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反思高校美术学高中教学技能培养环节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0-12-22张高元

福建茶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术理论技能

张高元

(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壮族自自治区桂林市 541006)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制定的高中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具体体现在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此标准把“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高中美术以鉴赏课程为主,核心素养主要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起点,进而达到创意实践与文化认同的目的,提升社会的整体美术素养。美术学的教学技能培养环节是通过模拟课堂,让学生锻炼教学技能,也是检验大学生所学的直接窗口,参照核心素养标准对其反思,能够更加明确如何培养美术学人才,为将来走上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1 基于核心素养来看高中美术教育的特征

首先,美术教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在图像、表现、审美和创意四方面。图像的表现或识读是美术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也是美术教育的基础。所有美术的其他层面都发端于此,归结于此。美术教育最关键的媒介是图像,它连接着表现,审美,创意。表现相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创造,相对于欣赏者来说是审美。创意就是创造,通过图像,经过表现来实现,是美术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即培养创造性。所以,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用图像表现创意,用图像提升美感。美术教育的普遍性在于它是社会的,文化的,反映一定社会情感和美感,引起人们的共鸣。翻开高中美术教材会发现普遍性更加侧重美术的文化传播与实践。因为美术教育传达的社会情感是人人可以理解的,是普遍公认的有价值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崇高性和典型性,反映了人类在某一些时刻的共同心声与诉求。这类情感就是人类情感,积淀为特定文化。高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去理解这类情感,增强他们对命运共同体的感悟。所以,美术教育是普遍的,它与其他学科一样,要求高中生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而这也是历史上的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持续宣扬的内涵和人生具有的高贵品格。如毕加索通过断体残肢控诉战争的残酷,揭露法西斯的罪恶,唤起全世界人们联合起来反对法西斯,迎接世界和平,所以和平是他的心声,也是世界的心声。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普遍性在于人之德性的培育。

其次,美术教育实践是历史与当下,文化传承与创意实践的统一。根据文化学者的研究,文化有三种:历史上留下的经典精神产品,艺术品就是其一。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美术教育恰是这三种文化的统一。美术鉴赏接触的是历史上经典的艺术作品,是最核心的文化,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教师引导学生鉴赏领会这些文化,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举措。艺术创作是美感经验积累和培养的过程,为日常生活输入情感体验模式,丰富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完善人的综合素质。美术鉴赏也为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审美基础和可能。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文化生活形态,这些都是建立在对艺术品的赏玩、使用上,比如我们中国古代的书斋就是一个另类生活空间,其中摆满了工艺品,人与艺术品打交道,在艺术环境中进行交流,产生新的艺术品。今天这种生活空间被博物馆、娱乐场所转为更大众的文化空间,为大众提供精神消费场所和产品,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创新。美术教育技能培养正是通过鉴赏环节让大家学会欣赏艺术品,又根据实际需要创编一些艺术品,将美的意识带入生活。今天很多博物馆开创的文创活动就是这样的创造新生活的举动。

最后,美术教学技能培养要遵循世界人才培养趋势与中国美育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各国都非常重视。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提出核心素养4c模式,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gking),创造性思维(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和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中国也在《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中国方案,5c模型,即创新、沟通、合作、审辨思维和文化理解与传承。中国加上“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有深刻原因的。美国是后起新秀,文化不深厚,主要依赖世界各国的人才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中国是历史文化非常悠久的国家,优秀的精神文化蕴含丰富的创造性,但经过时间的磨洗,难免模糊,传承就是创新的第一步。美术鉴赏处理的恰恰是文化,它使用的是艺术精品,产出的是创意实践、审美素养、文化传承,这是中国美育赋予我们的特色,也是中国美术教育坚持辩证思维的结果。

下文参照高中美术课程要求,反思目前美术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2 美术技能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美术技能教学实践是通过模拟课堂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目前受到微课、慕课等影响,主要采用录制课堂视频的方式进行,通过反观课程,分析存在的不足,进行调试,达到更加优化的效果。对照广西高中美术的教程和培养目标,我们发现学生对教材的使用率非常低,主要表现在:1,上课内容单一和浅显,即讲解的内容主要依据技法课程所学知识,缺乏设计安排,无法将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在逻辑联系揭示出来,更难以形成合乎逻辑的整体。2,课程的主题性和系列性较弱,往往只能就单一艺术品讲解,而不能将同类主题联合起来讲解,也缺乏进行系列性课程设计的意识。

