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翻译专业教学改革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衔接
——以《文化与翻译》课程为例

2020-12-22张红佳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哈尔滨应用型实训

张红佳,王 淼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自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以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更加注重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因此,黑龙江省对于翻译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即: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新发展形势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尤其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翻译专业人才。

1 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翻译教学团队与行企单位、学生和实习教师们的调研发现,目前翻译专业毕业生虽然人数逐年攀增,但是毕业生没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整体素养仍有待提高。这与翻译专业教学现状有着密切关系。表现在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实训体系欠完善等。

1.1 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我国翻译本科专业始建于2006年,距今不过14年。对于很多普通院校来说,翻译专业也是一个起步专业,因此,专业的成立和建设往往会借鉴重点院校尤其是成立较早的院校的经验,尤其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传统地延续以语言基础、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文化类课程为主导的课程安排,因此,存在较大的同一性,缺乏创新性和区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入发展,也给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2 教学内容陈旧

首先,多数院校翻译专业教学素材更新较少,较少的院校使用自编校本教材或者活页教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内容更新度较弱。而翻译学科又是“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教学案例要体现在“新”上,除了经典案例之外,一个十年前或者五年前的翻译案例,在现今的翻译课堂上进行讲授,势必会缺失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此外,翻译教学中,吸纳课外的“新鲜”素材较少,包括更新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作品、案例和赏析评论等。翻译资源的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翻译视野,也不能够为学生们走出翻译课堂,开展翻译实践提供实质性的借鉴。

1.3 实践实训体系欠完善

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本地区大部分高校翻译专业的实训实践体系不够完善。例如:软硬件条件有限,实训课程缺乏,实训课时不足,实训岗位匮乏,从而导致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欠缺。

此外,受到翻译专业就业压力的影响,有些院校翻译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大量“脱专业”“转岗”现象,导致了翻译专业实习实训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2 以课程改革推进翻译教学的转型与创新

我院翻译专业教学团队,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修订,取得了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笔者结合《文化与翻译》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2.1 教学内容需翻新

翻译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更新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饱满度和实效性,而且能够开阔学生们的翻译视野,提升他们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我院的《文化与翻译》课程没有指定教材,而是以教师的讲义的蓝本,不断扩充、更新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呈现常讲常新的特点。譬如,授课教师把在我校承办的“国际商学院联盟会议”中的主旨发言作为课程素材,包括:“格鲁吉亚旅游业发展”“比利时经济与文化”等主旨发言作为翻译素材,提炼翻译案例。

此外,新闻时事中的文化素材也会被引入课堂,包括:哈尔滨雪博会新闻报道、生肖文化解读、春节民俗翻译、日本环保文化等。

2.2 教学方法求新意

黄甫全教授提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翻译专业课程在如上三个层面上,结合课程特点,力求方法“求新求趣求果”。

首先,在《文化与翻译》课程的理论教学阶段,教师们通过“微课”缩短理论讲授时间。然后,通过分组讨论、互动提问等模式梳理翻译理论。把传统的翻译理论教学演变成“视频+讨论+提问”的互动模式教学,让“沉寂”的理论教学“复活”。

其次,在翻译技能和实践操练阶段,同样把批判、创新和赏析融为一体。“文化类翻译的案例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呈现“一词多译,一点多翻”的特点。因此,多译文和多译本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样就会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赏析和评论的空间。此外,在案例分析和翻译操练过程中,以“互评互批互赏”的形式组织操练环节,增强了教学的灵活度和创新性。

2.3 实践教学寻突破

庄智象针对翻译学科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了翻译研究的三个转向,即为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转向,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翻译教学实施的过程转向。因此,实践性在翻译课程改革中居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院的《文化与翻译》课程具备校内外两个实践平台,分别是校内实践平台——翻译工作坊和校外实践平台——翻译公司。

在翻译工作坊中,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展文化类的翻译实践项目,包括与省文化厅合作开展的鄂伦春民俗故事集翻译、省民俗文化作品展翻译、哈尔滨旅游景点翻译纠错实践活动等。

与翻译公司合作的校外的实践项目包括: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啤酒节、哈尔滨友好城市交流、哈尔滨钢琴音乐会等口译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课程团队,还分批选派学生以小组形式参观翻译公司,参加公司的员工培训,并在公司进行笔译实践,包括辅助翻译、文本校对等。

3 结语

2015年10月颁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和方针,转变办学思路,加强对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走应用特色发展的道路。因此,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也是目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翻译专业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翻译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形下,更要切实地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找到改革的切入点。从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办学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人才需求,进行改革与调整,才能够使得翻译专业具备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猜你喜欢

哈尔滨应用型实训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静听花开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