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海拔地区代料香菇越夏栽培技术

2020-12-22赵建选

食用菌 2020年3期
关键词:越夏菌袋菌棒

赵建选 李 峰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0)

1 栽培时间与品种选择

以河南为例,菌袋生产宜安排在11月至翌年2月底,3月后温度上升,发菌速度快,但接种污染率和发菌污染率高,菌袋越夏前完成转色困难,不宜安排大规模生产。

越夏设施代料栽培香菇出菇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月底-12月中旬,因此宜选择优质、高产的晚熟中温型品种,具体应做出菇试验,以便选用适宜本地区栽培的香菇品种。在豫北地区可使用香菇808、豫香1号、新科25等。

2 菌袋生产

2.1 栽培原料要求及推荐配方

栽培原料主要有木屑、麸皮、棉籽壳等,原料要求与常规栽培一致。推荐配方:木屑74%,棉籽壳10%,麸皮15%,石膏1%。料含水量55%~60%。

2.2 拌料装袋灭菌

采用机器拌料,拌好的培养料水分应为55%~60%,pH 7~7.5。选用15 cm×(55~55)cm×0.007 cm或18 cm×60 cm×0.007 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折角塑料袋,可使用免割保水膜。装料要求紧实、均匀,料袋湿重1.8~2.5 kg。蒸汽常压灭菌,料袋中间温度达100℃后保持20~24 h,停火焖24 h即可。

2.3 接种

料袋移至提前清扫干净并经消毒处理后的接种室或接种帐,待料温降至30℃以下即可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接种(提倡在发菌场地内搭建接种帐接种),每袋接种3~4穴。采取外套袋法封接种穴。外袋要求厚0.01 mm、比栽培袋直径宽2 cm、长度长5 c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一端封口。

3 发菌管理

不在发菌场地接种的料袋,应在菌种萌发7 d后方能移至发菌棚进行发菌管理。发菌期间要及时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控制菌袋温度在20~25℃,不超过28℃,避光,确保菌丝快速生长。建议以保温效果较好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作为发菌场地。

3.1 菌袋摆放

冬季或春季接种后,前期气温较低,菌袋应顺码式堆叠摆放,可摆8~12层,以便提高发菌温度。发菌中后期,应根据气温变化,翻袋、刺孔等操作及时改变菌袋摆放方式,以便能调控好菌袋袋温。

真空感应熔炼由于硬件设备和坩埚的限制,加热温度往往最高只能达到1 500~1 600℃。并且由于使用陶瓷坩埚和导流嘴的影响,会在合金熔体中代入杂质,影响制备金属粉体的纯净度。

3.2 翻堆增氧

当接种穴菌丝长至直径8~10 cm时第1次翻堆,翻堆时应解开外套袋口;待接种穴菌丝彼此相连时,应第2次翻堆,翻堆的同时剥掉外套袋;当整袋菌丝均发白,表面有瘤状物出现时,第3次翻堆并刺孔,一般刺孔数每袋为40~60个,刺孔针直径以0.5~0.8 cm为宜。

4 转色管理

转色期要严格管理,确保越夏前菌袋转色完成,促进菌袋转色的主要措施有:

4.1 刺孔增氧

结合第3次翻堆刺孔。刺孔最好选择在外界气温稳定在20~23℃或20℃以下时,确保转色期间袋温不超过25℃,当外界气温或室温达28℃时应停止刺孔。

4.2 膜料分离

在打孔、搬动等过程中,人为促使袋膜与基料分离。

4.3 调控温度

转色期间控制袋温在15~25℃较为适宜。当垛内温度达到25℃以上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4.4 干湿交替

当温度在20~25℃时,通过空间喷淋冷水及加强通风以做到干湿交替;温度低于20℃,不采取干湿交替管理方式。

4.5 光照刺激

调控棚内光照强度在1 000 lx左右,即比较明亮的散射光。

菌袋转色好的标准:手压菌袋表面具有弹性,有瘤状物突起,并占菌袋表面2/3面积,且表面70%~80%以上转为褐色,有黄水出现,木屑米黄色,有香菇特有气味。

5 越夏设施及菌袋越夏管理

越夏管理的重点是温度管理,即控制菌袋温度处于28℃以下,不超过30℃。因此,场地遮阳降温是菌袋安全越夏的关键。

5.1 越夏设施

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被,防雨遮阳,另外,最好配备卷帘机,方便夜间卷被降温;越夏场地上方可搭建双层或三层遮阳网,层与层之间保留0.5 m间距,最下层距离棚顶最高处1 m以上;棚顶最高处安装一条滴管带或雾喷管,以便在极端天气淋湿棉被降温;棚内安装雾喷设施,高温期喷水降温;有条件的也可安装湿帘、冷风机等降温设备。

5.2 菌袋摆放

计划斜摆交叉出菇可以将菌袋直接排架越夏,或“井”字形或“△”行摆放,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5层,有条件的最好单层摆放地面越夏。菌袋摆放不可拥挤,以免高温时段散热不良。排放时将接种穴面朝下或朝向两侧,防止喷水降温造成接种穴积水而导致杂菌感染。

保持场地通风。越夏期间要绝对防止出现闷棚现象,有条件的可安装较大功率换气扇,在低温时开起通风换气,加快散热。

禁止光线直射菌袋。棚向阳面一侧可以不放菌袋或安装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光线直射。

高温时做好降温措施。菌袋温度一旦接近或超过28℃,要及时提前利用多种降温设施降低棚内温度,如喷水或定时喷雾;用冷水浇湿大棚上方保温被或草帘等遮阳物;启动湿帘、冷风机等降温设施;夜间卷起保温被降温等。

6 催蕾出菇

8月下旬后,白天气温稳定在30℃以下,降温设施较好的菇棚棚内最高温度能控制在25℃以下,此时即可脱去袋膜,催蕾出菇;降温设施条件较差可推迟至9月上旬催蕾出菇。

6.1 菌棒注水

用香菇注水机或注水器向菌棒内注入清水,每棒注水0.2~0.5 kg。注水量以达到原重的80%~90%为宜,如果菌棒不失水,可以不补水。

6.2 变温、干湿交替催蕾

采取夜间卷起保温被、白天控制通风等措施拉大昼夜温差;早晚气温低时向菌棒喷水,每次3 min左右,菌棒全天干湿交替;保持棚内散射光,如此管理2~3 d,菇蕾便会大量产生。

7 出菇管理

出菇阶段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温度10℃以下,出菇少,但菇质优;20℃以上,菇体生长快,但质量较差。菇体生长期,采取调整喷雾次数、喷雾时间、菇房通风等措施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最低空气相对湿度也应在70%左右。出菇阶段控制光照强度在200~800 lx,在此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子实体颜色深,柄短、盖厚、圆正。出菇阶段应保持良好通风、空气新鲜,如果通风不良会长出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此外,应协调好棚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三者关系,不能过此失彼。

越夏栽培香菇出菇前期,温度较高,菇体生长较快,应提前或及时采收。鲜销采摘最适期为菌盖色泽从深开始变浅,内菌幕破裂,菌盖边缘形成“铜锣边”。

8 转潮管理

第1潮菇采收后,养菌7~10 d,这期间每天早晚棚内空间喷水,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棚温在20~25℃。菌棒可适当喷水,避免菌棒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待采菇处的菌丝开始变白,即可进行第2潮菇催蕾出菇管理,如此重复,直至出菇结束。

猜你喜欢

越夏菌袋菌棒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striiformis f. sp. tritici)越夏气候区划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