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茶文化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2张攀飞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毛尖信阳茶文化

张攀飞

(信阳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1 引言

2000年前,茶传入信阳,生根、发展,信阳成为名茶之乡。信阳茶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精湛奇特的炒制工艺,造就了独具风味的绿茶明珠——信阳毛尖,千年名茶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信阳茶文化,已成为信阳诸多文化领域中的一张名片。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联系紧密,语言教学本身就包含着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文化内容。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中国文化题材和文化任务提出了要求,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具体学习要求是了解中国各域常见的名茶及品种,因此以国际汉语课堂为媒介,将信阳本土茶文化学习融入国际汉语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国际汉语教学融入信阳茶文化教学的意义

2.1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茶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共识,在茶文化中渗透着儒家、道家、佛家的各种主题思想。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为儒家思想,儒学在精神上追求和谐共生,对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信念;道家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清静无为的养生观,对中国的茶文化内涵影响颇深;佛家的“茶禅一味”思想,将佛理蕴藏于饮茶之中,以茶悟禅、修身养性。信阳毛尖是绿茶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品鉴价值,而茶类相关的专有名词翻译难度较大,语言障碍是阻碍茶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所在,而对外汉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品鉴审美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就很自然地成为了信阳茶文化国际传播的最好“媒介”之一。国际汉语教学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将信阳茶文化融入到国际汉语文化教学中去,不仅加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对信阳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亦有重要意义。

2.2 塑造学生知礼、懂礼、明礼、用礼的良好品格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茶是人们迎宾待客,交流思想、增进友情的重要桥梁,品茶作为一个合适的媒介,恰好满足了人们文明礼仪的需求。以茶示简、以茶敬客、以茶睦邻是信阳民间传承已久的风俗,从茶俗中发现信阳民众朴素的文化心理。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早人们就用茶叶表示简朴。《南齐书·武帝本纪》记载武帝萧赜临终时下昭以茶叶做祭品:“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通此制。”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也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茶最适合具有简朴美德之人饮用。“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客来献茶是中国人民最基本的礼仪,宾客临门,以茶相待,宾主慢啜细饮,谈情叙谊。在家庭内部,茶也成为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等礼仪的理想载体。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信阳茶文化融入国际汉语教学之中,通过一系列茶文化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知礼、懂礼、明礼、用礼的良好品格。

2.3 加快旅游产业升级,促进信阳经济发展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茶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各国对中国茶叶的消费需求。信阳毛尖作为绿茶珍品,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有其魅力所在。一年一度信阳茶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信阳人观念的更新,也塑造了信阳的良好形象,使更多的人走进信阳,谋求与信阳共同发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以信阳毛尖为媒,以信阳茶文化为桥梁,让留学生看到信阳这座魅力之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并将信阳茶文化介绍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的外国友人通过信阳茶文化了解信阳,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加快旅游产业升级,为信阳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3 信阳茶文化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信阳茶文化所含的知识内容丰富,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开展茶文化的教学,提高其对信阳茶文化的认知水平。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1 讲毛尖茶史

在中国茶史上,第一个记载信阳茶的是陆羽的《茶经》,陆羽曾亲自到信阳访茶,唐天宝十三年(754),义阳郡的满山茶树生机勃勃,这天陆羽骑一头白颅乌牛走进信阳,来信阳考察茶事。陆羽在《茶经》中,对信阳茶写道:“淮南茶以光州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陕州同。义阳郡、舒州次,生义阳县钟山者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茶经》记载了唐代的信阳茶,其实信阳在2000年前的周代就已有了茶,它是巴蜀之茶经陕南和汉水传入的。发源于陕西汉中的汉水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信阳是最接近汉水流域的地方,其自然条件最适宜种植茶树,于是遍山的茶树就开始在这里生长繁衍起来。这就是陈椽教授在《茶叶通史》一书中所说的“折南沿汉水下流到襄州,而达河南的义阳郡(即信阳)至光州,再向东移动入安徽西部的寿州(六安)形成陆羽所称的淮南茶区和河南省信阳茶区。”

苏轼在被贬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途中曾于信阳鉴水品茗。信阳自古就有“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之说,苏轼闻之大喜,即驻足浉水,品茗论水,并称赞“生斯土者,往往多禀清气,具风骨之士,不可谓非山水之有灵也。”

“讲毛尖茶史”,教师通过介绍信阳茶树、茶叶、茶源以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信阳茶文化悠久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其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研究兴趣。

