏正确定位等是阻碍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小乔: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经济形势一直不好,企业对员工的取舍更加慎重,对新职工的要求较往年更高,初入职场找工作真的很困难,虽然我是研究生学历,但仍没有通过大厂的校招。我喜欢考证和学习新鲜事物,但是证虽多,没有在我的专业领域上有特别突出的成绩,没有强大的竞争力,不容易在人才之中脱颖而出。如果能给予过去的自己一些建议,我一定会说:术业有专攻,要及时做好职业规划,不要‘多面撒网’,企业要的是专业技能人才,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够不够资格被录用!”

张林:

“我学的是心理学,这个专业在就业时比较尴尬,社会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远远不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加上疫情的影响,上半年许多线下招聘会都取消了,我们的求职渠道受限,我和我的同学目前仍待业。”

陈明:

“我出身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没有能力为我提供就业渠道及其他方面的就业帮助。我虽然在校成绩不错,但是在求职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许多企业得知我有听力障碍后,纷纷表示不能接受。有时在招聘网站上投了简历,对方打来电话,我不便与之有效沟通,也加剧了我的求职困境。我的听力缺陷对有些岗位而言没有影响,但是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看我,这使我失去很多不错的机会。”

林朝:

“我是一家公司的HR,我为求职的部分大学毕业生感到担忧,他们确实是抱着诚意来应聘的,但是没有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期望薪资之间的差距。我们公司要招电气化操作工,遇到大学生应聘开口就要月薪七千元的情况,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可能都不敢这么笃定自己有这个条件开价七千元。大把公司要应届生,应届生过不了面试这关,只能说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自知之明,眼高手低,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再充足的工作岗位都实现不了就业;二是公司瞧不上应聘者的能力水平。而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毕业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市场上总是不缺出价者,没人出价只能说明在用人单位眼里应聘者不值钱。”

链接2——未就业毕业生对《通知》的看法

随着《通知》发布,许多未就业毕业生及社会人士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强有力的支持;二是表示担忧,认为自己的名字上了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既尴尬又削弱了士气;三是对《通知》提出了更完善的建议,希望未就业毕业生得到更好的帮扶。

林岚:

“看到国家出台这些帮扶政策,我真的很开心,国家开始关注我们未就业毕业生群体了,这些政策如果真的落实了,可能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帮助。”

颖子:

“这个《通知》太好了,终于关注到未就业青年了。不能只是考核而没有帮扶。还要监管职前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林志:

“《通知》的举措都不错,希望建立实名清单,解决实际困难,而不只是做报表搞形式。不过我认为:增加就业岗位才能真正地解决就业问题!”

刘欣:

“我去年毕业于‘二流大学’,现在每个月工资两万三千元左右,刚刚毕业的半年到处碰钉子、到处吃灰,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很值得。如果没有经历些挫折,可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合适的定位,找到满意的工作。”

芳芳:

“看到《通知》正式下达,我在心里隐隐的担忧学校又要天天给我们打电话了。据我了解,身边未就业的同学,很多都在准备考试,并不是真的那么迫切地要马上就业:有些同学正准备二战考研;有些同学正准备事业单位考试;有些同学准备公务员考试;有些同学甚至打算创业……我们不希望学校时不时打电话催我们就业,真的很影响心情。一想到我踏实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时候接到这种电话,甚至电话那头说我可能考不上,我就很生气。”

陈鑫:

“《通知》的初衷或许是真的想为我们解决困境,但总觉得上了名单会有点丢人。即使我没就业,也不想登上名单。况且,并非每一个未就业的毕业生都需要帮助。我认为可以先了解下哪些未就业毕业生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且他们需要怎样的帮助才是最有效的,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至于不需要帮助的毕业生,不要占用人力、物力、财力,这样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高校追求的是填满就业名额,毕业生要的是就业质量,不妨给毕业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更好的选择。盲目帮扶可能导致结果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使情况失控。”

蓝天:

“我建议国家政策中严禁高校强制让未就业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禁止学校无休止地督促学生签订灵活就业合同,违者重罚! ”

陈全:

“虽然《通知》建议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但部分高校可能为了提升‘就业率’,想方设法让本校未就业毕业生上不了名单,相关部门一定要把工作做实,不能让高校上报虚假就业信息。”

陈佳:

“能不能明确地建立国外硕士毕业生应届生资格资质体系?事业单位统一认定曾经有过社保缴纳的都为非应届毕业生。请国家重视!”

张明明:

“我的建议是:保护毕业生的就业权益,规范就业协议签订,规范招聘市场秩序,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王方:

“我认为在帮扶未就业毕业生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关注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毕业生的流向。每年都有许多高材生去国外发展,如何对这类毕业生实施政策倾斜,吸引他们留在国内,在各自的行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可能是国家今后可以好好考虑和完善的方面。”

猜你喜欢

大礼包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老爸的“大礼包”
爱心速递“大礼包”
你集星座卡,我送大礼包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来自动物的大礼包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