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视角下的贫困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帮扶路径研究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2020-12-22陈玲玲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陈玲玲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据统计,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特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至10%。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一所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这个群体的就业应当是社会关注的大问题,需要和国家的政策扶持、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让贫困大学生通过就业缓解家庭经济压力,通过自身努力后能改变家庭成员生活状况,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贫困生的概念与贫困生资格界定

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支付学费和基本最低生活费而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

参照当前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

1.1个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1.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1.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2 贫困大学生性格特点分析

为掌握贫困大学生性格特点及择业观念,分析贫困学生的就业心理需求,笔者对目前在校贫困生抽取了121人进行了家访和问卷调查,其中大二学生58人,大三学生63人。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资料,并建立了贫困生档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2.1 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经家访和问卷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特点明显:

2.1.1 超过半数的贫困生面对生活物资不足、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没有怨天尤人,他们积极向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计划有目标,能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时间勤工俭学或在学业上努力拼搏争取高额奖学金,通过自身的能力为父母减轻负担。

2.1.2 与之相反,少部分贫困生三观消极负面,他们自怨自艾抱怨自身不幸,情感淡漠、自卑敏感、学习懈怠,不参与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是抱着等、靠、要的心理,依赖外来援助,觉得只要是家庭贫困,所有的帮扶都理所应当,不知努力和感恩。

2.1.3 更有极少部分贫困学生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环境不好,不愿意申请各类补助,一味抱怨家庭贫寒出身不好。他们认为社会体制并不公平公正,不屑于社会主流的思想言论、言行比较偏激,对于媒体正面的报导和宣传觉得太过虚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2 贫困大学生价值观趋向

问卷结果显示,超七成的贫困生不自信、没安全感、易焦虑和恐慌、对事物认知偏执等负性心理、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强迫症状等方面的表现较明显。部分贫困大学生追求现实效能,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体价值最大化,对于物质利益有强烈的欲望,用物质所得来衡量自身做的每一件事情,目的性较强,极少思考人生目标和意义。在问卷调查中,八成的贫困生在“你为什么上大学“这项的回答中,提到是为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状、在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提到“上大学是为了学好知识练就本领报效祖国”。此项可看出,贫困大学生家庭责任感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及家人命运,因此他们衡量事物的价值通常是以所获得的物质利益为标准化。爱国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计维持都困难,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爱国。理想信念不坚定,崇拜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道德责任感较淡薄等。

2.3 贫困大学生的行为特点

调查显示,超六成的贫困学生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大多只考虑个人利益。比如为了兼职放弃志愿者工作、不愿担任班团干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在他们的认知里会将所有时间换算成兼职收益。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做法不仅是不考虑集体利益的表现,更多的是他们在放弃这些事务的同时,缺少了很多锻炼和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机会。大学生兼职实际上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廉价劳动力,但志愿者、班团干部等经历却是不可复制且十分锻炼人的过程,也是许多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过程。

3 贫困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分析

3.1 贫困大学生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

对贫困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问卷中,回答对个人前途的看法和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等问题时,71%的贫困生第一选择为薪酬及福利待遇,第二选择为是否提供食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这一选项却排到了第九位。23%的贫困生选择“就业时会优先考虑专业对口、行业发展趋势、个人兴趣等“因素;只有4%的贫困生第一项选择了“工作是为社会作贡献,用所学知识回报祖国”。

从这些数据分析,部分贫困生在择业时功利化倾向明显,看重的是当下,解决现有的物质生活,对专业优势、未来生活的储备不是十分在意;他们往往没有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更少有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结合想法,而是将薪酬福利和能否解决食宿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他们往往认为,家里好不容易经历多年贫困省吃俭用供自己上了大学,应尽通过自己能力改善家里人的生活现状。

3.2 贫困大学生择业能力

3.2.1 普遍自信心不足

贫困大学生因从小生活在物质生活不宽裕的环境里,饮食、衣着、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显得过于节俭,经济上的压力一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来到大学,面对身边同学富余的生活习惯,往往在心理上就打败了自己。自信心不足直接会影响大学生求职时的表现,同等竞争情况下他们往往因为不够自信而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

3.2.2 综合素质与非贫困大学生有一定差距

贫困大学生从小由于家庭的贫困,对外界事物接触少,很少培养兴趣爱好,思想观念会比较传统守旧,见识和眼界比不上的家庭条件相对宽裕的学生,且因自卑心理变得较为敏感,导致他们在与人相处和处理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缺陷,其实也就是情商不高,因此在求职面试时竞争力不强。

3.2.3 自主创业资金及创业经验缺乏

部分贫困生想通过创业改变自己及家人生活现状,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作支撑,在社会资源方面也比较匮乏,在接受新鲜事物、有效信息渠道等方面也比较缓慢,再加上缺乏创业经验和创新思维,对于创业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导致贫困生自主创业比其他同学困难得多。

4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

我国学生资助的工作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等教育阶段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入学,实现了大学生资助“三不愁“。可以说,目前本专科教育阶段是各学段中资助政策最完善的学段。

在受访的121名学生当中,除4名学生在校期间因自身原因不申请或生活不节俭等原因未获得资助外,其余117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资助,受助金额在2000元--17400元不等。截至数据统计时,受访学生中大二学生暂只申请了两学年助学金,故不是所有学生的最终受助金额。现将所有学生资助按金额划分等级:9000元以上的设定为一等资助有11人,5000元--9000元的设定二等资助有42人,5000元及以下的设定为三等资助有64人。这些获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使用了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申请了临时困难补助,还有一部分因学习勤奋努力,获得奖学金及其他现金奖励。调查数据也充分表明,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学费及生活费是肯定有保障的,高校的资助体系是很完善的。

但在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时,各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怎样公平公正合理地评选资助学生”方面,却普遍忽略了贫困生受助后的思想引领和考核体系。虽然学校会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因没有和具体的考核指标关联,往往成效不明显。

5 贫困生就业的帮扶

5.1 注重资助与学生扶志扶智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各高校不仅要切实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更要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和行为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引领。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资助对象观念转变的过程。促进资助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需要贫困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不断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内生动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5.2 完善受助后的考核体系

当前资助政策下,受助对象只要没有违法违纪、将资助款随意挥霍等不良行为就可以发放助学金,并未形成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引导、管理受助大学生刻苦学习,并用所学知识和本领感恩、回馈社会。对小部分学习不刻苦、不努力、不思进取、不主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受助学生应给予相应处罚。

5.3 注重个性化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贫困大学生因受制于自信心不足、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等因素,高校可根据贫困大学生职业测评情况,求职意向及专业学习情况,确定每个学生的帮扶类型和措施,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推荐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5.4 注重解决贫困学生经济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

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大学生家庭状况,实现高质量精准帮扶,高校应注重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感恩、奉献意识,提升他们自我管理与服务能力,坚信通过自身努力和能力可以改变生活和命运。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