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

2020-12-22吕颖辉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遗产茶文化茶叶

吕颖辉

(衡水学院中文系,河北衡水 053000)

引 言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逐渐频繁的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界文化的巨大冲击,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早已刻不容缓。茶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然而当前许多民间茶俗和茶艺却极少被发掘与保护。人类缺少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无形之中削弱了茶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1 河北地区茶文化发展历程

河北省一直有“燕赵大地”的称谓,其所处在的地区是古老并且悠远的。从公元五千年仰韶文化时期开始,河北即成为了历史文明之区。在河北地区这块资源丰富的燕赵大地,给后人遗留诸多怀古凭吊的遗产,如农耕供织,为人们的发展与进步写下诸多辉煌篇章;名人辈出,演绎着一幕幕诸多燕赵之士悲歌慷慨的活剧。由此可见,河北地区有着令世人骄傲的文化瑰宝,给人们留下灿烂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许多使人感受到欣慰的河北文化遗产历史资源中,茶文化在其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如今,当国人重新打开河北地区茶文化历史发展历程,找寻河北地区茶文化历史发展的文脉,触摸并体会河北地区这座具有丰富文化茶文化历史资源底蕴时,体会到河北地区茶文化在我国茶文化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位置的精神文化遗产被世人所称为。而河北禅茶文化,是一张河北地区向全世界递出的一张精神文化名片。河北地区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诸多茶室以及著名茶人,最终变成我国茶文化历史资源大省,亦是合情合理。并且河北地区不但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与茶文化相对应的河北茶器文化资源也是在古代我国独占鳌头,而且传向世界各地。挖掘与保护河北地区茶文化,主要是将河北茶文化历史资源中具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来,可对河北地区日后全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创建和谐文明社会填充全新内容。

2 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原则分析

2.1 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在现代文化领域中,茶文化遗产的概念,是一个和国家及民族密切联系的宏观概念,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具有尤为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现实意义,而且在国家文化建设层面具有远瞩高瞻的战略性意义。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认为,茶文化遗产属于一个民族特殊性标识,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并与其他民族区分的关键因素,是民族持续发展、国家建设力量的不竭源泉。在现代,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亦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并展现出鲜明个性的时代意义。茶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能够高效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渐渐藏形匿影的现状下,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致使传统文化再一次受到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各种危机,使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得到高效储存,针对中国现如今文化的不断发展、力求创新均有着尤为巨大的意义。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唤醒当地群众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警觉性,使更多的群众参加到保护文化的队伍中,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我国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大幅度提高,并对于青少年形成极强的教育性与示范性作用,将提高中国新生群体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对于中国文化在基础深厚的未来发展与进步大有裨益。从当前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状况而言,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只是单一的付出工作,在大部分时候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获取的回报尽管是无声无息,但力量却是巨大的,高效推进中国文化领域文化事业甚至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是中国文化建设领域的助推器。

2.2 茶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首先,将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上。中国茶文化遗产内容浓厚、影响力较大,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宝贵富饶的文化财富,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由国家站在宏观管理的角度实行全面统筹与全局带动,创建茶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优化茶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制法规,进而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将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做到完善、健全。其次,彰显出茶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他范围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茶文化遗产保护具备十分鲜明的特点即是紧迫感,在目前传统民族文化随时会消失的状况下,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速度、开展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可保留传统文化内容的多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内容即便类别繁多,但每一种文化均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色,每一种文化的消失皆令人感到痛心疾首,故此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最后,遵循茶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茶文化遗产自身既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其特有的复杂性决定了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要严格遵守茶文化遗产发展规律,应对茶文化遗产的整体内容实行明确界定,对保护工作实行细致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保护方式,创建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茶文化遗产立档,将茶文化遗产具有的丰富内涵全面储备下来。

3 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

3.1 茶文化教育的不足

针对河北地区人民而言,茶在他们心目中均有着无法替代的位置,然而在茶文化教育层面,却未能与书法艺术及武术等同,被从小教授于灌输。茶文化亦极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茶文化教育的不足给年轻一代学习茶文化知识带来巨大阻碍。伴随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类文化逐渐融入我国,并受到年轻人推崇,特别是现代年轻人从小便在外来文化的渲染下长大,其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缺少相应的认知,亦不愿意任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然而,伴随老一代艺人的不断凋零,传统文化亦因此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中。茶文化遗产亦由于茶文化专家以及学者的相继离世而受到怠慢,茶故事、茶书等茶文化遗产亦同样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逐渐消逝。清新淡雅的茶香、古香古色的茶室以及典雅的茶具皆无法吸引现代年轻人的目光,追求时尚主流的年轻人崇尚西方节日的浪漫中,对古老传统茶文化没有兴趣,而泛黄的古代茶书亦只能在角落里追忆过去。