3.2 释毛尖茶俗

茶俗是中国民众生活中独具特色的人文事项,我国古人认为茶性贞洁,在婚姻、祭丧等多种场合,也逐渐形成了以茶为礼的风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茶俗有其各自的特点,茶俗能够真实地反映大众文化心理,折射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向往。

从周代开始的2000多年的种茶和制茶历史,使信阳形成了一整套的茶风茶俗,这些浸透了中国式文明礼仪的习俗,正一步步从古老走向现代。以茶示简、以茶敬客、以茶睦邻是信阳民间传承已久的风俗。在信阳众多的风俗中,要数茶风最盛、茶俗为最,即便是农家小院,有宾客到访也是先敬你一杯清茶,以示礼数。春夏时节,信阳大街小巷,摆茶摊者众多,已成为信阳茶乡的一大独特风光。信阳的宾客到访敬茶也十分讲究,首先要按照座位方向、客人年龄、资历来一一敬茶,房间中正面是首座,左位为客座,右位为陪坐,主客位的座次按辈数分排,社交场合按职位分排,期间举杯及言语,均须适当分寸,不能放肆,尤其不能轻浮。在敬茶时,无论对方的年龄大小、身份高低,都要用双手端杯,称呼客人尊称,并讲“请用茶”三个字。接茶者同样需用双手接杯,并说“多谢”,同时还要说:“我先有偏了”,否则会被视为不懂礼数。

“释毛尖茶俗”,在学生对毛尖茶史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展信阳茶俗的课程讲解,增进其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认识,对塑造学生知礼、懂礼、明礼、用礼的良好品格具有重要作用。

3.3 说毛尖茶效

据记载最早发现茶叶具备解毒功效的是神农氏,《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后来在医药实践中,人们才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清热解渴,是一种很好的饮料,直到西汉时,茶已经完全由药用转变为饮用。毛尖茶属于绿茶,绿茶具有相应的药用功能,扩张肾脏血管,有利尿作用,可降解人体内虚实之火,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又可洗去油腻、消化食物、兴奋大脑神经、活跃思维,喝绿茶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茶叶还具有防癌、防辐射、防治动脉硬化的功能。

“说毛尖茶效”,可使学生对信阳毛尖的认识更加全面,对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有利于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

3.4 诵毛尖茶诗

茶诗在我国的诗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诗经》当中有七首是描写到茶的,最早的茶诗也可追溯到《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饮茶情有独钟,由于茶树生长于高山之中,沐天地之精华,以贞洁、清新、平和为秉性,颇合文人墨客宁静、悠远的清高意趣。茶增诗旨,茶助诗思、诗茶合一,茶与诗人结下了不解情缘,“茶”意象以及咏茶诗也成了古代文学的惯见题材。明代诗人周继文《重游龙泉寺》记载了龙泉寺茶香景幽之况,写道:“宝地重临好避华,霏霏零雨暗烟霞。余寒雏雉鸣深林,新水游鱼趁落花。踪迹漫劳鱼义问,留连须费远公茶。年来予念如灰灰,不信禅林不是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亲历了信阳茶新生、发展、繁荣的现代信阳人民,从各个角度尽情讴歌了信阳毛尖茶,写出了大量的茶诗作品。如《鹊桥仙·春满茶乡》中写道:“清风料峭,路遥山远,欣喜东君又到。晨烟飞起多云飘,抬望眼,雪融梅俏。小桥流水,启人心窍,忙了采茶姑嫂。春潮袭地卷花朝,辘辘脆,余香袅袅”。

“诵毛尖茶诗”,学生可以从信阳茶诗中领悟信阳茶文化的内涵,意识到“茶”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对中国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及中国人的生活情趣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诗歌的热情。

3.5 赏毛尖茶艺

茶艺在茶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茶的魅力在于品赏,茶类不同,人们从中汲取的主要内涵也不同。信阳毛尖作为绿茶珍品,是不需发酵,直接采用高温杀青以保持生叶鲜绿特点的茶类,具有形美、香高、味醇、耐泡等特点。信阳毛尖茶艺历代传承,发展成为十道茶。信阳毛尖之十道泡茶法,是通过挖掘信阳人的品茶习俗并结合信阳毛尖绿茶的特点,辅以相应的陶瓷、玻璃茶具。其泡茶程序为:

