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茶文化外宣翻译模式研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译者茶文化交际

薛 超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茶文化蕴涵的文化理念、礼仪规范既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优势,也全面契合了时刻创新、传承发展的时代需求。生态翻译学是现代翻译学体系的重要创新,该理论从出现到发展,备受翻译者的认可。通过将生态学理念与翻译学理论有效融合,为当前深入理解茶文化翻译文本,提升茶文化素材的翻译技巧提供了有效支持。

1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内涵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以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实践方法的理论活动,通过着眼于翻译活动的整体生态性,构建以“译者为核心”的全新翻译机制,系统化诠释生态环境与翻译者的内在关联,全面提升翻译者的翻译能力。综合来看,生态翻译学呈现如下内涵:

1.1 塑造了新的翻译生态

在现代翻译环境下,生态翻译学是在诠释优势翻译理念基础上,融入生态、智慧所构建的全新翻译体系。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中,将内涵丰富的生态学与翻译学有机融合,充分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作为一种融合性、时代性的翻译策略,生态翻译学为当前开展翻译实践提供全新范式,塑造了新的翻译生态。当前生态翻译学理论应用日益成熟,翻译策略更为完善,尤其在外宣材料翻译过程中,要重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开展翻译实践,使其他文化圈层的读者充分理解翻译素材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交际特征。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引下,开展翻译实践要不断适应、动态转化翻译策略,使其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1.2 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

生态翻译学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研究体系,也有效保留了翻译素材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使翻译素材在符合目标语应用习惯、文化交际的前提下,充分保留了翻译材料中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当前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开展翻译实践时,要充分结合翻译实际、不同语境和语言交流环境,使用科学、合理的翻译策略,实现最佳翻译效果。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整个翻译过程需要译者以原材料为基础,适应新的翻译生态,通过将翻译原材料与译文文化环境相融合,呈现全新的实翻译环境。语言、文化、语言交际与译者全面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整体。良好的生态翻译学诠释的是对环境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是符合翻译实践、语言交流的综合性活动。

1.3 倡导译者为核心的理念

生态翻译学以翻译实践为基础,高度重视语言自身的实践交流与具体应用,其中所选择的“修饰性语言”均以翻译素材内容为基础,通过诠释“译者为核心”的理念,重视培养译者的翻译时间能力,塑造了整体性翻译结果。翻译实践是信息传递、译者交流的良好方式,译者要从整体视角出发,全面把握翻译素材的文化内涵,既要充分重视语言词汇、句子搭配和语法转化,更要从文化传递、实践交流等角度探索翻译实践。生态翻译学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赋予了翻译实践新的不同含义,只有充分理解翻译精神,诠释“译者核心”理念,才能有效开展翻译实践。

2 茶文化外宣翻译要求

外宣翻译既是有效消除沟通差异的方式,也是开展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茶文化外宣翻译机制,既有效提升了茶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也为世界大众全面了解茶文化内涵提供了完善途径。在开展茶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时,要重视满足以下要求:

2.1 立足文化形态差异,重视语言词汇的精准转化

随着茶文化不断传播、交流,逐渐成为世界性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推广价值。因此,为使国际读者全面了解茶文化体系,不仅要精准传递茶文化外宣材料的表面意思,也要精准、客观挖掘茶文化外宣材料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尤其要注重从茶文化的生活习惯、文化认知和价值理念出发,通过生动诠释、合理表达茶文化外宣素材,改善翻译质量。在生态翻译学理念下,茶文化外宣翻译要以传播目的与有效沟通为交流宗旨,以精准界别茶文化习惯为核心,构建内容完善、差异明显的文化交流机制,融合中西方语言思维、文化交流方式的个性化因素,实现理想的外宣翻译效果。

