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岭林区森林抚育的技术及现状
2020-12-22王周娃杨娟
王周娃,杨娟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陕西 西安 710402)
随着国家对生态空间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在秦岭林区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抚育工作,但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致使森林抚育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仍需掌握科学的抚育技术,以支撑森林抚育工作,充分发挥抚育作用,促进林木良好生长,营造良好的森林生态。
1 森林抚育的影响
1.1 改善林分结构
通过科学的抚育技术,清除病木、枯立木、无目的树种,增加目的树种生活空间,使目的树种占森林空间的主要地位,从而优化森林树木结构。在通过良好的林分结构,增加森林病虫害整体抗性。同时,在森林抚育技术干预下,也有助于提升林木抗水土流失、防火性能等,从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1.2 优化林木生长空间
针对秦岭林区内单位面积林木数种多、数量大或杂草、灌木、藤蔓等占据目的树种部分生长空间的区域,在森林自然稀疏更新的情况下,通过人为抚育间伐,将林木密度科学优化到合理密度,减少树木之间的生长竞争,优化林木生长空间,改善林分质量。
1.3 缩短成林时间
通过科学的森林抚育技术,间伐除去老、弱、病、枯及非目的树种,为优势树种留下更多的生长空间,增加阳光、养分、水分等有利条件,帮助目的树种快速生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成林时间,增强林分质量。
1.4 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
利用森林抚育可以人为干预异龄复层混交林高质量生长,加快形成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丰富森林植被中的草本、灌木种类和数量,提升森林植被高度与质量,为秦岭林区栖息的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优质植物来源,提供生存场所,不断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
2 森林抚育技术措施
2.1 幼龄林
由于幼龄林密度较小,林内杂草和灌木丛生,抚育措施为除灌、去草,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幼龄林抚育采取人割或机割方式清理,一般为人工去除,保障幼苗安全。主要去除与幼苗、幼树竞争生长空间的杂草、灌木、藤蔓,抚育时间易选择在春季和夏季。同时,搭配修枝、垦复、施肥工作,提升抚育效果,其中,对通风透光条件较差的区域和枝条自然生长不良的树木进行修枝作业,修枝过程中一并去掉徒长枝、病枝与枯枝。间伐抚育过后,翻土垦复,改善苗木立地条件的同时,配合施肥增加营养供给,垦复和施肥工作易选择在每年盛夏或深冬时期进行。
2.2 中龄林
由于中龄林密度较高,为改善光照,抚育基本技术措施为透光伐、生长伐,其中透光伐通过间伐消除优势树种与非目的树之间的光照竞争,从而加速目的树种生长,加快成林。透光伐的主要措施为去除混交林中与目的树种竞争阳光的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影响目的树生长的杂灌、藤蔓等。在间伐密度较大的生长不良林木时需要留优、伐劣,将林木密度通过间伐调整至合理,使林木均匀分布,一定要避免林窗空地等。
通过抚育间伐改善林地树种构成和郁闭度的作业方式为生长伐,这种作业方式可以保证优势树种保持良好生长趋势,加快林木生长量。主要抚育措施有上、下层抚育及综合抚育,主要以伐除病死枯立木、生长不良或因郁闭度过大影响目的树生长的藤蔓、杂灌,通过抚育将林木郁闭度调整至0.7 及以上,同时,保证蓄积强度不超过8%即可。通常在同龄纯林的抚育管理中,宜采用下层抚育间伐的方式;在混交林、复层林等林木类型的抚育管理中,宜应用上层抚育间伐的方式;其他林木类型抚育管理中,可采用综合抚育间伐措施。在间伐过程中,主要针对存在明显生长不良或生长过密的林木资源,通过间伐管理方式,降低林木资源密度,使得林木之间能够形成较好的营养空间,这更有助于林木生长和发育,使之形成更为良好的干形。
2.3 天然林
针对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的天然更新林,抚育措施主要以生态疏伐为主。通过生态疏伐,让林地内不同龄林木均达到通风、透气、透光,形成结构合理的复层异龄林,达到馆梯级郁闭,以增强天然林的生态防护功能。针对不同立地状况的天然林,可以采用上、下层林疏伐和综合疏伐的作业方式,将其中的一些受压木、“霸王树”等,保留一些优良木、有益木,提升森林林木资源的生长率和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保证生态伐后林分郁闭度≥0.6。
3 秦岭林区森林抚育间伐面对的困扰
3.1 标准不统一
