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阈下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策略浅析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华内涵

任 楠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宝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新人,高校大学生需要树立高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成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最佳载体选择之一,依托茶文化进行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每名高校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

1 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现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它根植于文化高度认同的基础上,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出诸如茶文化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拥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底气。但纵观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现状,仍存在着文化自信欠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有限。当前高校课程内容设置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除了部分专业课程、少数的选修课程设置外,少有其他教育渠道。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渠道,更多集中于一些茶事活动,受众覆盖面难以保证。导致当前许多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对于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清晰,此种情况下学生文化认同感低,文化自信更是无从谈起。(二)受多元文化思潮影响较大。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国外文化思潮不断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极大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诸如国外的一些节日文化,经过国内的商业运作和二次包装后,以其仪式感和话题性吸引了大批学生关注,一些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吃洋餐”、“买洋货”,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归属产生较强危机感。(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认同缺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茶文化为例,首先,包含了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与礼仪等特色鲜明的文化现象;其次,蕴含着敬人示礼、中庸和谐、廉洁俭朴、天人合一、平和心性等丰富的哲学思想;此外,茶文化还展现出儒雅、清净、中和的美学特点。当前许多大学生只知饮茶,却不知茶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符号化、简单化,而未真正触及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认知与学习。

2 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契合点

茶文化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高雅感与大众化、历史性与发展性,这些文化特性决定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有较好的融合度,依托茶文化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二者可以实现有效契合,具体表现在:(一)内容的契合。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茶文化无疑是最佳选择。首先,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长期的历史发展,茶文化在时间积淀下其文化内涵愈加深厚,茶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其次,茶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饮茶、茶艺等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和生活方式,茶文化与大学生之间更具亲近感与代入性。(二)精神的契合。培养文化自信是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茶文化倡导的“无私奉献”、“义重于利”、“对人尊重”、“修身养德”等价值理念对大学生具有正向的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和完善思想品格,其文化内涵满足当前大学生的价值教育需求与培养导向。(三)形式的契合。当前大学生多为“95后”、“00后”,他们对事物的评价更倾向于个人主观认知。要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需要让他们亲身参与融入,在过程中接触文化、感受文化、认识文化、认同文化,进而培育文化自信。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根植于沏茶、品茶、饮茶等过程之中,也表现在茶联、茶书、茶具、茶画等物质之内,还蕴含在茶艺、茶故事、茶精神、茶道、茶德等精神之中,能够使学生在不同感官体验中领略文化的深厚意涵、感受文化的风采魅力。其形式多样性满足了当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3 茶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策略

针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构建策略,充分发挥茶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育人优势,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提供更多有效参考。

3.1 打造课程育人,实现教育入脑入心

文化自信的培育要依托课程育人实现。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根植于对文化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因此,首当其冲要做好文化认知教育。当前一些高校虽已开设茶文化的相关课程,但多属于选修课程,课程的质量、受众、效果难以保证,学生对茶文化认知不深,文化认同不强。培育文化自信,首先,高校应充分重视茶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必要性,对于茶文化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其次,要拓宽原有的课程设置,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打造多渠道、全覆盖、高品质的系列课程。第三,要合理筛选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打磨高质量精品课程。抓住学生的注意点、融入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的认知点、强化教育的目标点,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具灵活性、体验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现文化育人入脑入心。第四,要提升课程的文化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挖掘茶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内涵,将茶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学生价值观树立融为一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在新时期高校课程中得到弘扬与传承,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度。

3.2 加强氛围营造,强化文化感知体验

文化自信的培育要营造浓厚环境氛围。第一,加强茶文化的线上线下宣传力度。线上可通过开设校园茶文化贴吧、茶文化公众号、茶文化微博、茶文化网站等,建立茶文化网络宣传阵地。线下可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电子屏等扩大茶文化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感染和熏陶,增加茶文化与学生的亲近感。第二,开展茶文化的校内校外相关活动。首先,在校内开展茶文化竞赛活动,如:茶文化知识竞答、茶文化征文比赛、茶文化朗诵比赛等;结合学生专业开展茶产品设计大赛、茶产品营销大赛、茶产品创意大赛等;也可开展茶文化主题课外活动,如:茶文化宣讲、茶艺表演展示、茶学分享交流等;还可开展茶文化社团活动,社团茶艺展示、茶学文化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茶文化与学生的融入感。其次,在校外开展茶文化实践体验活动。重点依托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走访调研茶园茶企、茶文化展览馆等,丰富文化感知体验场景,在见证茶叶生产与发展过程中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3.3 强化自我教育,提升文化鉴别认知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提高文化认知和鉴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学会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为更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要依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学生传授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第二,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相应支持。如:图书馆可增加诸如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类书籍藏书量、校园内可设置自助茶屋、校内定期开展茶文化宣讲、茶艺展示等,为学生提供资源便捷。第三,引导学生以行践知,实现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爱心帮扶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蕴含的“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美好文化品性,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逆向培育,加深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接受和认同。

3.4 重视考核评价,保障培育落实监督

依托茶文化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要避免陷入形式化困境,需要从多维度开展考核评价,确保文化自信培育有实效。第一,要对相关课程设置和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每学期中、学期末定期开展课程评价,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建设和授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筛选去除评价低、效果差、质量低的课程,对于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定期开展相关师资培训。第二,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方式,避免课程考核形式随意化,削弱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第三,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价范畴。在校内,要将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情况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社会作为高校青年学生的最终输出终端,应承担起鼓励青年学生学习茶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2]除了为学生提供社会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外,将其纳入到用人考核的参考条件,学校和社会联手,共同助力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4 小结

依托茶文化开展文化自信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不断提升文化认同、汲取精神力量,挺起文化脊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高校应不断进行思考并探索相关策略,确保茶文化在文化自信培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华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