2.2 立足文化实践实际,推动语言实践的有效转化

茶文化外宣本质上一种跨文化交流,只有遵循“译者为本”的翻译原则,精准把握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文化习惯,才能为茶文化外宣提供有效动力。因此,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看,茶文化外宣必须融入“跨文化”语境,按照茶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进行整体性把握,通过对茶文化的文化特征进行生态学把握,进而精准传递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切实提高茶文化外宣质量。随着文化交流不断融合,茶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机制不断成熟,如今构建茶文化外宣翻译模式已经成为适应文化传承形式,推进文化交流的必然选择。在开展茶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时,要注重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内在差异、应用习惯进行清晰界别,有效消除文化差异,切实改善茶文化外宣翻译质量。

2.3 立足文化传播规律,构建整体翻译机制

翻译是文本语言转化、文化传递的重要过程,在茶文化外宣翻译实践过程中,既包含了基础的词汇文字转化,也包含了文化转化与语言交流转化,通过构建整体、全面的翻译机制,使茶文化外宣翻译资料在语言、文化和语言交际等多个维度实现全面契合。在茶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传播对象的语言习惯、文化特征和语言交际等因素,选择多元翻译方法,帮助精准理解茶文化外宣翻译内容。

3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茶文化外宣翻译模式

开展茶文化外宣翻译,既客观、真实再现茶文化的形成历程,也大大改善茶文化的传播成效,全面提升了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通过从整体性、生态学视角把握茶文化外宣翻译要求,进而有效消除文化、语言交际差异性,实现语言习惯与茶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

3.1 立足茶文化实际,选择科学、合理的外宣翻译策略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创新茶文化外宣英译翻译实践,要坚持实施“异化翻译”、“归化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例,开展茶文化外宣翻译时,要注重采用直接翻译、按读音翻译和“音译+意译”等多元翻译方法,通过茶文化外宣翻译素材进行合理分解,选择适合各类素材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确保翻译效果。比如,其中部分茶叶名称的形成具由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应该遵循词汇形成习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如“乌龙茶(Oolong tea)”、“铁观音(Tieguanyin)”等等。通过遵循茶文化交流实际,选择最佳外宣翻译策略,实现精准、有效翻译。

3.2 立足外宣翻译的复杂性、整体性,构建科学外宣翻译模式

茶文化外宣英译翻译实践活动是一项整体性、复杂性活动,良好的外宣翻译实践既需要对相关茶文化词汇、搭配技巧和语法习惯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也要从生态语境视角综合挖掘外宣翻译规律。因此,在开展茶文化外宣英译翻译时,为实现理想翻译效果,要重视对外宣翻译实践的复杂性、整体性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化研究外宣翻译的复杂性、整体性特征,形成科学完善的外宣翻译模式。要注重提高翻译原文与翻译内容的“契合度”,通过使用意合转换、形合转化策略,实现茶文化外宣翻译的最佳效果。要汇总茶文化外宣实践、传播交流等多元现实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语境下受众的语言方式、语言交流习惯和文化特征,推动茶文化外宣翻译实现“生态平衡”。

3.3 立足语言交际意图,推动外宣翻译交际维度有效转化

从生态翻译学的“交际维度”看,茶文化外宣翻译目标旨在使其他译入语读者充分恩了解和把握其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语言交际习惯。由于中西方茶文化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宏观环境,其中所蕴含的交际认知存在差异性,因此,译者要从语言交际实践出发,综合语言、文化和交际应用等多种需求,推动茶文化外宣翻译创新。要遵循茶文化外宣翻译素材的文化特征、传播习惯,严格遵循茶文化外宣的英译方法,将其中蕴含的信息、语言习惯和文化理念精准传递给其他地区受众,实现茶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的最佳效果。要充分了解茶文化外宣翻译特征,全面把握跨文化交际和生态翻译学理论,积极围绕对外、译者为本等翻译原则,全面、精准推介茶文化的多元内涵。

4 结束语

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种类多元的茶文化。该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包含了系统化的文化内涵,是当前认知、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生态翻译学是翻译理论实践的全面创新,其理论内涵、发展外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开展茶文化外宣翻译实践时,要将翻译策略与翻译内容灵活融合,精准把握中西方茶文化的根本性差异,切实改善、优化外宣翻译成效,助力茶文化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译者茶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交际羊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两块磁的交际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