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无人机航测的煤矸石山治理BIM正向设计

2020-12-22陈凤阁

煤炭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煤矸石曲面边坡

陈凤阁

(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131)

长期的煤炭开采会造成煤矸石大量排放,往往以“煤矸石山”的形态分布于我国各大主要煤炭开采矿区[1]。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了各种环保政策文件,煤矸石山治理迫在眉睫。目前,煤矸石山治理设计主要采用“人工测图+CAD设计图”的方式,效率极低。矸石山灭火防复燃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传统的图纸和文字说明很难表述清楚,导致设计意图不明,需要设计人员常驻现场指导施工。随着无人机航测技术与BIM技术的日趋成熟,为煤矸石治理设计提供了新方法。无人机航测具有获取数据便捷、数据生产成本低等优点[2],能得到完整的三维地形数据[3];BIM技术具有三维的可视化设计、准确的工程量统计、科学的模拟计算等特点[4]。针对目前煤矸石山治理设计中存在的弊端,本文将无人机航测技术与BIM技术应用在该领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三维模型及动画更加直观地表达了设计意图,为矸石山治理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1 工程背景

该露天矿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矿排矸场位于矿区某联络道路北侧,已排至封场标高,排矸石约950万m3,排矸现状边界区域面积约28.4hm2,堆矸体标高在+1430~+1465m之间,局部进行了黄土覆盖。测区平均高程为1450m,高差约60m,地表大部分为裸露地表,地表覆盖物较为简单,便于开展航测。

为达到治理区域山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的目的,本工程涉及山体整形稳定工程、灭火防复燃工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配套工程(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

2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

传统的RTK测量对地形的表达是“以点代面”,由于测区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堎和矸石小堆,RTK测量很难表示这些细小的地形变化,且效率低下。故采用低空无人机对测区进行航测,获取测区精细的三维地形数据,为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提供数据支撑,数据获取效率提高了约60%。

2.1 无人机航飞及像控点布设

像控点采用1.5m×1.5m红绿相间的地标铺设,本次像控点的布设采用区域网布点方案。

航向相邻平面控制点间隔基线数根据式(1)计算:

航向相邻高程控制点间隔基线数根据公式(2)计算:

式中,ms为连接点的平面中误差;mh为连接点的高程中误差;K为像片放大成图的倍数;mq为视差量测的单位权重误差;n为航线方向相邻像控点的间隔基线数;b为像片基线长度。

通过公式(1)(2)计算,像控点间隔基线数为15条,考虑到GPS辅助航摄区域网布点可适当放宽,故像控点间隔基线数不大于20条。旁向相邻平面控制点的航线跨度为4~5条。在测区布设16个像控点。

无人机航摄按照比例尺为1∶500的技术要求实施,即地面平均分辨率为4cm,根据搭载的相机参数,确定相对航高为300m。航向重叠度为75%,旁向重叠度为65%,航飞情况如图1所示。

当我们悉心倾听一个人的幽幽诉说,当我们沉醉于慷慨激昂的演讲,当我们倾诉自己真实的心灵,当我们复述一个幽默的故事,当我们聚在一起夸夸其谈一个观点,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的形象,当我们索要今天的晚报,当我们随意看到一个新颖的广告或标语,当我们醉心于时尚杂志的动听词汇,这些都离不开语文。

图1 航飞示意图

2.2 数据处理

将无人机航飞获得的影像数据、POS、像控点坐标和相机文件导入到Pix4D Mapper软件中进行空三加密和成果输出。

绝对定向后,在EPS绘图软件中检查,实地测量平面检查点5个,平面中误差为0.07m,实地测量高程检查点65个,高程中误差为0.08m。满足规范要求。检查点误差分布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误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无粗差存在。

图2 检查点误差分布

无人机航测数据处理完成后,可得到正射影像(DOM)和点云数据(.las格式)。考虑到Civil 3D软件不支持.las格式点云,故需将点云格式转换为可读取的.txt格式[5]。为实现格式的转换,笔者在matlab软件中编写了转换程序,实现了.las格式到.txt格式的大数据批量转换。

将无人机航测生成的正射影(DOM)映射至地表模型(本文为点云数据),合成真实的三维地表模型[6]。测区的三维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三维模型

由于该模型具有表示地形的点云数据(点密度可达5~10cm)和正射影像的纹理信息,可将该模型直接导入到BIM软件中进行正向设计和工程量计算。

3 BIM正向设计

无人机航测技术获取三维地形数据(正射影像、点云)可直接导入BIM软件中进行设计,不再需要CAD地形图。对于该工程,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山体整形设计、道路设计、景观设计、灭火防复燃工程等,其中山体整形设计和道路设计在Civil 3D软件中进行,景观设计在Infraworks软件中进行,灭火防复燃工艺动画在lumion软件中制作。

