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瑶族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12-22沈淑敏
尹 伊,沈淑敏,白 辰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1 我国传统村落概况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传统村落。因为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古老的手工艺、历史、艺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等在中国的传统村落中均有体现。因此中国的传统村落被称之为“博物馆”、“活化石”,即其是对传统村落中的历史、艺术、文化、自然遗产、物质遗产以及非物质遗产等的种种保护。最近几年有2500多个传统村落经过我国各个部分与机构的统计中被公布了出来。[2]
2 红岩村概况
2.1 基本概况
红岩村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从恭城瑶族自治县到红岩村大约有14.7公里的距离。红岩村位于东经110°51’,北纬24°44’。平江河是红岩村独一无二的一条河流。平江河属于珠江水系。红岩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主要的农作物是种植月柿子,红岩村的村民们每个人都有果园来种植柿子。现在,红岩村的村民开始运用科技种植的方法,使得村民都步入了小康社会不在为吃喝发愁。红岩村有着“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些列的称号与荣誉。[3]
2.2 红岩村景观构成分析
2.2.1 独具特色的生态果园
红岩村是恭城的农业生态示范基地。同时也是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蔬果绿色生产基地,生产出了很多绿色水果产品。红岩村有万亩农田用来种植月柿,因而形成了月柿中心又是农业用地也是美丽风景。因此其也成了红岩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保障。红岩村的果园大力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农业灌溉技术,并且是无公害的栽培。由此,红岩村拥有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果园景观。
2.2.2 独具一格的村寨环境
在红岩村里,有着从村中穿过的美丽河流——平江河。红岩村中水杉柳树成荫并且河畔周围有翠竹林立。马头山、老虎山等为代表的五座山峰坐落在红岩村的周围。这些高大山峰呈现出了“五马归巢”之势,所以说红岩村的风景真是风光无限好。红岩村的柿子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景。在红岩村中还有风雨桥、观景台、滚水坝和梅花桩等景观,这些特色的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村寨风光。因此使红岩村形成了四季如画的美景。红岩村的四季都展现出不一样的画面,红岩村的四季你相继会看到看到花园、林园、果园和乐园。
2.2.3 别具韵味的古村聚落
红岩村古村落有着风水宝地支称,这源于他的地理位置与其自身的环境,红岩村是众多水源径流与汇聚的地方同时又被众山所环抱包围着。有些民间传统也在红岩村里可以随处可见。红岩村里的建筑大都是运用硬山墙、坡屋面、青砖青瓦等材料。其村落中还有别具特色的画栋、飞檐和雕花窗等,这些韵味瑰宝都是古色古香、工艺精湛并且蕴涵这无穷的韵味,即细腻、幽雅的特点。红岩村的五品官宅,其修建于清末,至今为止其依然是被保存完好。如果你站在了红岩古村中,他的历史韵味和聚落空间的空间感你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中国传统的二、三进式建造的建筑空间布局在红岩古村的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其装饰也是别具韵味的,例如:精致的雕梁、画栋、叠拱和飞檐。这些传统的空间布局装饰纹样等都是我们认识红岩古村的重要的“钥匙”。
2.3 红岩村景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1 红岩传统古村落缺乏保护
现在有很多的村民都搬到了红岩新村去居村。导致古村落几乎成为空村。当地的村民对于古村的价值没有明确的认识,以至于现在古村中很多房屋被拿来当做仓库,甚至在道路上也会堆满乱七八糟的杂物。可以说现在的红岩古村的环境极差。因为村民变少了,古村的建筑房屋也没有了人去维护,因而也产生了一些危房,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列的危险。许多古老的精致的挑梁和飞檐被破坏丢弃了,这就是好比红岩古村的传统文化被丢弃了。因为没有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村落的环境也逐渐受到了污染。
2.3.2 乡土文化逐步消失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村落中的瑶族村民开始出现了对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的逐步淡化最终导致了其乡土文化的逐步消失。现在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这一代对瑶族的的传统文化没有任何的兴趣,没有了宗教信仰,甚至一些礼仪与仪式都不知道。这一批年轻人们都是在听唱这流行音乐,已经完全不会唱瑶歌了。现在大部分的瑶族村民都不穿其乡土的服饰了,只有在盘王节等大型庆典是被要求着装他们才会穿上。
2.3.3 没有充分挖掘文化景观和夜间活动
对于红岩村这些已经旅游开发比较成熟的村落,但是其旅游开发的发重点存在单一化的现象,只重视了其物质景观上的开发。对于非物质文化上的开发非常的少。甚至对于其独具乡土特色的瑶族的服饰、歌舞和饮食都只是最为附属去开发。所以红岩瑶族聚落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没有得到好的保护与发展,更别说完好的传承下来了。
2.4 红岩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2.4.1 发展非物质文化景观
