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12-22王璐瑶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潮后现代主义本质

王璐瑶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后现代主义从本质上而言具有社会主义思潮的性质。它诞生于上世纪的60年代的欧洲。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东西方的文化在不断的互相交流和碰撞这股西方文化思潮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尤其特别是对于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更是不容小觑,如今我国90后的大学生与80后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加的热爱于追求新鲜的社会世界事物,崇尚自我和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一些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自我意识淡薄、以自我价值为中心、思想出现严重的偏差,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教育,更需要社会工作者们时刻警醒和重视起来,帮助当代中国大学生正确地深刻认识和充分了解后现代主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认识论的特征以及其影响力,并将其用于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

1.1 反基础主义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罗蒂曾多次提出了基础主义,他始终认为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罗蒂所谓的基础主义,指的是一种引导人类为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行为寻找一种最终的无可置疑的绝对基础的思想和文化努力。在罗蒂的后现代哲学世界里,无论是整个传统的多元主义西方哲学,还是整个现代的资本主义西方哲学,都被认为是正在尝试着用一种绝对还原的哲学方式,推演出一种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其行为的绝对还原哲学准则。然而基础后现代主义者却坚决反对这种以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存在,在所有否定性的观念中,反对这种基础后现代主义者被认为是最彻底的、最根本的,它完全否定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世界的基础而必然存在的社会主义终极事物本体及其绝对真理,认为事物的存在是多元化的,且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不确定的,同时具有差异性、零散性特征。这点也是对基于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的认识进行批判否定的根本。

1.2 反中心主义

后现代主义倡议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切自然关系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否认了世界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自然整体,不承认世界存在一个起决定主导作用的中心,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本质上的同一性,只有一定的差异性,事物之间的一切联系都被认为是偶然的、不可能确定的,这种非中心性、不确定性且零散的论点体现出鲜明的反中心理念,与后现代主义中心论的形成了直接的对抗关系。同时,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强烈主张通过组织和发动一场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巨大社会变革运动来彻底消除主客体的统一性和分离,从彻底上否定主客体分离、伦理与实际分离的二元论,并主张彻底取消二元社会模式中主体的中心性和地位,认为把人与自然彼此平衡分开是造成人类社会实践一切错误的出发点和根源,因此反中心主义者也提出唯有消除主客体的分别,从将主体性彻底消解,才能令世界超越现代。后现代主义普遍认为现实世界本质上是作为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系统中业已消失的主体意识的一部分,或者概念上的外壳,并认为人不是独立于自然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实体,人是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分。因此,他们强烈反对“中心主义”,主张通过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1.3 反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对认识论中将现象与本质作为二元对立的性质不同的两面来看待的观点持反对态度,并认为本质主义将人为的科学规律、原则套用来认识世界的根本理念就是错误的。本质主义者普遍认为,本质后现代主义者认识论所主张的科学本质是高于现象的,并把科学所揭示的本质现象作为其认识的最终目的,这是荒谬的。因为本质并不必然存在,他们反对用科学来区分本质与现象之间二元区分的二元逻辑,反对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揭示一切事物的必然性和本质,主张现代科学家在理论上应该完全抛弃现代科学的方法,认为用“科学处理方式提出和解决问题,这一倾向是本质主义形而上学的真实源泉,使得哲学家自身陷入漆黑的一团。”后现代主义者反对在现象上有一个独立的“本质”存在,认为对“本质”和“规律”的提炼都是人为强加的东西,且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真理”是不存在的,这样无疑就否定了真理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后现代主义者也认为规律、范式、原则这些概念是虚妄的,无论在进行社会历史事件、人的行为及文本作品解读时,都不应秉持去探寻一个所谓“本质”或“规律”的模式。

1.4 反理性主义

较为激进明确地反对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理性主义者的“知识与理性”的倡导一是基于中国及古希腊文化传统的主流观念与原则。二是指一种强烈的推崇知识与理性的文化观念和倾向。对于一些反理性主义的学者和后现代主义者,则普遍认为以传统的理性或科学逻辑为理论基础,制定和创造出来的科学条理和逻辑方法论从根本上限制了人的个性自由发挥,束缚了人的情感想象力和精神的创造性,而只有人的情感、想象和精神体验才是想象力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后现代主义者将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与挑战权威的社会统治地位所联系起来,其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也旨在解构和摧毁一种具有现代性的观念、理论,强调社会个体的现代性和自由选择,注重对人文的关怀,发展一种有现代性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创造性的、多元的社会价值思想和世界观。

2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本质上是后西方工业主义社会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一种政治文化和社会现象,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思潮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一种相对化、多元化的政治思想,但在政治思想的视角和价值观方面在本质上呈现出了一种表象化、主观化的政治倾向在对价值观的诉求方面在本质上体现出了一种模糊化、相对化的政治倾向,在政治思想的倾向上体现出了一种去政治思想主流化与去政治权威主义化的政治倾向。

