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者
2020-12-22郁喆隽
郁喆隽
依稀记得那始于一句尴尬的问候。按照如今时髦的说法,也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尬聊”。
二月中旬在意大利南部的某个城市,并不是什么旅游旺季。逛了一天的博物馆之后,已经精疲力竭。彼时华灯初上,我只想快點吃顿饭,然后回旅店休息,于是随意走进了一家街边小餐馆。
一位中年侍者迎上来,他一身白色制服,戴着一个黑色领结。他用意大利语问候了一句“晚上好”。随后的一长串连珠炮般的话,我一句都没有听懂。等他说完,我只能简单回了一句“晚上好”。对方似乎也察觉了,我的意大利语仅限于打招呼,于是切换到英语,把我引到桌前,送上了菜单。
我仔细端详菜单不到两分钟,那位侍者从旁边一桌折返过来。他微笑着,用带着浓重意大利南部口音的英语疙疙瘩瘩地问道:从哪里来的?韩国、日本,还是中国?我简单回答说,中国。于是他又开起了连珠炮,用他非常蹩脚的英语介绍起这家餐馆,我大致只听懂了五成。紧接着,他整了整自己的制服和领结,开始神采飞扬地总结亚洲游客喜欢他们家的什么菜,以及他对我个人的推荐。在差不多十分钟时间里,我除了简单说“是”和“不是”,几乎插不上一句完整话。他的英语经常卡壳,于是就用意大利语单词来凑。就这样在似懂非懂之间,菜点好了。随后每上一道菜,他都先让我独自尝几口,然后必定回来问一句:“味道怎么样?”因为饿坏了,我用风卷残云的速度吃掉了所有食物……这位侍者又不遗余力地强烈推荐了他们家的一道甜点“粑粑”——用朗姆酒糖浆浸透的面包。尝了一口觉得精神一振,果然与众不同。结账时,他又见缝插针说了几句他以往的经历,当水手环球航行云云……
不知为何,饭后倦意全消。走进那家餐馆时,我“期待”的是旅游区的客套招待,点菜时觉得那是一位“自来熟”的“油腻”大叔,吃完饭后才发现,我都错了。像很多现代人一样,我习惯于把别人看作具有某些功能的身份,而忘记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反过来,那位侍者并没有把我仅仅看作是一个游客。他把我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看。他想和我交流,即使那始于尬聊。我在他身上不仅看到了侍者的职业尊严,也看到了一个人的神采和热情。
下次去之前,我可要好好先学一下意大利语了。
(摘自《书城》2020年第1期,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