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抗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营养健康作用
2020-12-22彭玉麟
黄 强 彭玉麟 栾 超
(安迪苏生命科学制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204)
1 全球畜牧行业抗生素的使用量
在过去10 年中,全球肉类产量增长了近20%。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加之不断增加的收入,极大地推动了肉类的消费量。具体而言,禽肉生产是过去几十年增长最快的子行业,与红肉相比,在牲畜总产量中的份额有所提高。生产成本低以及逐渐走低的产品价格促使家禽成为发展中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蛋白质摄入之选,并且饲料技术和畜禽生产系统的改进也促使养殖模式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然而,高集约化的畜禽生产模式会增加畜禽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为预防疾病,畜牧行业通常会添加一些抗生素,而这类抗生素平时也用于人类。这些低剂量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疾病预防并作为生长促进剂来最大限度提高畜禽产量,以提高肉、蛋和奶的生产量。在猪和家禽生产中,这些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各个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也不尽相同。
不过,畜牧行业中关于抗生素的确切使用量并不明确,因为世界各地并未对此制定严格的法规,2013年估计为13.1万吨[1]。由于全球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倘若没有重大的政策限制措施,到2030 年,抗生素的使用量预计将增加53%(从13.1 万吨攀升至20万吨)。这一增长量的2/3将归因于中等收入国家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型农业[2]。
将抗生素用作生长促进剂虽然能以更低的成本提高食品的产量,但抗生素耐药性也会产生金钱和人力成本[2]。这一观察结果促使各国推行更严格的法规收紧抗生素的使用量或采取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计划。
2 监管的趋势与发展
时至今日,对于抗生素监管尚未实现全球的统一标准,各国的政策千差万别[3]。首先,兽医处方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譬如美国;而有些国家则根据畜禽的耐药性情况选择特定的抗生素,比如新西兰。其次,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限制方面,可以发现同样的补充举措,加拿大和美国等许多国家允许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而自2006 年以来,欧洲已实现全面的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禁止,而诸如澳大利亚、墨西哥或新西兰等一些国家则禁用某些关键类别的抗生素生长促进剂[4]。
虽然有些抗生素策略方案以失败告终,而且目标和实施方式却不同。荷兰的抗生素的使用量在2013年减少了50%,其成功离不开四大因素:目标明确、公共和私营组织之间携手合作、独立控制和推行国家抗生素耐药性监测计划。此举能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5]。在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于2014 年启动抗生素耐药性战略。这一战略取决于整个畜禽产业链上公司自愿承诺合作,以减少使用抗生素[6],例如支持减少使用四环素等重要的医学药物。尽管如此,抗生素在牛肉和猪肉产业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并且尚未确立明确的目标[7]。中国在2017 年启动了一项国家级规划,旨在减少饲料中的抗生素使用量。制定了如下目标:逐步禁用饲料中用于人类健康的抗生素,同时也禁用表现出较高抗生素耐药性的抗生素类别。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受到监管和检查,并将筹集资金用于研发[8]。
只有这些计划和法规还远远不够。全球监管的差异性减缓了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强大的改革步伐,这对农民而言是不利的,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比全球其他竞争对手更贵。这些科学家呼吁在政策、法规、研究议题和资金方面开展国际项目。呼吁建立一个监测系统,以打破有关抗生素使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监管之间数据共享的壁垒[3,9]。
3 减抗无抗对畜禽生产营养需求、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影响
长久以来,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作为一种保护肠道健康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集约化生产中,以解决诸多的技术和农业问题。抗生素的治疗性用途仍是强制性的,对其使用规则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撤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场生产、饲料生产效率低下等方面,从这一时期开始,这个行业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全球策略。欧盟在2006 年实施禁令的经验告诉我们,采用包括政府法规、农场管理、畜禽健康状况和生产流程在内的整合化措施,能将禁令对性能表现减弱的影响降到最低。虽然整个行业都很担心,但最终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在促生长或饲料转化率方面的效果非常有限。