3.2 茶文化传承的断层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最开始饮茶习俗兴盛在六朝时期,由僧人所引领,在当时,封建统治者与许多名人骚客往往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乐趣,而且把饮茶看成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迅速兴起的茶成为那一时期社会的主流饮品,随后产生的茶文化亦是独具一格。现如今丰富独特的茶文化早已成为中国传统诸多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对人类世界文明不断发展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在河北地区,茶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它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然而依旧有大部分爱茶、好茶之人只是单一附庸风雅,对茶具有的内涵一无所知。在河北地区宣传、发掘与保护茶文化遗产方面,当地政府机构亦未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致使茶文化传承和保护产生断层现象。

3.3 外来文化不断冲击

伴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和各国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我国茶文化走向全世界,被他国人接受,而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以及品牌茶叶亦同样渐渐出现在我国茶市场中,并被国人接纳和应用。比如,针对河北地区年轻人而言,他们更喜欢追求刺激、喜欢困难和挑战、喜欢速度与激情,推崇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年轻人认为开瓶即喝的外国饮品可充分满足当下自身需求,而泡茶喝茶十分繁琐,并且讲究众多。外来他国文化的冲击更大程度的限制茶文化的发展进步空间,亦是对茶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形成不利影响。

4 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策略

4.1 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不管茶文化的体系扩充有多庞大,亦不管茶文化的内涵有多深远,茶文化的基础根基,始终是有形的茶叶,而茶叶在当代社会中存在且发展的即是茶叶产业。可谓是,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优劣与否均会直接影响到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故此,将茶叶产业作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促进茶叶产业的进步,亦是发掘与保护茶文化的可行性策略。发展茶叶产业,第一,应高效推广本地区特有的传统制茶工艺,把制茶的特殊技能根据产业发展的形式继续传承下去,以此保护中国制茶工艺的多元性与差异性,维系优秀的国内茶叶发展状态,使制茶工艺能够在茶叶产业的丰富土壤中持续发展,使更多的人体会到古人所留下独一无二制茶工艺给人们带来特有享受。第二,应有效促进茶叶企业的持续发展,茶叶企业在我国茶叶行业中是最关键的主体,它把茶叶的生产制作利益化,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与保护提供可靠载体,而且创造出更多茶叶生产岗位,带动更多人参加到茶叶生产链条中,同时促进河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效扩展了茶叶对社会的影响力。根据国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地区政府出台对应保障性政策的形式,促进茶叶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充分发挥茶叶企业对河北地区茶叶产业发展与保护的贡献作用,创造出更为深厚的茶文化环境,对茶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十分有利。第三,推动茶叶出口外销,打造出具有大范围影响力的中国特有茶叶品牌,使中国优质茶叶产品走向国外,在这一进程中不但协助茶叶行业获得尤为丰厚的利润,亦是茶叶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更为坚固,在逐渐有更多的人对茶叶了解、认识的氛围中,茶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将尤为顺畅。

4.2 创建茶文化组织

茶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挖掘与保护茶文化遗产工作如若想获得高效进展则应依赖于相应的组织机构,使其去挖掘并保护中国特有、灿烂的优质茶文化。比如,杭州在1982年创建第一个具备社团性质的机构——茶人之家。并且在1993年为了纪念陆羽诞生1260周年而创建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由此可见,创建茶文化组织机构,需要品茶学者专家以及国内外著名茶商等实行创建,增强对茶文化的探究广度与深度。比如,在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层面,应积极创建茶文化组织机构,创建新型茶工艺,与此同时还需要增强组织机构和茶相互间的联系沟通,完善茶叶品种,以此培育出供优质的茶叶,形成品牌效应,最大程度的发扬河北地区茶文化。

4.3 尊重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独具一格的茶文化早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河北地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均能呈现出本地区特有的茶文化和茶习俗。而且,尊重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挖掘与保护茶文化遗产的基础条件。如若尊重本地区的艺术、宗教信仰与茶文化习俗的,尽管经济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二者相互间存有一定矛盾,但可采用高效对策实行协调。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尊重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并非是整体传承,需要取长补短,寻找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融合点,比如茶文化相关旅游产业,深层次发掘茶文化遗产具有的意义,加强国民对名族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例如以福建闽北地区武夷山大红袍为例,武夷山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依稀富饶的茶叶资源,而且武夷山种茶历史悠远,甚至能够追溯到战国后期。武夷山应用自身特有优势,积极开发茶文化相关旅游产业,积极将武夷山大红袍打造成属于本地区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大红袍名牌作用,产生品牌联动效应。努力创造出属于福建闽北地区特有的茶文化环境以及旅游特色氛围,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福建茶文化。多汲取这些成功经验也有助于河北地区茶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

5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中,茶文化贡献出自身巨大的力量,在日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茶文化遗产需要被世人挖掘和保护,并且继续传承发扬,使茶文化能够更加散发灿烂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遗产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遗产怎么分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千万遗产
香喷喷的茶叶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