第一道:鉴赏佳茗毛尖茶 第二道:泡茶玉液龙潭水

第三道:烫壶温杯洁器具 第四道:毛尖入宫吉样意

第五道:重洗仙颜涤凡尘 第六道:浸润毛尖露芳容

第七道:回青沏茶表敬意 第八道:玉液回海待君品

第九道:平分秋色入茶盏 第十道:敬奉宾客一杯茶

品赏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观形、察色、赏态、闻香、尝味。

观形:由于毛尖茶叶的采摘时间、等级、标准不同,热水冲泡后的信阳毛尖,形状多样,是毛尖茶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察色:主要可从汤色和底色两个方面观察。信阳毛尖的汤色以绿翠为上,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汤色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底色主要看茶叶随着内含物质的浸出,可观察到干茶的色泽逐渐变成一种新的色彩,令人回味。

赏态:欣赏毛尖干茶的固有形态及随着开水浸泡时间的延长展示出来的一种新姿态。“从来佳茗似佳人”,这种茶水相映的情景,使饮茶从物质享受上升至精神享受。

闻香:毛尖干茶随着热水冲泡冉冉升起的微雾而发出清香,可识别茶香的高低、纯浊。不同滋味的茶香,可使人获得不同感受,个中乐趣及奥妙,靠品茶人在饮茶中细细品味、体会。

尝味:茶是一种风味饮料,不同种类的茶叶自然具有不同的风味。信阳毛尖绿茶没有花茶的花香,不如普洱茶醇酽,不似红茶般鲜浓,但它清雅的香味,乃无味中的至味。

“赏毛尖茶艺”,使学生可以从信阳毛尖十道茶中领悟信阳人将茶与生活融合一体的生活艺术和生活哲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生活意趣。

3.6 采毛尖茶叶

学生在对茶史、茶效、茶诗、茶艺等了解之后,可利用信阳茶文化的优质资源,组织学生到信阳董家河茶场进行采茶实践,通过自己采茶、炒茶、制茶等一系列过程亲身体验信阳乡村之美、劳动之美,让其对信阳的茶事有更多的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信阳茶歌、茶舞表演,我国有很多与茶相关的歌曲,如《采茶歌》、《茶山小调》等,通过直接感官刺激的方式近距离感受信阳茶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民间歌舞之美、劳动之美。

“采毛尖茶叶”,将汉语教学课堂搬到了室外,增强了汉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们与信阳茶文化的距离,通过切身体验采茶活动,感受中国人“以劳动为美”的特质。

3.7 悟毛尖茶道

茶道就是茶人在品茶过程中所应遵循之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指导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中国茶道精神的本质特征是静、和、雅,即静是茶之性、和是茶之魂、雅是茶之韵。信阳民间的饮茶之道各有不同、形式不一,与中国茶道既有共性,又独具风格,彼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信阳茶道的精神内涵可归纳为五个字,即和、美、清、敬、雅。

“和”指和睦、和谐。信阳是一个古老文明的茶乡,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以茶为礼”的习惯,以示尊敬和友好。勤劳朴实的信阳茶人,性格如毛尖一般执着、坚韧,无论社会发展变化如何,都注重人与人的相持相依,在和谐的气氛下共同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美”指朴素典雅。信阳为绿茶之都、名茶之乡,数千年名茶孕育了信阳独特的茶文化。信阳茶道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在茶道中,能领略信阳温柔多姿的山川气韵;能感触雄伟壮阔的大自然精神;能体会信阳茶道的朴实之美、礼仪之美。

“清”指信阳茶人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信阳毛尖茶叶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凝聚着数代茶人的心血,从品茶的精神中品味着人生的价值。

“敬”指礼仪道德等。从迎客入室开始,即表现出互相尊敬、谦和礼让。客人到门口,要迎上去问好,按客人的年龄、资历安排座位,从沏茶、敬茶,到饮茶、送客,以礼仪贯穿始终,期间举杯言语,均表现出和谐、礼貌。

“雅”指雅致,品位。在中国茶道精神中,品茶品的是文化,品的是生活。信阳的茶馆,装饰布景典雅清和,在茶馆品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以茶的色、香、味、形喻生活,品人生,以茶拟人、托茶言志,为诗为文。

“悟毛尖茶道”,通过一系列的信阳茶文化教学程序和茶文化熏陶,使学生在茶文化的氛围下进一步品悟中国茶道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品茶论道,从茶道中领悟中国人的人生处世哲学。

4 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出浓厚的兴趣。信阳毛尖作为绿茶中的珍品,有其魅力及价值所在,将信阳本土茶文化融入到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一系列的茶文化教学程序,让学生直观感受信阳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塑造学生知礼、懂礼的良好品格,加快信阳旅游产业的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带来相应的社会价值,同时对信阳茶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毛尖信阳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茶文化的“办案经”
那一刻
信阳诗群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赤子心 信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