首先是生物安全,两个畜禽舍之间的清洁消毒、饮水卫生、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农场参观的卫生规定,特定的路线清除死亡的畜禽,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减轻对畜禽造成的压力。倘若不采取生物安全措施,试图取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所有解决方案都不会成功;其次,在提高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也优化了农场管理举措。控制农场同一时间段内(几天内)畜禽增加和减少的数量有助于缓解空气中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压力。由于空气是畜禽生长的首要限制性条件,也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必须在通风系统方面投入大量精力。而且,由于舒适性也是畜禽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垫料和粪便清扫工作也必须改进;在饲料管理方面,当取消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时,饲料卫生也成为一大关注点。酸化剂作为防霉抗菌剂,在许多饲料厂内配置了饲料(调质器、挤出机/膨化机)的热处理工序,以控制细菌载量;饲料转化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饲料技术,碳水化合物酶(主要是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使用改善了畜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细菌基质,改善肠道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发酵过程。Yacoubi 等[17]通过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一种非淀粉多糖酶证明了这些效果。家禽饲料制粒前增大饲料的粒径,可以监测制粒前粉碎粒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饲料在肌胃中的停留时间,使酶能更好地作用于饲料的消化,从而提高在十二指肠中的营养吸收。当时,很多饲料添加剂投放市场,但是效果却参差不齐。
在21 世纪以前,比较使用及未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家禽性能表现的研究表明,当添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时,家禽的性能表现有了极大的提高。对生猪进行的1 000 多次试验的综合分析表明,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将饲料转化率平均改善6.9%,日增重提高了16.4%[11]。幼畜抗生素的促生长效应高于成畜,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应激、营养不足、生物安全措施差,也能提高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反应程度[12]。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效在慢慢发生变化。2000年以后的研究显示,产肉增长率下降。Engster 等[13]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只能使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改善0.8%和1%。在丹麦,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禁令对肉鸡生长并没有显著影响[14]。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成效幅度的下滑存在众多原因,最根本的是生产条件的优化。事实上,畜禽的卫生条件、遗传潜力、营养和健康状况都确保了最佳的生产条件[4]。饲料添加剂可以是保持高效的良好手段,通过维持消化系统的健康来发挥作用。
4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撤离”的潜在经济影响
在人类对抗生素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的同时,抗生素促生长剂也犹如一把双刃剑。不可否认,其为人类和畜牧生产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畜禽、农场和市场层面上限制使用抗生素促生长剂其潜在经济价值影响也十分深刻[4]。对禁抗后的潜在成本和收益进行思考,可划分畜禽本身、农场自身和市场方面潜在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见表1)。以猪肉生产为例(见表2),禁抗后每头生猪增加的成本估计为1.34美元[4],这对畜牧生产和终端消费者的影响都十分深远,而这些影响都需要市场和各个层面加以引导和教育。
表1 在畜禽、农场和市场方面限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潜在经济影响[11]
表2 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对猪生产成本的影响[4]
5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作用原理
虽然有人提出了一些论证来阐明抗生素促生长潜在的原理,但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解释。初步的理论认为它们的功效与其抗菌作用有关,而抗菌作用被认为是通过减少肠道菌群的总数或多样性来介导的[15-16],导致营养素竞争减少,影响生长微生物代谢物减少(氨基酸和胆汁分解代谢)[17-19]。
Niewold[20]反驳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抗生素的有益作用是由于其与宿主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对微生物群的生长抑制作用。他假设抗生素会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产生促炎细胞因子,从而降低食欲,促进肌肉分解代谢。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抗炎作用减少了能量损失,直接用于长肉。
虽然科学界还不清楚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作用方式,但目前可以明确的——随着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出现,微生物成分(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确实发生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时期[21-24]。这些变化最终可能形成一种优质、均衡的微生物群,其不太可能引发炎症反应,提高营养物质的能量获取,并帮助畜禽发挥其遗传潜能[25-26]。不过,要明确地将特定的细菌种群与促生长联系起来,并确定将微生物群转变为所需微生物群的方法或工具,仍是一大挑战[27]。曾经开展过的一些研究试验,将细菌产品或酶与提高性能表现联系起来,且结果表明,肠道中胆盐水解酶(BSH)的酶活性降低。有人提出,肠道细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能催化胆汁酸的早期解离并改变宿主的类脂物代谢作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通过减少产生胆盐水解酶的细菌数量发挥作用[17,19,27-28]。