这些现象反映学生在以下方面认识不足:1,学生对教育的认识比较单一,认为高中学生也需要技能培训,直接将大学课堂所学知识搬到中学课堂中,忽视高中课堂以鉴赏为主,以美感培养和文化理解为主的特色。2,对高中美术课程的重点把握不准。高中美术固然要讲解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随着网络资源的充裕和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多美术知识在网络上都可以获取,但是与艺术品相关的其他因素则是需要探索、理解才能理清,得到较深入的认识,课程设计目标应该更多向能力提升方面转变。3,课程的理论意识淡薄。目前高中鉴赏课程很少运用理论,大多停留于感性感知层面,没有将大学积累的能力释放出来,显得单薄。

3 广西高校美术教育改进对策

根据以上现象,我认为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人才培养问题,接下来,本节主要从人才理论素养、人才语言表现力和人才创造力的角度提出解决办法。

3.1 理论素养: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对接

目前美教的理论课程有基础史,美术概论,美术鉴赏与批评。基础史安排在大一,概论和鉴赏放在大三上。表面看,经过基础训练,学生可以上提升课程。但是从大三学生实训讲课的过程来看,他们仅仅抓住基础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是零散的,没有宏观的理论视野,也没有解读经典艺术的理论方法,所以,课程是浮光掠影,无深度的的讲授。我认为先应该系统整合理论资源,让学生有分类和板块意识。然后将中西历史上经典艺术理论以案例形式讲解,帮助学生获得解读艺术的基本方法,再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检验学生的解读能力,最后对课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试,逐步达到优化。课程开设顺序如下:首先开设概论,让学生系统理解美术。再将经典艺术分类,分别讲解最合适的解读方法,进行案例训练分析。然后开设美术鉴赏与美术史论课程。美术史论让学生对美术发展有历时性理解,美术鉴赏则可以分主题来上课,以学生为主导,主要考察学生审美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者结合,让学生具有历时和共时两方面的理论储备,让解读更加科学。课程开设形式通过开设网络课程,整合分散的资源,形成电子资源,展开大数据分析,让我们制定更加准确的课程计划,达到更好的效果。鉴于这些课程中存在理论重复的现象,不同教师应该详略结合,分别从观念和具体方法两方面加强学生对理论方法的认识,让他们从精神上认同艺术理论,从实践上操作理论,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创新理论。

3.2 语言表现力:鉴赏写作与创编方案结合

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表述能力,这可以通过鉴赏写作与创编环节来实现。鉴赏写作的目的是增强表述能力,结果是形成文章,创编的目的是发展创造力,利用美学素养,创编装饰品,为生活带来新的美感。所以,在鉴赏环节学生写出对作品的理解,有利于检验审美判断力,考察运用理论和语言组织能力。借助写成的文本,检查存在的问题,分析改进的途径。经过写作训练,可以借用书面语言的思维方式来增强口头表述,让口头表述准确到位,合乎逻辑,丰富多彩,具有美感,而不仅仅是“厉害”,“嗯”,“很好”等简单口语。也就是让美术的感知力、理性、想象力和判断力充分融入到我们的口头语言中,让课堂成为一个个情境,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营造丰富的艺术氛围,达到课堂效果。创编是对创造力的考量,学习了美术作品,可以根据理解进行创意改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计作品,撰写一定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思想,灵感,设计思路,成品效果等环节,然后实施完成。对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等,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

总之,美术学教学技能的培养是高校美术检验课堂所学能力的窗口,也是人才进入工作岗位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一定要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要求,调整培养的途径,让高中教学和大学教学有衔接,有对应关系,才能有目标、有计划的实施合适的培养策略。◇

猜你喜欢

美术理论技能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美术篇
劳动技能up up!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