2.1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从日本传入欧洲和中国后,对当代中国青年人和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它在认识和批判中国社会现象和文化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认识广度,使得大学生进一步开阔了文化视野,从一个特别的视角去认识和观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对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和价值,同时对于当代中国青年人和大学生的认识和批判社会主义精神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后现代主义由于旗帜鲜明地反对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等错误思潮,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积极推动的一面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后现代主义为大学生传统思维和方式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认识和角度。它并不是为了夺取公众的关注而发出的骇人之论,它的实质是产生既成为所有现代主义理论的来源,又非常具有深刻意义和洞见的思想主张,这些洞见的思想和主张有助于拓展和提升我们对思维的认识深度和理解的广度。二是,后现代主义的这种批判思维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后现代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霸权思维和绝对思维持反对态度,也认为所谓“人道主义”是短暂不实的,无助于历史的进步。它针对中国现代资本主义人造的“神话”进行了消解、揭批,从而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与欺骗暴露无遗,同时也显示出资本主义将会永远存在是无稽之谈;它深刻地揭示了出在资本主义统治社会秩序深层的资本主义盲点,现代人的资本主义精神世界空白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断裂,以及历史阐释之外的有意识和历史阐释无意识等。

2.2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中普遍蕴含的是享乐主义、行为生活方式的过分随意化,令部分大学生随之也对物质享受、自我中心等人生观念产生了不适当的认同与向往,同时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价值观取向严重失衡,缺乏对社会和祖国对于前途人民应有的关怀和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消极的后果既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快乐成长和成才,也对共产党一直以来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想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否定了统一性,强调世界的差异性,主张多视角地考察多样性问题,这对于正确认识人类世界的差异和多样性问题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把社会主义多元化的思维教育体系推广和发展到极致,就可能会严重损害影响到当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并冲击到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如何正确处理我国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与国家指导思想教育体系一元化的矛盾性问题。二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也夹杂有虚无主义和对人类科学发展进行不当怀疑的思潮,可能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扭曲及弱化,以及政治责任感的淡化,因此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标准都有所悖逆,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的设置,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产生妨害。后现代主义的自我否定过于彻底,足以对传统的大学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完全的消解。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正逐步处于其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他们的大学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和建立,同时求知欲、探索欲又较强。后现代主义本身具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混淆与颠覆作用,令其在质疑权威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对人生观、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义,这就有可能会被一些错误的言论、思潮所引导从而在认知层面上形成偏差。

三是,后现代主义的生活态度和享受生活的方式往往是以享乐主义的为主,容易造成导致大学生无法正确地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一味地追求享乐的消极后果,这与他们的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一个共同目的,即培育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精神和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创新改革精神,并能够始终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党的理论与号召保持同步,发扬中国集体主义的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3 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的对策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确理解社会思潮的理论基础

对大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思潮的教育,离不开马克思理论的教育和指导,马克思理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我国核心主义价值观的一个核心思想,各高校特别要把其思想作为对于大学生尤其青年进行多元化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通过对强化自我核心主义价值观之教育,要努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把自我核心价值的教育实现同新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思潮价值的实现和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来,让多元化的社会主义自我核心的价值观取向的实现成为了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和需求。

3.2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面对各种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思潮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行为所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需要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行为的引导中应当发挥充分突出其主导作用。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一个引导在校大学生全面、客观的深入了解各种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平台和阵地,且应当充分重视其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开辟,运用各类多样的校园活动拓展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文化教育的覆盖范围。另外,高校还认为应当充分重视其依托于互联网的传播平台与依托于新媒体的平台,在进一步做好大学生主流思想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工作的课外活动基础上,及时深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行为教育引导的工作得到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开展提供了保障。

3.3 加强舆论环境建设的力度

社会舆论环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多元化舆论社会思潮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政府部门、高校以及大学生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如何构建起健康的大学生舆论体系和环境,并对潜在的大学生舆论群体及其社会舆情的发展进行了监督与引导。以大学生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代表的案例,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当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对于多元化舆论社会的思潮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因素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剖析,从而也确保了大学生群体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到多元化舆论社会的思潮对自身的思想政治行为以及自身的成长成才所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工作者也需要时刻关注高校大学生在深入了解多元化后现代社会的思潮引导过程中的受众群体舆情和影响状况,并以此为核心议题及时开展具有深度的报道,从而对于大学生受众群体的舆情和影响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引导。

3.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政治多元化教育队伍所需要具有的知识和专业素养直接地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效率与效果。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师资建设都非常关键。在此方面,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政治多元化教育和队伍不仅实质上需要对于多元化后现代社会引导思潮的意义和内涵以及不同时代社会的思潮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行为引导带来的多重社会影响因素做出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同时还需要准确地掌握新历史时期的思潮和信息传播的规律,从而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行为的引导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总的来说,后现代社会思潮强调了人类的社会理性的局限性、真理的文化复杂性以及中国社会的文化多元性。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在近几十年来对我们当代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更加强调对不同的价值、信念、生活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包容,以更加开放的科学态度客观对待不同的资本主义传统和社会主义思潮。但是后现代主义一个极大的缺陷也恰恰在此。虽然在很多社会主义方面启蒙后现代主义都很少具有它的启发性,但是他对于这种启蒙后现代理性彻底的理解和驳斥以及对于这种真理的虚无态度还是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和认同。所以在我们对待启蒙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一种选择性的吸收和加以借鉴。

猜你喜欢

思潮后现代主义本质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童年的本质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对于社会思潮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