研究表明,接触低剂量抗生素不仅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而且通过选择能够从复杂碳水化合物中分离高热量的微生物种类[增加参与碳水化合物向短链脂肪酸(SCFA)新陈代谢的基因表达],也能改变其代谢能力[29]。低剂量抗生素选择的微生物群可将促生长表型转移到无菌宿主,表明是因为微生物群发生了改变,而非抗生素起了作用[29]。对小鼠的研究还表明,幼鼠接触低剂量抗生素会加速正常增龄性微生物群的发育,改变回肠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发长期宿主代谢效应[30]。虽然在小鼠身上观察到的效果不能直接类推到家畜身上,但或许能洞悉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6 饲料添加剂
6.1 枯草芽孢杆菌
相关研究表明(见表3),枯草芽孢杆菌的选择需要基于没有抗生素耐药性、无溶血性和细胞毒性、耐制粒和消化条件、以及体外抗炎和抵抗产气荚膜梭菌活性等条件,且结果表明(见表4),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均能提高肉鸡的性能表现[31]。
表3 不同国家地区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和枯草芽孢杆菌29784肉鸡生产性能对比试验研究汇总
表4 枯草芽孢杆菌29784和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效果对比
6.2 枯草芽孢杆菌可加固三道防线
微生物群的恢复能力:枯草芽孢杆菌已被证明能促进包括瘤胃球菌在内的厚壁菌门的生长,这些细菌能将多聚糖分解为低聚糖[31]。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促进艰难梭菌属和毛螺旋菌的生长。大多数产丁酸菌,包括艰难梭菌和毛螺旋菌,都需要低聚糖作为底物促进生长。丁酸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生物代谢物,因为它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31]。此外,丁酸盐可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并降低氧化应激状态。一些“有益的”细菌也依赖其他细菌生存。例如,柔嫩梭菌属和普拉梭杆菌属是产生丁酸盐的有益菌。这些细菌需要烟酸才能生长。除了枯草芽孢杆菌与有益菌之间的“合作”外,枯草芽孢杆菌对微生物生态学的影响还包括产生代谢产物,创造不利于细菌之间进行交流的环境。事实上,枯草芽孢杆菌已被证明能够产生代谢产物,如amicoumacins(类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和芬芥素,它们会影响数量阈值感应途径,特别是限制有害细菌的肠道定殖。因此,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是直接或通过“清空”生态位来塑造微生物生态系统的。
发挥屏障功能,保持肠道完整:据组织学数据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改善肠黏膜形态[31]。事实上,在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中观察到肠道微绒毛显著更长,有助于饲料在通过肠道期间获得更多的营养,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饲料转化率的改善。Rhayat 等[31]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如何影响肠上皮的完整性。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实际上增强了屏障功能,表现为上皮潜在差异的增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的影响与参与紧密连接的主要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升高有关,即ZO-1、occluding 和claudin-1,这与之前发表的关于猪肠细胞IPEC-J2 的研究结果一致[32]。增强肠道屏障对于实地应激条件非常重要,例如使肉鸡更能抵抗细菌感染。
反应性免疫系统:使用Caco-2(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细胞模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免疫调节特性进行体外试验,试验表明,细胞受到如白介素-1β、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沙门氏菌鞭毛蛋白等促炎化合物的刺激。测定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8的产生来评估每种治疗的炎症反应水平。结果显示,在所有炎症条件下,当补充枯草芽孢杆菌时,白介素-8的释放显著减少。为更好地了解枯草芽孢杆菌如何发挥其免疫调节特性,研究了NF-κB信号通路。众所周知,NF-κB在调节多种细胞反应(包括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的基因表达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该过程首先通过特定的细胞受体识别病原体和毒素的各种促炎信号。一旦与这些受体连接,信号通路就会被激活,导致NF-κB 发生核转位,并最终作用于基因表达。其中有白介素-8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编码。不过,为能够转位到细胞核上,NF-κB 抑制剂的LκB 必须先在细胞溶质中进行降解。在本研究中,在白介素-1的刺激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能抑制LκB降解。从而抑制NF-κB 转位进入细胞核,解释了先前已证实的白介素-8产生减少的原因;不仅如此,促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也有所减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这虽然有助于破坏病原体,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有害。
6.3 试验研究