3.1 山体整形设计

治理区域西侧和南侧为自然堆放而成的高边坡,最高处达40m,治理区域顶部地势相对平缓,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减小土方工程量,故在治理区西侧和南侧布置为多级边坡;在治理区顶部平整为一个大平台,平台坡度0.5%~5%。

在Civil 3D中,三维地形被称为曲面[7],是由点云构建的不规则三角网(TIN)[8]。利用三角网建立DTM模型计算土方量方法最优[9](在Civil 3D中称为曲面法)。

将点云、正射影像导入到Civil 3D中,建立原始地形曲面。应用Civil 3D软件中的放坡工具进行多级边坡的参数化设计,采用要素线和曲面填充工具进行顶部平台的整形,最终合并为设计曲面。利用体积计算工具(曲面法),计算原始地形曲面和设计曲面之间的填挖方量,并以之为参考,进行边坡的参数调整,使设计曲面的填挖方达到平衡。设计曲面边缘与原始地形曲面相接处采用自动放坡工具,进行自动化放坡。设计地表曲面如图4所示。

图4 设计地表曲面

建立了设计曲面,可采用曲面法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填挖方量、所需黄土量等工程量。

3.2 道路设计

治理区南侧为某联络道路,考虑到顶部平台与该道路高差达到约40m,根据航测三维地形,治理区域西侧地势较缓,故道路主线从西侧与该联络道路相连,终点位于排矸场顶部平台;道路环线横跨排矸场顶部平台;两条支线位于平台中部,南北走向,贯通环线内部。道路采用场外辅助道路标准,设计速度15km/h,宽6.0m。

采用导线法在Civil 3D创建道路中线,根据设计曲面创建道路中线纵断面,进行道路纵断面设计;创建标准横断面,进行横断面设计;创建道路模型,生成道路曲面,如图5所示。道路模型生成后可进行土方计算与平衡、驾驶模拟、视距分析等应用,用以辅助设计。

图5 道路设计

3.3 景观设计

治理区位于朔州市,环境较为恶劣,优先选择耐贫瘠的肥料树种,并兼顾乔、灌、草植物品种的合理选择。本次设计在西侧及南侧边坡主要栽植常绿树种小油松;平台植被恢复以生态修复为主,间隔种植卫矛球、油松;后期依靠乡土植物入侵,形成草、灌、乔组成的植物群落。

在Civil 3D完成山体整形设计和道路设计后,可将模型信息以.imx格式无损导入Infraworks软件中[10],并将正射影像根据相应坐标系映射至模型。Infraworks软件中提供了常用的树种,可直接根据设计密度进行模型栽种,精确统计植被数量。设计成果如图6所示。

图6 设计成果

3.4 灭火防复燃工程

本次灭火防复燃工程采用挖除灭火、田字形开沟注浆封闭灭火、山体结合部灌浆封闭、风道灌浆封闭、平台全封闭、坡面全封闭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灭火防复燃效果。

由于排矸场火情的复杂性以及治理措施结合使用,使得煤矸石山灭火防复燃工艺较为复杂,为保证施工单位能清楚明了地掌握,制作了灭火防复燃施工工艺动画。

将BIM模型以.fbx格式导入lumion软件中,进行模型渲染和动画的制作。

图7 田字形开沟注浆封闭灭火工艺流程

3.5 实际应用效果

煤矸石山治理前现场存在多处着火点,煤矸石自燃不断产生有害气体,治理区绝大部分植被均已枯死,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图8 治理前现场照片

根据现场情况,应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和BIM技术,高效完成了BIM正向设计及灭火防复燃工艺动画制作,使复杂的施工工艺变得清楚易懂。

图9 BIM设计模型

根据治理后火情监测结果,着火点均已扑灭,无复燃情况,植被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

图10 治理后现场照片

4 结 论

1)与传统测图相比,在煤矸石山治理设计中应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测图效率提高了约60%;航测获取的三维地形数据可直接应用于BIM设计,代替了CAD地形图,实现了测绘、设计的全三维化。

2)在煤矸石山治理项目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正向的协同设计,工程量计算更加准确,设计效率提高了约30%;三维化的设计成果更加直观,根据BIM模型制作的灭火防复燃工艺动画,对现场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煤矸石山治理设计方面,本文探索了“无人机航测+BIM设计”的工作模式,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

猜你喜欢

煤矸石曲面边坡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简单拓扑图及几乎交错链环补中的闭曲面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我国煤矸石山治理现状及发展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相交移动超曲面的亚纯映射的唯一性
关于第二类曲面积分的几个阐述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