森林抚育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林分、树种,不同季节进行何种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及次数才能达到森林抚育的目标,现在缺少标准规定,同时也存在部分抚育间伐评价指标不完善。由于树种的差异性,在应用间伐技术时,对抚育树种的密度控制也有较大的不同。而在间伐密度上缺乏明确的指标,如何更好地利用林地资源,使林木保持健康生长的同时,能够具有更高的种植量,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再分析、再完善,也是当前需要在实际抚育中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3.2 施工成本投入少
部分森林抚育由于成本投入少导致综合作业区,只采取了透光伐,而在生长伐、卫生伐等方面明显应用不足,以致对整体抚育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影响到林木生长发育。甚至在抚育过程中有伐好留坏情况的出现,与抚育初衷相反,使得综合作业区内的林木资源整体质量较差,不利于林木资源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3.3 抚育技术培训不够
森林抚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提高抚育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然而目前对森林抚育作业人员开展的技术培训少、时间短,许多森林抚育作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森林抚育效果。此外,在对这些人员的管理上,缺乏对应的责任明确、绩效考核及奖惩机制,以致森林抚育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使得森林抚育工作形式化较为严重。
4 相关建议
基于当前秦岭林区森林抚育间伐表现出来的众多问题,在实际抚育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从而提升秦岭林区森林抚育质量。
4.1 在实践中总结科学的抚育技术标准
森林抚育工作必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立地情况分类,总结科学的抚育技术体系来指导森林抚育工作。结合现有抚育技术措施,根据不同树种、森林等类别开展抚育试验,比较不同抚育方式的效果,明确有效的抚育措施,为抚育实操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抚育作业,调整林木结构,为林木生长营造优质的生存环境,确保森林抚育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在日常森林抚育工作开展中,可通过对某树种的实际栽种,从中收集影响其生长的相关数据参数,然后对这些参数做综合性分析,归纳出对应的抚育技术标准,以此形成对实践抚育的有效支持。
4.2 加强对抚育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
针对抚育工程中因技术指导不足或缺失从而导致的伐好留坏,目的树划分不清楚的现状,应加强森林抚育技术指导投入,在作业前中后都要有技术人员全程跟进指导,从技术层面确保森林抚育质量。同时,抚育技术人员要不断将新的抚育方式结合实际,增强抚育措施的可操作性。此外,为有效调动抚育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技术水平,在实际森林抚育管理过程中,应明确相关技术人员职责,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并将之与相关技术人员的薪酬、绩效等挂钩,以此形成较强的激励性效果,让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森林抚育管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同时,还应定期对森林抚育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森林抚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升森林抚育的实际效果。
4.3 增加森林抚育宣传力度,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到森林抚育中
可通过微信、微博、电视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对森林抚育的认知度,从而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同时,也应提高作业难度较大森林抚育补贴标准,让更多的林区群众愿意参与到森林抚育中,提高林区群众收入和森林抚育质量。
5 结语
森林抚育是维持森林物种多样性,实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森林抚育技术直接关系到赋予质量的高低,科学有效地运用不同森林抚育技术,可以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林木生长空间、缩短成林时间、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加病虫害抗性,降低森林火灾等灾害隐患。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在实际森林抚育中因地制宜总结抚育措施,并采取合适的抚育技术,才能提高森林抚育工作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发挥森林抚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