胡均等[33]研究了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生长性能、空肠形态、病变评分、空肠黏膜IgG 和SIgA 和盲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见表5)。试验主要结论:单独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或恩拉霉素,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和恩拉霉素混合使用可降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的肠道病变,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发育,提高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从而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
6.4 丁酸钠
丁酸的供给任务由丁酸盐产品完成。日粮中添加丁酸盐的优势在于,该分子是一种营养信号分子,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丁酸盐会被消化道的各种细胞和细菌所识别,并能引发大量的细胞生物反应。例如,除了用作细胞能量来源外,其还可以结合质膜和细胞内受体,在(肠)上皮成熟、抗炎、控制微生物组成和活性水平方面触发效应,具有全身代谢效应。
表5 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此作用机理有助于减少使用抗生素,无论是将其用作促生长剂,还是作为治疗用药。例如,丁酸盐诱导的一些功能类似于已被假设为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方式:丁酸盐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这是它为何作为一种治疗人类炎症性肠病研究药物的原因之一),同时影响肠道微生物的活性和组成。例如,在肉鸡日粮攻毒试验中,添加丁酸钠与作为改进微生物生态健康指标的微生物组成变化有所关联:梭状芽孢杆菌和布氏瘤胃球菌的含量(有益发酵共生菌增加,同时潜在致病性产气荚膜梭菌含量降低)。此外,在一个类似的试验中,研究表明,在肠道输送丁酸盐的各个区域,丁酸盐补充的效果起着巨大的作用:当高含量丁酸盐在前肠或小肠上部输送时,观察到微生物失调和/或后肠炎症。当给肉鸡饲喂包被丁酸钠时,便不是这一情况,因为包被丁酸钠可以确保丁酸盐在整个消化道中释放更加均匀。与抗生素不同,在仔猪中,基于此类包被丁酸钠制品的添加剂也被证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除了对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组成的调节作用外,丁酸盐还可以引发其他对肠道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的机制,这些机制在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时被激活的程度可能较小,比如丁酸盐支持肠细胞的增殖和肠上皮细胞和结肠上皮细胞的成熟,同时加强这些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这些效应被认为对加速幼龄动物(家禽、生猪和犊牛)的肠道发育很重要,同时它们对于在肠道攻毒期间提高伤口愈合和畜禽性能也很重要,例如在肉鸡坏死性肠炎和生猪流行性腹泻感染模型中可以观察到上述情况。
最后,丁酸钠可作为减少食源性病原体计划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在多个学术试验中,包被丁酸钠已被证明对减少家禽和生猪沙门氏菌肠道定植和家禽弯曲杆菌肠道定植具有关键作用。丁酸盐的精准释放可能是关键,可以激活更多的信号通路,以便为这些细菌造成不利的肠道环境:下调沙门氏菌的定植基因,激活微生物产生并分泌抗菌宿主防御肽,同时防止促进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生长的炎症状态。因此,考虑到丁酸盐具有诱导机制的潜力,发挥着抗生素生长促进剂部分类似的功能并且又能弥补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不足之处,其在刺激肠道健康和提高性能方面,是被研究较多的营养分子之一。然而,为充分发挥这一潜力,无论是在标准生产条件下,还是在肠道完整性受损的攻毒情况下,丁酸盐在整个消化道的精准释放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丁酸盐在胃肠系统的各个区域定点释放,才能有效地发挥与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一样的优势。
6.5 酶制剂
酶制剂在畜禽饲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而且改善肠道健康,减少氮和磷的排泄量。不同酶制剂的作用机理不一样,其功效也不同。底物含量越多,酶制剂的功效越显著。
非淀粉多糖酶(NSP)和植酸酶能够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升低质饲料原料的品质,同时降低日粮抗原性,增加肠道吸收表面积,降低隐窝深度,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肠道病变坏死。NSP 和植酸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释放包被的养分,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增重、料重比、成活率、均匀度)。养分消化利用率的改善,既减轻了动物排泄代谢的负担,又降低了氮和磷的排泄量,改善了畜舍环境。非淀粉多糖酶降低食糜黏度,产生寡糖和低聚糖,可以促进有益菌的定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外源的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可以弥补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缓解应激导致的不利影响,改善动物生长性能(见图1)。外源酶制剂的添加,提高了养分消化利用率,减少进入肠道后的养分含量,从而减少有害菌的大量繁殖(见图2)。
酶制剂促进营养消化和利用,在“替抗”方案中可以部分替代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非淀粉多糖酶可以产生益生元,调控肠道菌群。酶制剂如葡萄糖氧化酶、溶菌酶等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都可以部分替代抗生素的杀菌抑菌功能。
图1 非淀粉多糖酶改善肠道生理机能
图2 非淀粉多糖酶影响肉鸡回肠微生物区系
6.6 植物提取物
与丁酸盐相比,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则更为复杂,因为这些产品通常由多种成分组成。许多植物化学物质,作为中草药、植物提取物或精油的补充,被描述为对许多指标,如消化、抗炎和肝脏保护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合理开发植物饲料添加剂混合物面临的问题是从大量植物源性成分中选择活性成分,且每种功能性成分会引发多种生理效应。
