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播方式研究
——以剪纸艺术为例
2020-12-22刘安娜
刘安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116052)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传统剪纸艺术更是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传统剪纸艺术更是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习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应该深入到当代青年大学生中,青少年有义务和责任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作为青少年的聚集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可以说是其有效的传播途径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剪纸艺术的调查研究,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播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其实可行的措施,进希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传播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
在保护传承剪纸艺术方面仍存在着多的困惑和难题,如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冲击,年轻人对剪纸艺术这类慢工出细活的艺术兴趣不大,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乏力等等。针对剪纸艺术的保护现状,除需增加投入力度之外,还应增强全社会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应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走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不断前进,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当重视,并出台了许多的相关保护政策。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众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就剪纸艺术这项较为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虽不乏对其喜爱的人但剪纸艺术的传并不高播程度并不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操作较为简单的非遗项目,其传播与传承程度也并不理想,剪纸艺术的主要关注和传承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中,青少年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其传播与传承能力是不容小觑的,但目前的青少年大多数没有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当中去。可见我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阻碍。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播的方式
以剪纸艺术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主要是人们对起的认知程度尚可,但其传播范围和传承程度方面还需要做出大的改进和提高。通过在中国知网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较少,并且是从近几年来才开始进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相关方面的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未来的国家栋梁,校园里作为国家先行军的青少年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拥有强大的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他们会像一颗颗生机勃勃的种子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地生长、壮大和成熟,最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其发展的更好。通过研究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的相关文献报导可以看出,研究普遍认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不仅可以很好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传播,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身心健康。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的传播方式在目前看来是一种可行性和操作性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来说都是效果显著的。以剪纸艺术为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较早一批被引进校园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变通等特点所以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其传播难度较小。剪纸艺术在校园内的主要传播形式主要以社团形式和课外的娱乐活动,也有小部分的剪纸艺术被引进课堂。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发接触,兴趣不大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延续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桥梁。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学生们在校园中学习的主要是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对传统文化接触较少。因而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较少,存在兴趣不大等问题。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过程中缺乏实践
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重视程相对较高,师生们能很好的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但是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校园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缺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校没有深入探寻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普遍都是为了完成要求硬性组织学习。同时学校对校园内出现的一些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活动重视度不高。民俗类的文化课程缺乏,同时忽略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更加重视文化课的理论学习发面,实践内容从一边重的趋势,学生对优秀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学习的缺失阻碍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课程缺乏师资力量和影音教材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剪纸艺术为例国家教育部门没有将其正式列入教育大纲范围,学校也就没有证没有稳定的教学经费、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内容浅显单一。没有大量的实验性教学活动和支撑,只是对少量的理论重点进行教学研究。学校内部学生们的剪纸艺术等民俗文化具有深层次的作品较少。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探索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4 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4.1 以高校为主,中小学为辅
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校园的受众对象不同,在针对高中小学以及高等学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过程中,我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中小学的学生们普遍年龄较小,主要应注重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对其宣传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的内涵和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让学生们从小耳濡目染,对剪纸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埋下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
高校中的大学生们作为行走在国家的时代前沿,高校拥有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高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同时高校多种文化的大熔炉,多不同的文化拥有极大的包容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更加适合这种拥有灵活变通性的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高校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应更注重于实践活动,大力支持学生们对剪纸艺术传承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力求探寻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播方式。更加适合这种拥有灵活变通性的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加适合这种拥有灵活变通性的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更加适合这种拥有灵活变通性的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4.2 课堂内外相结合,多种形式并存
在高校内进行宣传,应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发展。可以定期要求剪纸艺术的传承人进校园宣讲,为学生解答相关方面的疑问。可以将剪纸艺术纳入学校人文类的选修课程当中,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学习。在寒暑假期间是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的好时期,因而学校可以要求学生们完成相关实践活动作业,更有利于学生们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下,应为大学的学生们拥有丰富的课余时间,可以鼓励学生们组建参与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组织和剪纸艺术社团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同时可以在校园内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和文化表演,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
4.3 编写教材,利用相关影音资料
剪纸艺术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于其他的一些操作性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靠身口相传这一陈旧古老的传承方式,初学者的入门有很大的障碍。剪纸艺术因为其操作简单,除身手相传这一古老的方式,让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传播渠道学习,如通过一些书籍和网络视频。但是因其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传播,初学者只能经过机械的模仿和反复的探索来慢慢掌握其技巧,所以剪纸艺术存在着入门简单,难学精髓的特点。为解决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在传播过程中应该对其加以整理,使其统一规范。用文字和图解加以描述,再编写成册。把技艺高超的剪纸艺术传承人的切实感受加以注释练习的方法,并配备相关的影音资料,形成一套可行性较高的教材。
5 结语
我国在2011年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指出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教在学校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同时也是可行的有效的。我国是世界上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所以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并在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流传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现有的传承者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群体老龄化严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而校园,尤其是高校校园,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所,需的人力资源等条件,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很有重要也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