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区大树移植技术探究
2020-12-22夏卫春
夏卫春
(昆明市海口林场,云南 昆明 650114)
大树移植是城市绿化建设中短时期提升环境管理效果,全面推进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为降低移植树木死亡率,高效配置林木资源,林场管理与工程人员应做好技术规范应用,依照相关林木移植技术标准,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合理规划大树移植时间、技术方案,加强挖掘、包装与吊运工作的指导,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开展养护工作,为树木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1 大树移植主要技术应用
1.1 树木选择
现阶段,大树选择应依照2 个原则进行:一是按照邻近的原则选择移栽树木。尽量选择本土大树品种进行移植,避免远程调运大树,在节约移植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了移植树木的成活率,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二是合理控制移栽量。通常情况下,林场大树移植数量比例应低于绿地树种比例的10%,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在具体选择移植对象时,应尽量选择处于壮龄生长期的树木。由于移植大树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林木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因此,树木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性、生态效益与技术要求,还应综合考虑树木的观赏性、功能性等。
1.2 移植时间
树木种类、区域气候、种植环境、绿化需求等条件的差异性,使得树木移栽时间的确定形式也存在区别。现阶段,移栽树木的时间标准不统一,昆明地区温度、湿度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树木移植。据调查发现在昆明地区,树木根系1 年当中有2 次迅速生长期,第1 次生长期为2 月前后,第2 次生长期为10 月前后,大树移栽时间应尽量避开根系生长阶段。
1.3 移植准备工作
在树木挖掘的准备阶段,应修剪树木的树形、尺寸等。如果移植的树木属于阔叶树,可作短截与疏枝处理,避免水分过度流失,在保证树高、树形的基础上,疏枝量控制在1/2~1/3。如果大树属于针叶树种,树冠一旦被损坏极难恢复。因此,为保持树形的完整,只需简单修剪树木基部侧枝。在实际挖掘、吊运阶段,应使用保护材料捆扎树干,避免树冠出现过度损伤。提前确定定植地点,准备好定植塘、固定装置、包装材料与运输工具等。
1.4 树木挖掘
在树木根部挖掘前,应先结合树根生长情况、包装与运输条件,确定需要挖掘的土球径。土球过大容易出现散球现象,提升吊运难度;土球直径过小,根系损伤会扩大,影响树木成活。通常情况下,土球直径应控制在大树胸径7~10 倍范围内,深度超过直径的2/3。如果移植针叶树,树木主根发达,土球深度应超过直径。胸径为8~15cm 范围内的树木,土球直径应控制在60~80cm,深50~70cm;胸径处于15~30cm 范围内,土球直径控制在100~120cm,土球挖掘深度在90~100cm;树木的胸径超过40cm,直径通常为150cm,深度控制在110~130cm。
通常情况下,大树挖掘可以选择2 种模式:一种是一次性挖掘完成;二是分阶段挖掘。另一种是需要挖断侧根部分,回填土复原,在侧根愈合后进行二次挖掘。在土球直径周围进行开沟,应以垂直挖掘的形式进行,依照实际挖掘情况,设置具体宽度。挖掘过程中使土球保持聚拢状态,对切断的侧根进行消毒、涂刷防护层。
1.5 包装与吊运工程
在包装树木时,一般选择草绳网包装土球。先使用草绳横向缠绕土球,至土球高度1/3 处,将草绳一端与大树基部固定,然后采用斜绕的方式缠满土球,反方向重复缠绕,保证捆扎严密、紧实。在树木捆扎完成后,使用吊车将大树放置在车厢内,吊装时必须用绳索或钢绳兜住土球底部,绳索与土球接触部分必须垫置木块,防止吊装时因重量过大绳索嵌入土球,导致土球出现损伤。如果树干较长、树形较大,可采用牵引技术,控制树体吊运方向,提升装卸效率。在装车过程中,土球应处于前方位置,树冠在后方,固定住土球,并在树干与运输车接触的位置设置保护装置,树干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1.6 定植技术
一般情况下,定植坑应与树木挖掘同时进行或提前一段时间,坑穴应超过树木土球体积的一半以上。如果定植坑的土壤成分与树木原种植区土壤存在较大差异,应进行换土,并备足底肥。定植时拆除土球包装材料,回填土时要逐层夯实,最好边回土、边浇水。通常情况下,回填土应高于基部位置5~10cm,土球距地面10~20cm高,回填土后,使树木基部与填平高度保持一致。
2 移植后大树的养护管理
2.1 养护原则