从寻求抗生素替代品的角度来看,许多饲料添加剂生产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某些提取物的强大抑菌作用,声称这些成分可以替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不过最终,进入畜禽消化道的这些植物源性活性成分浓度远低于抑制(致病)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因此,通过关注植物成分在较低浓度下可能产生的影响来选择饲料添加剂成分是一种更加可靠的方法,这可能与控制细菌活性和改善肠道健康有关。更具体地说,对于植物提取物的开发,必须要关注其对消化、抗氧化能力和微生物活性调节的影响。在植物提取物极低浓度下,对细菌之间的交流(群体感应)抑制作用便是微生物区系调节的例子。
植物提取物的开发过程反映在其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选择性影响上。在肉鸡试验中,回肠中肠杆菌科和梭菌科的数量减少,而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盲肠内乳酸杆菌和丁酸盐产生菌增多。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被认为与微生物区系组成恢复的提高有关,反映在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的提高。虽然植物提取物的性能改善结果与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结果相似,但这些结果表明它们的根本作用方式不同。抗生素会直接抑制某些细菌群在肠道内生长,但植物提取物会保护肠道健康,体现在肠道微生物组成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
7 解决方案实用方法:意见指导方针
添加剂组合方案的一个重要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使用它们的互补性来更灵活地商讨饲料营养解决方案。从不同的优秀方案“模型”中加以选择,解决单一添加剂不能解决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营养添加剂方案,例如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从它们的作用方式和互补性入手。比如,丁酸钠对肠道组织发育和代谢机制有很强的影响,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代谢物对肠道细菌有直接影响,而它们都有很强的抗炎和肠道完整性数据。但是,生产者会极大可能的对类似添加剂(无论是丁酸盐、益生菌、植物素等)的过往经验而产生偏见。因此,需要产品质量效果过硬之外,还要针对性地给出相关的重要补充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特定使用者以最佳方案使用某种产品解决方案。这可能意味着,对于一家使用者,最终要讨论丁酸钠带来的意义,而对于另一家面临类似问题的使用者,讨论方向可能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提取物的组合解决方案。
7.1 无抗方案的可行性
当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后,首要考虑的就是无抗方案的成本投入及使用效果问题。在中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成本,肉鸡中添加成本大概20~30 元/t处理成本,猪饲料中添加成本大概50~80元/t,甚至更高。当使用综合的饲料无抗解决方案时,必然会面临成本问题。在欧盟,饲料无抗后饲料成本增加约5%~10%,其主要成本还在于饲料配方原料及营养水平结构的调整以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配合方案的应用来达到无抗饲喂的效果。无抗的思路,主要的关注点还是集中在如何减少动物肠道中细菌底物,补偿养分损失,肠道抑菌效果显著以及恢复肠道细胞上皮完整上等方向去研究和实践。
但凡畜牧生产者使用无抗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解决方案时,必须要考虑无抗的可行性。无抗的可行性的评估最终的衡量落脚点还须立足于投资回报上。饲料生产者必须有农场的生产性能的数据收集能力或者系统,让畜牧生产者能够从数据上直观的感受到无抗生产投入后给生产者带来的价值。例如可以从生产性能上得到提高来达到弥补无抗生产投入的生产成本。但是,这需要饲料添加剂前沿研发应用,饲料生产者综合运用实践及畜牧生产者科学养殖管理,为无抗方案的可实用性击破各个环节。例如饲料添加剂丁酸钠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将所有饲料中逐步加入丁酸钠的方案以及在整个生产周期中仅在第一阶段饲料中使用丁酸钠然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哪个更具有成本优势。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生产者往往是“仅仅”是将性能参数考虑在内,并非是为了解决其他重要的生产价值(例如克服肠道炎症的恢复力、降低药物成本、遵守不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法规要求等)。
7.2 农场服务
实践证明,畜牧生产现在可以通过一种综合方法大幅减少畜禽生产系统中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使用。产品科学合理使用是减少饲料中抗生素使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离不开一套整体化的畜禽管理方案,包括进行合理的饲喂,控制抗生素使用,进行早期临床和微生物诊断,以及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都可以用来减少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并减轻抗生素耐药性。目前,很多企业开发的农场工具,可以用于改善和监测农场的实际操作,提高畜禽健康。
早期的临床和微生物诊断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在线通过服务工具数字模块和实用模块(包括对形势做出评分的尸体剖检)培养生产者建立肠道健康专业知识,使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对疾病感染的早期准确诊断。这样,不仅可以分享专业知识,也可组织在农场开展会议活动,帮助分析模块结果,规划监测消化性能表现的最佳行动方案。
8 小结
综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生产实践的组合方案。因此,“饲料减抗禁抗”不仅仅是简单靠优质替代品或者产品组合来完成,而将是对生产者一项生物系统工程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