在广西中,瑶族是仅次于壮族的少数民族。红岩村很多的村民都是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因此瑶族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应该被充分的发扬光大。重拾瑶族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在瑶族庆典中除了盘王节还有许多其他的瑶族节日。例如:祭春节、姑娘节、耕作戏、同乐舞等。这些种种都能体现出瑶族独特文化艺术与灿烂的遗产文化。
2.4.2 旅游项目的设计
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开发中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直接吸引游客的关键。因此对于旅游项目的设计应该十分慎重。为了体现出乡土文化和地域性,应该从以下几点钟考虑:1.对于物质景观,基于现在已经有的项目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一些各种不同类型的项目,因而形成了旅游项目的多样性,特别是在参与性的旅游项目上的考虑,完善整体的体系和系统化。2.对于非物质景观,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把非物质景观赋予物质实体,使其有形化,最好能达到游客们可以去亲身体验的旅游项目。3、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和教育。红岩村的乡土文化保护管理应该有统一系统化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乡土文化保护管理机构应该指导监督一些列的规划的实施,发展乡土文化,协调居民利益和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由此来指导红岩瑶族文化的研究探索和长久发展。导致乡土文化景观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当地村民在乡土文化涵养上的消失。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不在去学习与发扬他们的本土文化。
3 桂北瑶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3.1 自然环境整合性原则
村落的生态景观能够很好的展示其村落的整体精神风貌以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传统村落是文化系统和空间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村落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其村落本身同样也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周围的自然环境也是传统村落构成的要素之一,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直以来使我们所提倡的理念。自然环境在村落的景观营造、空间构造、建筑结构等方面也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在传统村落的生态景观在升级和改造的时候,不仅仅要改善村落内部的环境,更要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村落改造,要让村落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将自然环境当中的山峰、河水、树木等要素整合起来。只有尊重自然环境、整合自然环境,而不是去破坏,在保证自然环境塑造完整的前提下村落的生态景观才能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发展。[6]
3.2 历史文化融入性原则
历史文化是村落景观构建过程中的灵魂部分,有些时候能够通过人的感官直观的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比如,壮族的铜鼓和壮族少数民族服饰上面的纹样,石碑、牌楼、雕塑等景观小品,这些都能够直观的展示历史文化,还有一些景观元素间接的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比如颐和园的构建很好的体现了“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这种手法蕴含着道家的思想在其中。桂北地区拥有诸多民族聚集在其中,比如汉族、壮族、瑶族、侗族等等中,在这些不同的少数民族和不同的地域地区中都有着非常大的文化差异性,比如侗族的风雨桥、、瑶族的瑶寨和梯田景观以及壮族的壮寨和干栏式建筑等,能够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很好的融入到一起就能够创造出其多元化的自然生态景观。广西将其“中原文化”等一系列的特征在一些居民建筑上都有充分的反映。
3.3 保护发展协调性原则
传统的村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村落的生态景观是伴随着村落整体的发展逐渐产生的,而且会伴随着村落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会受到自然的影响以及人为影响,所以村落的生态景观并不是处在某一个停止的阶段,而是随着自然、社会、人为等因素不断的发生改变。所以要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结构,这样村落的生态景观才会得到有效的发展。村落的生态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的最大区别就去前者是会变化和发展的动态景观,是赋予了生命力的景观。在日后其他因素变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保护和发展村落生态景观。而且村落生态景观也不是再生的,有一些遭受到破坏之后就没办法恢复,一定要遵循发展规律,保护和发展统筹兼顾。才能更好的将村落景观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