大树的养护应依照及时性、科学性、平衡性的原则进行,保证树木的水分、代谢、养分、结构平衡。正常生长发育的树木,其树体所有的器官和生理代谢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若想让刚移栽的树木适应新环境并正常生长,应保证养分与代谢的平衡性,为树木损伤、生长与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另外,为了提高养护成效,还应遵循预防性养护原则,降低大树移栽后发生病虫害概率。例如,近年来,许多大树移栽后,由于新根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与水分吸收速率降低,影响了树木正常生长,有时会出现叶片枯黄、新枝细弱等问题。为保证树木养分供应,在移栽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采用营养针注射的形式,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控制树木长势。
2.2 建立档案
移栽后的树木应建立对应的信息卡,进行归档,做好定期养护与树木栽培管理记录。通过信息卡,观察、分析树木生长状态,及时发现树木生长问题,采用专业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为树木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在养护阶段,应及时进行剪枝、浇水、喷洒药剂等,保证树木生长养分、水分的有效供应。还要定期、详细填写信息卡,每次完成养护或检查工作后,都要详细记录本次养护内容、检查结果及树木状况,便于后期全面、直观地掌握移栽后大树的生长情况,为下一步大树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林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3 灾害预防
移栽后树木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抵抗力降低,需要一定的适应时期。在这一阶段,树木容易受病害影响,应注意这一时期的树木管理,最大限度避免病害带来的经济、生态影响。首先,应结合林场常见病害问题,制定专业性的预防对策,在移栽准备、过程、后期养护阶段,做好技术控制工作。其次,移栽后的大树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在冬季设置防护设施,采用草绳包裹、覆盖塑料薄膜等方式,控制树体温湿度。在夏季温度较高、水分蒸发量大时,通过对树木根部浇水及树冠喷灌的方式保持树体湿度,还可以搭棚遮荫,使用抑制蒸腾剂等,从而对树木作降温增湿处理。再次,为了避免洪涝影响,应设置排水设施,如通过潜水泵抽水等,避免出现烂根情况。最后,林场还应加强与气候、环境、生态质量检测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环境信息,为大树移栽工程提供可靠的支持。
2.4 施肥原则
现阶段,林场大树移植普遍遵循精准施肥原则,在降低大树管理成本的基础上,避免因为过量、重复施肥等造成根系腐烂。考虑到树木品种、立地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施肥种类、肥料用量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具体来讲,对移栽后的树木进行施肥,应以多次、薄施为主,大树移植后树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因此,移植当年通常无需施肥,次年树木恢复状况较好时,可施加尿素水溶液。移植后的2~3 年,适当施加农家肥,保障树木养分的正常供应。
2.5 病虫害预控
近年来,本地林场病虫害发生率呈小幅度上涨趋势,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成为林场建设与管理的重中之重。应在预防为主原则的指导下,总结大树移栽病虫害防治经验,在掌握病虫害发生原因、影响与应对手段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预防与管控。树木经过挖掘、包装、吊运与剪枝后,会出现较多伤口,整体抵抗能力降低,极易滋生病虫害,应加强预防。防治病虫害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混合高效低毒杀虫剂。在春夏与秋季,通过连续喷洒药物预防与控制病虫害,提升移栽大树成活率。
3 结语
为有效协调地区生态发展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大树移栽过程中,应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移栽指导工作,在科学确定移栽品种、时间与数量的基础上,规范挖掘、包装、吊运、定植等技术流程,做好后期护理工作,提升移栽树木成活率,在完善归档资料的同时,依照树木的实际生长情况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