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运用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校园文化人文

黄 英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1],将其应用到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在深入解读传统茶文化过程中将其灵活、有效运用到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各环节,优化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大实践力度,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和传统茶文化进行深层次对话过程中将专业课程知识学活的同时有效培养综合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内在修养。

1 和校园文化建设衔接,多渠道传播茶文化

人文素养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将人文素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无缝衔接是有效的策略。高校可以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作过程中将传统茶文化、校园文化二者无缝衔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渗透传统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通过多种有效的渠道加大对茶文化的传播力度,营造良好的茶文化环境氛围。

高校要多角度、系统化了解现阶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导向,将茶文化巧妙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在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中有效传播传统茶文化,在校园文化、茶文化二者深度融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深层次人文素养教育。高校要将茶文化渗透到办学理念、规章制度、基础设施等中[2],比如,将著名茶人雕塑作品布置在醒目的位置,粘贴和传统茶文化相关的对联、画,设置形式多样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长廊、阅读室,在营造良好人文素养教育环境氛围的过程中内部环境也能得到美化,让专业学生在校园中随时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在渲染、熏陶过程中受到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此外,高校还需要拓宽茶文化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平台,比如,校内广播站、校内橱窗、校园期刊、校园网站、官方微博,充分发挥现代传播平台的优势作用,弥补传统传播手段的不足之处,在线上、线下二者结合过程中不断传播和传统茶文化相关的知识,让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神秘的传统茶文化近距离接触,在时空对话过程中深化解读茶文化整个发展历程,包括内涵特点、功能作用、时代价值等[3],对茶道精神等也有更高层次的解读,在积淀传统茶文化过程中提升思想层次的同时锻炼人文素养。

2 开发校本教材与优化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联系

高校要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准确把握传统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二者之间的衔接点,细化分析已设置的人文素养课程以及课堂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开发小本教材的同时优化设置的课程,将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联系,在发挥课堂效能作用过程中实现高质量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可以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准确把握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兴趣度以及具备的人文素养水平,明确校本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的大方向。随后,高校要在组织内部骨干力量的过程中邀请茶文化方面的资深学者、权威专家、知名教授等,在形成合力过程中结合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具体情况,站在人文素养教育的视角,从茶产地、茶历史、茶学典籍、茶礼仪、茶道精神、茶文学作品、茶文化遗产等方面入手,科学编写涉及传统茶文化方方面面的校本教材,在修改、调整、完善的过程中促使校本教材更具时效性。高校要针对编写的在校本教材,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以及各年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结合各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优化完善已设置的人文素养课程,合理设置传统茶文化课程,包括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等[4],适当增加茶文化选修课程数量,在调整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二者比例过程中和专业课程协调统一,满足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传统茶文化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高校还要对专业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合理化引导,注重传统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机联系,在完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传统茶文化、人文素养教育一同巧妙融入其中,丰富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宽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路,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过程中更好地走进传统茶文化,在了解茶叶产地、茶文学、茶俗、采茶歌、采茶舞等过程中不断拓宽传统茶文化知识面,对茶礼仪、茶文化思想等有深层次的认识,比如,“倒茶七分满”、“茶禅一味”[5],在丰富精神世界过程中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人文素养也能明显提升。

3 构建茶艺实训室与茶文化社团,加强多方合作

3.1 构建茶艺实训室与茶文化社团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适当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科学构建功能作用多样化的茶艺实训室,鼓励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干部构建形式多样的茶文化社团,将理论教学、综合实践二者深度联系,进一步延伸以及拓展课内的茶文化实践,为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茶文化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掌握的茶文化知识活用到实践中,深化锻炼各方面能力的同时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同步发展人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根据各阶段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开展中呈现的各类新问题,在综合剖析的基础上站在专业学生发展的角度,优化完善茶艺实训室、茶文化社团,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3.2 加强多方合作

从某种层面来说,人文素养教育是高校在培养各类人才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这就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全面推动人文素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在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协调统一过程中为专业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活用传统茶文化过程中发展专业能力、人文素养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内在修养。

高校要加强和茶业知名企业的联系,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优化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自身设置的茶艺实训室、茶文化社团,以人文素养教育为出发点,以专业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共同建设基于茶文化的实践、实训、实习基地[6],定期组织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锻炼,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实训,不同岗位的实习等,更好地将掌握的专业知识、茶文化知识应用到岗位实践中,在传播茶文化过程中有效提升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修养。高校还要注重和当地文化部门、茶文化机构、社区、福利院等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可行的渠道,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在形成合力过程中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茶文化实践机会。高校要在多方合作过程中拓展校内茶文化实践,鼓励不同专业各层次学生参加相关部门定期举办的各类茶艺比赛,和社区、福利院、敬老院等有效合作,定期共同开展形式多样化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弘扬传统茶文化的歌舞活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走进社会这个大集体中进行多方面茶文化实践,在弘扬、传承、发展茶文化过程中拥有健全的人格,在坚持文化自信过程中持续提升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高校也可以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借助多层面社会实践,全面以及系统了解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在改进、强化过程中最大化提高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探究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传统茶文化在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拓宽教育思路的同时探索全新的方法、路径,在运用传统茶文化过程中持续改进人文素养教育质量,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发展专业能力过程中受到良好人文素养教育,在洗礼思想、丰富精神世界、修身养性过程中日渐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步实现人文素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两大层面战略目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深层次发展的同时也为更好地传承传统茶文化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茶文化校园文化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