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思考

2020-12-22李倩楠岑家凤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饮茶习俗茶文化

李倩楠,郝 程,岑家凤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1 中泰茶文化的形成

1.1 茶文化定义

“茶文化”一词最早于1984年出现在庄晚芳所著《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一书中。一般来说,茶文化是以茶为物质载体,包含物质性和精神性两个方面。本文在茶文化的广义概念基础上,结合传播对象的特殊性将“中国茶文化”定义分为三层:第一,“茶”特指以中国茶叶为主要原料,有茶叶和茶包两种形态,不包括茶多酚含量极低的茶饮料、泰茶、奶茶等甜味饮品;第二,茶具包括茶壶、盖碗、公道杯、闻香杯和品茗杯五种;第三,茶艺中泡茶的技巧仅作为欣赏与体验,品茶技巧不做任何要求。

1.2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茶树的原产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饮茶文化的起源地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地区。从以四川为中心的地方性饮料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可可、咖啡、茶)之一。中国茶最早被作为药材使用,到西汉时由药用转化为饮用,魏晋南北朝茶被用作招待客人,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媒介。宋元之后改煮茶为泡茶。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由于茶的利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品评泉水)和(品茗赋诗)两种风气[1]。茶与饮茶习俗的全球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四川向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传播阶段;从长江流域向全中国及亚洲普及阶段;从中国向全球普及阶段。茶在传播过程中与传入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2]。

1.3 泰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泰国是产茶国家之一,茶园约49万奈,其中约有1万奈是私人开垦种植成片的茶园。泰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尤其绿茶、缅茶等,长势良好。

另外,泰国茶文化的起源与身体健康和宗教信仰都有一定关系。比如,泰国缅茶是山区村民生活必需品,因为他们相信长期不食用缅茶会导致疾病,由此体现了茶的药用功能。同时,泰国人在进行佛教祷告的时候,会用气味芬芳的茉莉花串成小花圈奉献神佛,所以人们称茉莉花是国花。近年来,影响到年轻人开始喜欢饮用茉莉花茶[3]。

2 中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差别

2.1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体现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从起初的药用到解渴,再到品饮,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它揉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祌文化,表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注重忠义孝悌,谦和礼让。而茶文化中包含着廉、美、静、和的文化内涵,通过选茶、泡茶、赏茶、奉茶、饮茶、品茶等表现出来。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4]。

2.2 泰国茶文化的体现

泰国的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相互交织。泰国人的饮食习惯与云南的少数民族有些相似,喜酸辣,所以有了腌茶,在雨季的时候将采摘来的茶叶加以香料进行腌制,即成了一道特色名菜,当然还有凉拌茶叶,舂茶叶等独特吃法,可以说是颇为特别。

同时,因为泰国偏热所以茶自从传入泰国以后,泰国人民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因地制宜,创造了茶的新喝法:茶水加冰,变成冰茶。但是出于泰国人民不像中国这样热衷于喝茶,所以他们对喝茶也没有多大的讲究,以好喝、爽口为主[5]。

3 中泰饮茶习俗的比较

笔者主要以汉族的饮茶习俗为核心,只选取和泰国饮茶习俗相近的一些习俗,对比较有特色的中国饮茶习俗进行梳理。

3.1 中国饮茶习俗

中国饮茶习俗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是在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饮茶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夏民族的行为规范。如:儒家思想尚“礼”“以茶待客”“斟茶七分满”就体现了这一观点。再如,儿女婚嫁时需向父母敬茶,这事实上体现了“孝道”“礼数”等思想。除此之外,我国武夷山地区还流传着“擂茶”“三道茶”等饮茶习俗,这事实上正是古代“和”“敬”“怡”“真”等思想的写照。

中国的茶讲究热饮。在北方的某些地区,花茶常被用来招待客人,受场合和季节影响,有时绿茶也会派上用场。像北京的老字号张一元、吴裕泰等,都是买茶叶的首选。一般几只茶杯,一壶热水,片刻之后清饮茶就泡好了。这种清饮方式的精髓在于品其味、喝其纯[6]。

3.2 泰国饮茶习俗的体现

因为泰国地处南亚,气候炎热,因此泰国人习惯在茶水里加冰,甚至冰冻茶。此外,他们还会在冰茶里加入薄荷或各式的新鲜水果汁调味,制作出混合冰茶。冬天当地人会自制奶茶——红茶加奶,并酌量加入菊花蜜。这种“热腾腾”的奶茶比较少见。最流行的茶饮品牌是“ChaTraMue”。而泰国的北部因为和云南接壤,受其影响,也会有喝腌茶的习惯。

当地华裔也会随着气候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性将饮茶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如用凉水泡碧螺春或者白茶,在冰箱中搁置一晚以供第二天饮用。

4 中泰茶语言的比较

在制茶、售茶和饮茶等活动中,人们通过相互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这便是笔者所说的茶语言。我国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茶语言自然也十分丰富。比如“倒茶应倒七分满”便是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即主人站在客人的角度思考是否方便饮用,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明前茶、谷雨采茶”源自人们的采茶活动,和节气息息相关;“茶余饭后”反映了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当然,茶不仅有着诸如“茶叶”、“茶树”、“饮茶”在内的字面含义,而且还出现了喻意。比如“粗茶淡饭”用来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人走茶凉”用来表示“世态炎凉,人情淡漠”。还有一些歇后语更是精辟,如“茶壶有嘴——说不出话”“冷水泡茶——无味”等,如果不是对茶有基本认知的人,是无法体会其中含义的。可见,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已经逐渐深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茶语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7]。

语言作为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泰国“茶语言”源于我国,但是在泰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下,和茶有关的文化内涵不断缩减,可以说泰国的茶语言缺少研究的价值。

5 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思考

5.1 优化宣传渠道

近年,受“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影响,茶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幅度增强。然而,不同传播途径的受益不尽相同。教师针对学生群体教学时,人际传播效果显著;企业面向大众深入日常生活时,广告、网络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5.2 营销点睛,强化品牌代表意识

茶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应该树立品牌代表,引领茶文化打开海外市场。为茶产品注入IP意识,发挥自主传播能量;实时观察市场风向,占领场景心智,建立场景强关联。

5.3 因地制宜,守本创新

泰国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相对较小;泰国民众生活节奏较慢,更适宜品茶问道。这些天然的优势都促进了中国茶的在泰传播。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中泰两国的不同点,如天气原因泰国人更偏好冷饮,与此同时中国茶也可以创新采取冷藏或者冰冻的方法供大家饮用。

猜你喜欢

饮茶习俗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月下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